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情感随想 >> 成长四步曲(寒冰)
    
  双击自动滚屏  

成长四步曲(寒冰)

发表日期:2008年10月18日  出处:自主创作  作者:寒冰  本页面已被访问 2403 次

 

 

 

成长四部曲

作者:寒冰              编辑:天光云影

有这样两组镜头:一组是一头毛驴被送入到一个打着“?”不知是什么的所在,经过一番“洗礼”之后,出来一头全身卷毛的驴;另一组是一只绵羊,同样被送入到这个所在,同样经过一番“洗礼”之后,出来的是一只全身戗毛的羊……然后谜底揭晓,镜头推出“?”是——成长团体,即人际关系成长小组。

这两组镜头是我专门为成长团体(人际关系成长小组)设计的动漫宣传片,当我把它描述给团体的老师和团员们时,他们都笑弯了腰。当我瞪大眼睛对他们很认真地喊道:“你们笑什么?这真是我对成长团体的真实感受!”时,他们愈发笑的不能自持了,还且笑且说:“完了完了,这刘琉(我在团体中的名字)疯了,真的疯了……”

其实,人本来就是多侧面的,一个倔强的人一定也会有温柔的一面,而一个温顺的个体也总会有他不可侵犯的领域。成长团体在我心中真的就是这样一个所在:它能让我们在接纳自己喜欢事物的同时,也学会接纳原本不愿意接纳的部分,这样才能让我们达到身心的和谐统一。

参加成长团体(人际关系成长小组)对我来说是偶然的,大概这偶然之中也蕴含着必然,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我就喜欢看和心理学有关的文章,当时年少的我并没有把自己和心理学扯上什么关系,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很喜欢钻研这些东西,并且总是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悟出些道理来,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离真正的心理学道路渐行渐近……在团体的说明会上,首先是老师那深厚的心理学知识背景吸引了我,令我大为惊异和赞叹:一个年轻人,竟然能把如此抽象而枯燥的心理学领悟的如是精深、融会贯通,太不可思议了。同时,团体对心理问题的治疗以及促进个人成长的功能也令我跃跃欲试。

曾多次向人坦言最终促使我踏入心理学这条道路的原因是自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不可排解,意欲借学习而“自攻”,没想到却在无意中选对了方向,而且发现了诸多心理问题的根源皆因生命成长历程中的种种不适,这也许就是金桥老师所说的“时空的错位”,于是乎,成长便成了与我生命相伴而行的选择。而我则和我的伙伴们用彼此间心灵的碰撞,演奏出或轻灵舒缓、或跌宕起伏的成长乐章.

 

第一部 《突然的自我》

——初识成长

我很喜欢成长团体这个名称,因为它言简意赅,真正能表达出所涵盖的主旨,更因为是这样一件事物,让我进入到一个从未涉猎的世界。我是一个生活中颇为理性的人,思维敏捷,做事严谨,而且非常善于学习,善于剖析自我,我会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对照别人或别事找寻自己的差距,并力求改正,后来我知道了,这即所谓的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大约本没有什么不对,但当生活中出现了无论如何也无法完美的情节时,一切就都变得那么不可收拾……

首先是我出现了情感困惑,紧接着是与之相关的婚姻破裂,一向重视情感,也重责任的我在这极为冲突的两者之间游走,我不知道为什么局面会变成这样,也没有办法把自己从这样的处境中剥离出来,于是,我成了一名抑郁症患者。我曾经去求助过心理咨询,然而,那所谓的专家除了在我滔滔不绝的哭诉下不断地续费之外,并没有给予我丝毫的帮助,哪怕只是安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并有机会参加了李金桥老师所带的“成长团体”。过程自不必说,令我终生难忘的是经过团体的促动,我看到了那个在自己心中被压抑和隐藏多年的“小小的我”,一个胆怯的,柔弱的,但却有着勃勃生机的我,当那个“小我”迸发出来的刹那,我哭得泪雨滂沱,就像是眼看着自己一具坚硬的外壳轰然坍塌,随之而来的是一份欣喜和一番顿悟,很多无法了解及无法排解的问题似乎在瞬间了然,以及不用看我也能知道,洋溢在我脸上的那份释然的神采,这神采至今仍然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回顾这段过程,我发现:原来我们经常会说了解自己,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并不明晰的角落——真正的自我,其实就是“她”支配着我们的七情六欲,让我们或以物喜,或以己悲,而意识层面的我却浑然不知这些情绪从何而来,因何而起,于是常会有自我挣扎,自我矛盾的情绪和现象产生。领悟了这些之后,我不由得在满心的欢喜和满脸的神采之中感叹:成长——真好! 

第二部 《想说爱你不容易》

——拒绝成长

 记得那时我们一班“业内人士”见面最常用的一句问候语就是“今天你成长了没有?”。由此可见,成长给予我们的冲击是何等的不可忽视。我们对于成长就像是刚刚开始吸食鸦片的人们对于鸦片的渴求一样,几近痴迷。于是我们常常这样互相戏谑:你白成长啦?这样自我标榜:我都成长了嘛!还有这样由衷的感叹:这成长,上瘾哪!

成长后的我,内心就像一只刚出蛋壳的小鸟,充满欢喜,充满疑惑,也充满了对陌生世界的探索欲望,幸运的是,我有很多机会和老师接触,而不幸的是,老师要经常受到我的“纠缠”,我常常会抓住他提问题,从而让自己快速地成长。渐渐地我发现,这所谓的成长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认为自己是在积极主动地成长,于是,所有的我遇到的问题,无论在别人看来是幼稚还是离谱,我都会不停地问下去,总想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可是纠缠来纠缠去,却换来了颇为“冷淡”的一句回答:允许问题存在。我不解,既然明知是问题,为什么要让它存在呢,抓紧解决不是更好吗?之后的日子,我虽满怀着这样的疑惑,无奈却得不到答案,便在无奈和疑惑之中继续前行着。

在这样的日子里,生活不断重复着或幸福或痛苦,或轻松或沉闷的故事,而我在这样的过程中,继续不断地自我剖析着,感悟着,忽然之间,我发现,成长也并不总是欣喜的,有时候我还不如从前呢,至少从前的我是沉静的,而现在却显得那么的浮躁,甚至于更加敏感而脆弱,心绪也经常莫名地烦乱起来,终于在又一次的团体中,这累积的情绪由量变上升到了质变。我是带着双重的渴求去参加那次团体的,而且在团体中积极地帮助这个,关注那个,可是当团体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的空乏和混乱。随着时间在一点一点的流逝,我的不安也越来越浓重,而且是双重的不安。既为自己没有做到让每个我希望帮助的人都能获得帮助而不安,也为自己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将没有机会解决而沮丧。于是我变得越来越焦躁,不满情绪也越积越多,于是,我发作了,当然是针对那个我认为能帮助也应该帮助我的——促动员。我毫不留情地与他对峙,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悲壮,伴随着挑战权威的快意。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完全彻底的受伤的感觉。我不禁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我分明感受到,我的心在瞬间冷却,而且很冷很冷……

团体的最后一天,我似乎回归了我的位置,我在冷冷地观察,冷冷地体会团体中发生的一些事,并有了些许感悟。虽然每种感悟都不太深,但我一直在不断地探求着这里的东西。比如L的要和父亲言和,H的要用爱回报母亲,其实我在几个月前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可我至今仍然没有拿出行动去谅解我的母亲,至今没有真正地沉下来去教育我的女儿……团体结束后,我忽然好想我的女儿,似乎是觉得原来太忽略她了,所以有一种要回去面对并且行动的力量,又似乎我是一头受伤的母狮,只能回到自己的领地,独自舔舐伤口。于是,我离开了,带着满身心的疲惫和酸楚。之后的日子,团体内外的一切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地翻腾,渐渐地我发现:当我在一个环境里感到受伤的时候,我往往会以冷漠的态度对待这个环境,借以掩盖受伤的感觉。然而,内心却真实地知道自己受到了伤害,又不想也不敢表达出来,而我的挑战与对峙,恰恰是一种自我保护,我会在这种保护的状态中,对这个环境里的人和事敬而远之,直到最终完全彻底地脱离。

忽然间我明白了老师常说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我们要去了解真相,而了解真相有时是个痛苦的过程。”我的不满,我的冷漠都是源于这份成长中的痛,而我的离去,则是因为痛的强度超过了我能承受的极限,所以我选择了脱离环境这个方式去回避痛苦,拒绝成长。

 

 第三部《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感受成长

经过了数月的成长,我发现内心那个“小小的我”在逐渐长大,从五、六岁到十二、三岁,再到二十几岁。随着“她”的长大,我的内心日趋成熟,而与之相对应的行为也渐渐产生了变化:不再用怒斥去表达“我在乎”了,不再用冷漠去表达“我需要”了;能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了,能勇敢地表达我做不到了;能和自己原本很“讨厌”的人有效沟通了,能向自己原本很“畏惧”的人提出要求了。这些变化是细微的,逐渐的,是不易觉察的。当有一天蓦然回首走过的路程时,我欣然发现,原来成长已时时刻刻伴随我的左右,我不由暗自庆幸:我有机会去了解真相,了解自己,从而让生命重新绽放出异彩。同时也深深惋惜:更多的人却因没有这样的机遇,所以只能任由自己夜以继日地重复着固有的模式,而与成长无缘。

生活中的我是谦恭的,常常戏称童年的自己是一只丑小鸭,话外音无非是期待如今的自己已经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也经常听到周围人的赞赏以及看到艳羡的目光,但我的内心却从不曾真正地认定那些赞赏和艳羡应该属于我。我知道这种谦恭背后隐藏着的自卑源于我的童年,并一直伴随着我三十多年的生命历程。我曾经为此而抱怨过,懊恼过,但情况并未有任何好转。多年来,为了掩饰或脱离这种自卑,我一直努力不懈地学习,丰富自己的头脑,开阔自己的视野,力求完美地做好每件事,然而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自卑心理就占据了上风,这时就会退缩,并把局面的形成归因于过去——童年的被否定。通过不断的成长,我认识到,当我们有了某种令人不快的遭遇时,往往会紧紧执著于这遭遇对我们的伤害不放手,以至于不良影响越来越深刻,而我们会越发地强化自己的无辜,于是本来就不能“全观”的我们,陷入了对这件事的苦苦纠缠之中,以至于无法了解事情的真相是我们用过去的遭遇把自己的种种不努力和逃避都包装起来,不去承担自己该面对的责任。而从某种角度来说,成长就是区分责任的归属,然后勇敢地去承担。基于这样的体会,我在又一次的成长团体中勇敢地面对了多年形成的逃避模式并突破了它,放下了对母亲多年的怨恨,去了解母亲,了解我们之间冷战局面的成因,进而又勇敢地表达出我对她的关心和牵挂,实现了我成长历程中一次质的飞跃。

通过这件事的触动,我更加确信:有时候,问题恰恰源于我们放不下曾经的执迷,因此才会产生那么多的痛苦、不平、哀伤以及无奈等。而放下正是解决之道,今天的放下是为了明天更好地拿起。同时,人在生活中要时时有一颗发现自我,了解真相的心,团体内的成长只是帮助我们呈现出了生活中的真相,而真正的成长,是把团体中的突破内化为生活中的动力,回到生活中去面对,去行动,去改变,去提升,不再“我执”。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坦然地承担自己喜怒哀乐的完整的人。也只有这样,成长才是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

 

第四部 《与你同行》

——成长无止境

回顾参加成长团体以来的心路历程,我不禁思绪万千。对于成长,我有了这样一份感悟:成长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一次经历成长,无论快慢,无论远近,我都在向前。在成长的岁月里,在夜与昼的更迭中,虽然我还是我,但如今的我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每一个新的高度又成了我继续前行,继续成长的下一个起点。

    几乎每一次的成长团体中,我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相互欣赏(发现对方有自己不具备的优点),相互排斥(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自我),相互接纳(体会到共融与开放,自在与真实)。而每当团体结束,我们都会以不同于当初的心情和态度去真诚地互相面对,并对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地有所思,有所得。个中的感受,怎一个神奇了得?望着一个又一个离开的团体成员,我百感交集: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都有着不同的挫折,遭遇,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幸与不幸,这些独特的经历使我们成为了独特的自己。而反观自己,又倍觉欣慰:一次次的参加团体,就好像一次次的攻克堡垒,一次次的融化坚冰。也许生命本来就是由无数个明碉暗堡组成,而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攻克堡垒的过程,每一次的攻克堡垒都是一次成长,都是一次人生的整合,生命就是在这样不断的自我否定及整合中推陈出新,从而成就多姿多彩的人生。想到这里,我不禁抬起头,望着案头上盛开的红玫瑰,由衷地感叹:人,活着真好!人生,成长无止境!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云影
发表人邮件:hbqjwky@163.com发表时间:2008-10-18 15:48:00
光阴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总之,每一步成长都是一种可贵的经历!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