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情感随想 >> 同口省亲话孙犁,荷碧花香文清丽-冀中汉
    
  双击自动滚屏  
同口省亲话孙犁,荷碧花香文清丽-冀中汉

发表日期:2009年2月3日  出处:原创  作者:冀中汉  本页面已被访问 2879 次

 

同口省亲话孙犁,荷碧花香文清丽

冀中汉

春节过后,我来到白洋淀里的安新县同口镇,探望我的表哥和表姐。午饭是在我的三表哥家吃的,酒足饭饱之后小憩,我让表侄给我拿本书或者报纸杂志来翻翻。一会儿,表侄给我拿来了一本《孙犁短篇小说选》。翻阅着孙犁先生的那一篇篇清新明丽、眼熟能详的美文,不禁想起了孙犁先生创作的那些白洋淀题材的小说。

孙犁,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1913年生于河北省安平县东辽城村,滔滔的滹沱河水就从村边流过。因为父亲在安国县做生意,孙犁先生12岁就跟随父亲到了安国县城读高小。在这里,他开始接触进步的文学作品,并开始阅读当时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种杂志。

     14岁,孙犁先生考入保定育德中学。这是一所在北方相当有名的私立中学,它以办过勤工俭学的留法准备班而闻名,曾培养了不少的人才。在初中读书期间,孙犁先生开始在校刊《育德月刊》上发表作品,其中有短篇小说和独幕剧。在高中时候,孙犁阅读了当时正在流行的社会科学著作和苏联十月革命后的文学作品,其中大多是鲁迅和曹靖华翻译的。

孙犁先生高中毕业后,家里再也没有能力供他升学了。1933年他来到了北平,报考邮政局的差事,结果未能如愿。在北平期间,孙犁先生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小职员,闲暇之余常给报刊投稿,但很少被采用,他的生活也时常陷入困顿之中。

1936年暑假后,孙犁先生经过朋友推荐,来到河北省安新县同口镇高级小学教书。同口镇地处白洋淀的中心地带,是一座有着数万人口的千年古镇。在同口镇小学,孙犁先生担任六年级国文教员和级主任。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孙犁先生常常荡舟白洋淀,领略淀光风景,走访渔民和学生家长,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情景,为他以后创作白洋淀题材的文学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寇的铁蹄也踏进了美丽的白洋淀。在白洋淀,日寇到处安据点,修炮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军侵入白洋淀,使得孙犁先生不能再在同口镇小学教书了,他回到了他的家乡安平县东辽城村。这年秋天,滹沱河发了洪水。孙犁先生站在滹沱河的大堤上,看到从北面涉水过来的逃难人群,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往南走去。“难道这就要亡国了吗?”他望着茫茫的河水,愤然地发出悲叹。

日本侵略者就这样把战争推进到了孙犁先生的家乡,推进到了广袤富饶的冀中平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37年冬天,孙犁先生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战。在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教育工作,先后任职于冀中抗战学院、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冀中导报》、华北联大。

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先生看到了冀中人民蕴藏的民族精神和巨大力量。他曾在一篇文章里写到:“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在冀中抗战工作中,他创作了不少的诗歌、话剧、小说、散文,描写和讴歌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编写了诗集《海燕之歌》以及《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现实主义文学论》、《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等小册子。与他人合作编辑了《冀中一日》一书,主持过油印刊物《文艺通讯》和《山》的编辑工作。

1944年,孙犁先生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5月,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著名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篇别开生面的小说,为风沙弥漫的西北高原带来了白洋淀水乡的一股清新爽朗之风;不仅轰动了当时的文坛,而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学青年。它那浓郁的荷碧花香扑面而来,女人们铜铃般地笑声让人耳悦心动。小说中充溢着爱国爱家乡的热切情怀,浪漫主义和灵动脱俗的美感,给残酷战争条件下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以心灵的鼓舞和精神的提升。

日本投降后,孙犁先生重返冀中和白洋淀,除了编辑刊物外,又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和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先后写出了《钟》、《碑》、《嘱咐》等短篇小说及一些散文。他重访白洋淀后,看望了乡亲们和他当年教过的学生们。经过深入采访,先后创作了《渔民生活》、《织席记》、《一别十年同口镇》等作品,发表在《冀中导报》上。

1949年,天津解放后,孙犁先生随《晋察冀日报》的同人进入天津,创办了《天津日报》。在《天津日报》社,他主要负责《天津日报》社《文艺周刊》的编辑工作。

解放后,孙犁先生参加了第一届文代会,当选为中国文联理事、中国作协理事。后来,长期担任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中国文联名誉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名誉主席等职。在《文艺周刊》编稿之余,他还抽暇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以及《山地回忆》等短篇小说。

孙犁先生是我国报刊史上一代编辑的典范。他长期从事党报文艺副刊的编辑工作,为解放区文学和河北省、天津市文学的繁荣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开创了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热心扶植青年作者的优秀传统,几十年来为河北省、天津市和全国文坛培养了一批批知名作家和业余创作骨干。人们熟知的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人,就是孙犁先生发现和培养起来的青年作家。他们在给《天津日报》《文艺周刊》投稿的时候,都还是中学生,如刘绍棠,他在该刊发表作品时只有15岁。后来许多人称为“荷花淀派”的那个作家群体,主要就是以这些人为基础的。

由于长期辛勤劳作,1956年,孙犁先生大病一场,因此而辍笔数年。1966年,红色风暴再次袭击了孙犁先生,但他不畏严寒,顽强抗击,艰难地度过了十年峥嵘岁月。粉碎“四人帮”后,孙犁先生又迎来了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峰,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他的作品以其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再次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和巨大的影响。

2002711清晨6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创立者,一代文学大师孙犁先生因病在天津逝世,走完了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享年90岁。

孙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是中国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是中国革命文学的一面旗帜。他在长达七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以其众多经典性的作品,描绘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图。全国解放后,孙犁先生的文学创作继续取得长足的进展,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他对中国革命文学的卓越贡献,他崇高的文品、人品,赢得了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崇敬和爱戴,并深深地影响了几代华夏儿女。

从上世纪40年代起,孙犁先生的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嘱咐》、《白洋淀纪事》《琴和箫》;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疆定集》、《远道集》、《老荒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芸斋小说》、《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11卷等。

《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白洋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鲜明的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视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志,即“荷花淀派”最主要的代表作。

可能孙犁先生自己也不会想到,竖起独具风格的“荷花淀派”旗帜,成为一个流派的创始人,而且能够影响中国的文坛并使众多文学爱好者着迷到今天,实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争的奇迹。

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嘱咐》等白洋淀题材小说,我早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读过。那时,“文化大革命”把中国的文坛革成了一片文化荒漠,孙先生的作品也被打上了毒草的标签。我虽然只上三四年级,识字量也不大,但我从哥哥们那里得到了孙先生的这些名篇佳作,如获至宝,如醉如痴。在后来的岁月里,当日清人静的时候,我漫游在荷花淀、芦花荡如诗如画的景象之中,欣赏着清丽如斯至美至真会说话能唱歌的文字,仿佛在聆听着一曲悠扬婉转的民族器乐,又好像是深山之中汩汩而流的溪水在心上流过。沉浸其中,真是动人心弦而思绪万端,神魂荡漾而不能自拔,那是一种精神的体验,灵魂的享受。

文学作品的真谛就是真善美。孙犁先生的白洋淀题材小说,至今已读过无数遍。哪一次开读必定洗手净心,细细阅读,慢慢品位。可以这样说,孙犁先生的作品是蘸白洋淀之水为墨,铺白洋淀苇席为纸,以白洋淀的灵魂为素材,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从心里流出来的。字里行间无不穿插着真善美的精灵,饱满而细腻的笔触,充溢了对大自然的崇仰,对人性的歌颂,对美的赞扬。我们看到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真正完美的作品,从中你找不到一丝的亵渎文学的字样。在当今文坛充斥黑、黄、灰以及凶杀、色情等格调低下的作品毒害青少年的时候,找到孙犁先生作品这一方净土去清洗一下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该有着怎样的积极和现实意义啊。

孙犁先生的作品也许大家都读过了,印象可能不太深了,建议再去读一读。不仅是读其作品,而且是在读孙先生的为人。文因人作,人以文传。只有高尚的情操才会有高尚的作品,也才有“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品格

心爱编辑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明月几时有
发表人邮件:dbr200508@163.com发表时间:2009-2-3 22:34:00
老哥,不知道到今年春节你回来了没有。由于从年前身体就一直不好,直到现在稍有好转,上来看看,欣赏到了你写故乡的文章,在此给你拜个晚年吧。真的感谢你一直以来对心缘之梦的关注,对本版块的关爱。
发表人:心爱
发表人邮件:liye3041@163.com发表时间:2009-2-3 11:36:00
详细的介绍,让人们更加了解孙老先生,感谢您的文章和细腻的文笔。
发表人:月圆中秋
发表人邮件:470011648@qq.com发表时间:2009-2-2 22:28:00
白洋淀因其景色而闻名,而传播这一美名的当属孙犁先生,他的《荷花淀》让几代人对白洋淀耳熟能详,因与孙老先生的故乡比较近,所以更添几分亲切。谢谢冀中汉老师带来的文章,让我们了解了更多历史和文化。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