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海缘梦 >> 网海情缘 >> 释说 圆周率“π”的由来
    
  双击自动滚屏  
释说 圆周率“π”的由来

发表日期:2008年10月22日  出处:原创  作者:春之声  本页面已被访问 3371 次


 

释说 圆周率“π”的由来

 

   春之声

“π”,

一个神奇的数字,一个永不循环又无止境的数字,象宇宙一样,无边无沿,永无尽头,一直以来它就是个迷,令人感到神秘、奥妙、高深、莫测,发人深思,进行着永无止境的探索。

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看出,圆的周长和直经的比是个与圆的大小无关的常数,并称之为圆周率.

1600,英国威廉.奥托兰特首先使用π表示圆周率。

1737年欧拉在其著作中使用π.后来被数学家广泛接受,一直没用至今.

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一位德国数学家评论道:"历史上一个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做为衡量这个这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公元前200年间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首先从理论上给出π值的正确求法.他用圆外切与内接多边形的周长从大、小两个方向上同时逐步逼近圆的周长,巧妙地求得π

公元前150年左右,另一位古希腊数学家托勒密用弦表法(1 的圆心角所对弦长乘以360再除以圆的直径)给出了π的近似值3.1416.

公元200年间,我国数学家刘徽提供了求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体现了极限观点.刘徽与阿基米德的方法有所不同,他只取"内接"不取"外切".利用圆面积不等式推出结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后,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求得"约率" "密率" (又称祖率)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可惜,祖冲之的计算方法后来失传了.人们推测他用了刘徽的割圆术,但究竟用什么方法,还是一个谜.

15世纪,伊斯兰的数学家阿尔.卡西通过分别计算圆内接和外接正3 2 边形周长, π 值推到小数点后16,打破了祖冲之保持了上千年的记录.

1579年法国韦达发现了关系式 ...首次摆脱了几何学的陈旧方法,寻求到了π的解析表达式.

1794年勒让德证明了π是无理数,即不可能用两个整数的比表示.

1882,德国数学家林曼德证明了π是超越数,即不可能是一个整系数代数方程的根.

本世纪50年代以后,圆周率π的计算开始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从而出现了新的突破.目前有人宣称已经把π计算到了亿位甚至十亿位以上的有效数字.

人们试图从统计上获悉π的各个位数是否有某种规律.但是π这个数却永不循环,无止无休,它的精确值也许只有上帝才知道。

心会跟π一起走,说好不回头,说不尽的π----无限不循环的数字,无限不循环的神秘,无限不循环的樂趣,无限不循环的享受。

(注:文字带下划线部分摘自有关资料)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希望人生
发表人邮件:smf34589@163.com发表时间:2008-10-25 18:32:00
呵呵,我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了!谢谢老师!
发表人:风中的承诺
发表人邮件:wo.ai.ni20@qq.com发表时间:2008-10-24 19:49:00
谢谢朋友,从这里又学到了数学知识,问好!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