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天地 >> 教育叙事 >> 第一章 哲学的基本概念 [原创]
    
  双击自动滚屏  
第一章 哲学的基本概念 [原创]

发表日期:2008年7月31日  出处:月林山庄书稿  作者:月林山庄  本页面已被访问 2412 次

第一章 哲学的基本概念 [原创]

第一节:哲学是什么


首先,我们应该回答哲学是什么?对于我们喜爱和痴迷于哲学的朋友们。哲学在不同人那里理解是不同的,甚至有相反的情况和事件发生。而我的思维是,这些情况和事件亦是它——“哲学”的反映和表现。这就是哲学,在人们的嘴上大打折扣就是“哲”,而学习这样的折扣和问题就是“哲学”。我们不能片信一人之言、一家之词,而又不鄙视一方之点、一时之论,所以我们按现在的市场理论和手段给这些观点和主见等问题大打折扣并研究、思考和学习之,形成“哲学”,我们就成为了哲学爱好者和思考者,等我们一辈子过去,要是我们的东西对后世之人用处比较好时,也许他们会给我们冠些帽子,戴与不戴只有他们定义。

胡适先生是国民时期著名的大哲学家,是近代改良思想的直接接受和传播者,较大众之全于分析东西方文化和知识。国文基础尤其老实,其胡氏世家乃“汉学”之常也。家境养其气,家化育其精,加之又生逢时势巨变,文化交锋,开明且及时的吸收了新新生命——西方的价值理念、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文化知识。

哲学不是胡适创造的,但是中国哲学却是他系统建立起来的。这是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哲学历史上第一个大家的缘故。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便是铁证如山似的雕象完成了他重要地位的标志。看看这些大家对这本书的评价:
毛子水: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唐德刚: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易竹贤:一部划时代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
梁启超: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
耿云志:他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
冯友兰: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
石 峻: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就连胡适自己都说:“但我自信,中国治哲学史,我是开山之人,……,这一部书的功用能使中国哲学史变色。”(1927年2月,《整理国故与打鬼》)又云:“这本书虽然有不少缺点,究竟还有它自身的特别立场,特别方法,……,这本《中国哲学史》在这个基本立场上,在当时颇有开山的作用。”(1958年,台北版自记)


胡适说:“哲学的定义从来没有一定的。我如今也暂时下一个定义:‘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哲学”是个舶来品,中国古代没有这个词,“哲学”一词翻译于古希腊单词“philosophia”,本意是“对智慧的追爱”, “philosophia”是个复合词,由“热爱philos”与“智慧sophia” 合成。西方哲学观是这样的,但是中国却不是这样的,在中国古代人们崇尚“智谋”,强调“智慧”, 认为人生来是为了修得一身本事和技法,而这些本事和技法综合起来就是“智谋”和“智慧”,而研究他们的学问叫做思想和学术,用今天的新名词应该冠为“哲学”。

有人说“智谋”和“智慧”有什么区别吗?我告诉你们,区别可大着呢。“智谋”和“智慧”单就中国现代词典里的词条解释就有很大的差异,一个是单体词(智慧),一个是合成词(智谋:智慧和计谋)。它们关系如同“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而且和西方相比,“智慧+计谋=哲学”与“热爱+智慧=哲学”显然中国的组合和西方的组合基本上一样,智慧和计谋既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应该是中性词,而西方的热爱和智慧也是中性词,热爱有好的,积极的,也有坏的消极的。但是从行为目的来分析,中国的计谋显然比西方的热爱逊色的多和消极的多,热爱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积极的,上进的和美丽的,而计谋就不那么文雅,高尚和正直。这些深层的“义理”和“表象”分析和研究,我们以后有专门章节讨论,这里就简单提一下。

胡适对哲学的定义比较直观,“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应该对应我们上面所讲的“智慧”,“ 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我们先把他对应为“计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胡适的哲学系统中,“哲学”的内容就是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哲学是人学的范畴,是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是人为了自己的价值存在和价值发展而形成的学问。因此“智慧”应用到人的全部是比较合理的。一切以“人”为中心展开讨论和研究是十分的精彩和丰富的,也是比较有趣和有价值的。光是发现和拥有了智慧还不够,那仅仅是死的东西,没有计谋来催使和激活是毫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仅仅是智慧那不叫哲学,而仅仅有计谋也不叫哲学,只有他们相结合才是哲学。

我们分析和使用胡适先生的哲学系统理论和准则前提是:胡适是反封建的进步民主人士,站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立场上审议问题的。所以我们必须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比较更科学合理的分析和理解他的原旨。资产阶级不同于封建的贵族阶级和士大夫阶级,他有一定的大众性和比较平等的人权性。可是这也只能是建立在妥协的基础上。所以优缺之处十分可见。胡适的哲学切要理论是部分的和矛盾的。

哲学界另一重量级大师是一代国学大师、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被尊为20世纪中国哲学界泰斗。哲学在他那里得到高深而又世用的发展,他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冯友兰先生把哲学和宗教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中国哲学在文化当中的地位好似西方宗教在西方文化当中的地位那样重要又足够的富有意义。并且和西方大众普遍信仰宗教那样,中国人是普遍接受哲学教育的。大概的东西方情况是——西方人人与宗教有关系,中国人人与哲学有关系。

哲学到了冯友兰先生那里已经变的比较“正统”。他说:“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他举例说:“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和新理念——“超道德价值”。他解释说:
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第四十八章)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他先是提出超道德说法,然后就此展开表述和解释,进而提出他的哲学观。根据上面的材料我们比较容易的看到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点是——“哲学是为了提高心灵的境界” ——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即“超道德价值”。 他还指出:“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也就是说,在他的哲学世界里,人人都应该有哲学的命题,而且是必须的命题,我分析一下应该是:“哲学是人的一部分”并且哲学的功用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

我只是直观的分析和推理了一下胡适和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世界观。而我也发现了他们共同的哲学命题——即哲学的对象是人对人生和宇宙的追求价值和生存意义。哲学的主体是人,内容是人的客观与主观的价值和意义。

世界是三维的,那么我可以问一下,哲学是几维的呢?按照上面两位中国哲学界大师的理解,哲学应该是二维的,即“哲学是人的组成部分,又刺激着人的这个组成部分的完美。”近代哲学的几百年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通常接受的观点,即黑格尔主张的“哲学就是哲学史”。单就名词解释,哲学是一维的,哲学史显然是二维的,所以哲学在两位大师哲学命题中是相互矛盾却又统一的。可是我们还是不知道哲学是几维的?一维,二维,还是有可能三维?不知道大家分析和思考过没有,我要是大胆的假设一下哲学是三维的话,那么哲学又当是什么样的?


我的假设分析是,哲学是三维的,哲学是人这个客体对于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过程思考,并追求需要的目标和价值意义的一门学问。我在句字当中没有专指人的目标和价值意义,是因为哲学的客体是人,但是主体和内容却不仅仅是人,是自然,是宇宙。

第二节:什么是哲学

第一小节,我们初步的分析和讨论了“哲学是什么”,这一小节我们主要来讨论一下“什么是哲学”,有人很奇怪的问,“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不是一样的吗?对于我们初步接触和爱好哲学的朋友来说,了解这两个不同的名词和涵义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生导师张志伟老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教委重点教材《西方哲学史》引言中就“哲学问题”开头分析说明了“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他说:“对于初次接触哲学这门学科的人来说,他说面临的基本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叫哲学’。”他还指出“即使是比较了解哲学的人,也同样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他解释说:“因为哲学的意义往往是晦暗不明的。”他说这两者是可以区别对待的:
通常当我们问“哲学是什么”的时候,我们问的是迄今为止哲学“事实上是什么”,而当我们问“什么是哲学”的时候,则很可能问的是究竟什么样的哲学才能被称做哲学,或者说,哲学“应该是什么”。显然,哲学事实上是什么并不意味着哲学就应该是什么,反之,哲学应该是什么也并不意味着哲学已经像应该是的那样实际上是什么了。
第一小节我简单的谈及了“哲学是什么”,也许大家对我说的“哲学是什么”还不太明了或者理解,我将在后面的内容里专门分析和阐述。其实“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它们也是哲学的概念范畴之一。笔者的理解, “哲学是什么”它所阐述和表达或者说揭示的东西应该是哲学的根本是什么,哲学是干什么,它是怎么样的一门学问和东西,而“什么是哲学”它阐述和表达或者说揭示的东西应该是哲学的内容是什么,也就是哲学的形式和表象是什么。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本质和表象、性质和内容的关系,是“哲学对组”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关系和本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哲学有着非常重要且实际的意义。
我理解的哲学几乎都是“哲学对组”的,所谓“哲学对组”是指:哲学的概念几乎都是成对出现和存在的,比如“大与小”、“对与错”、“唯物与唯心”“黑与白”“矛与盾”“全面与片面”“普遍与特殊”“对立与统一”…… 有人也许会反问说,不是有很多东西不是对组关系的吗?比如他们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理论,其实它提出的问题很不错,但是他还没理解和明白我说的“哲学对组”,既然我提出了“哲学对组”说法,,那么我想应该有个解释的回答。就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理论来分析解释吧,为什么我们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哲学理论来分析和处理问题,为什么把它当作哲学概念?既然你用的是方法论,那么它应该也有原理对应,我们具体对应的是什么?总不可能平白无辜出现了个具体吧?而我们要找到它的这个问题就是“哲学对组”问题。所以我要特别说名的是我提出来的这个“哲学对组”它不仅仅对应的是哲学原理,还包括方法论。不过,大家有什么感觉和坚持有不是“哲学对组”的“案件”欢迎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和交流,一便进一步学习和发展。
回过来谈谈“什么是哲学”概念问题,既然我理解的“哲学是什么”与“什么是哲学”是“哲学对组”的关系,那么我想作为一个是本质内涵与一个是表象内容东西,我们在学习探讨它之前有必要对他们应该基本搞明白一下,然后我们再去学习、探讨和研究哲学。我对哲学本质的理解第一章已经表态了,哲学应该是人这个客体对于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过程思考,并追求需要的目标和价值意义的一门学问。有些人对我的哲学的客体提出了疑问,我觉得交流是很好的,我的解释是哲学是意识的直接作用和结果的一门学问,和有些艺术、文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一定的联系,古来就有说“文如起人”,“文学者人学也” 。因为他们共同的客体都是人,离开了人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如果文学抛弃了人类,也就是抛弃了自己,而哲学也是的,客体是人类,只是文学是为人类服务的,而哲学说也是为人类服务,但是它又不仅仅对人类服务,我们都知道动物有他的生存规律和意义,植物也是,微生物等等都是,而他们不因为人的消失或不存在而毫无意义,而它们的哲学还在它们身上和周围发生和作用,它们仍然会按自己的哲学方式生活和发展。然后我对哲学理解的对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过程思考,也就不用借司了,只是对过程思考简单说一下,过程思考是我对“哲学就是哲学史”观点的理解和肯定,而哲学同时追求的目标和价值意义就是对“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发展和完善。意识首先它是有意识的东西和活动,所以“哲学就是哲学史”是对哲学的极大发展和变革,同时也为“什么是哲学”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条件和因素。
哲学不仅仅是为了哲学学习,此外还要为了哲学的研究和发展,我们知道了哲学是什么后,更要学习和鉴别什么是哲学,这样我们才可以再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我们怎么样哲学。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哲学?
张建伟老师分析说对于哲学史首先应该回答第一个问题,即“哲学是什么”,张老师又说在一定意义上,哲学史就是通过对“哲学是什么”的思考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他的观点很值得肯定,但是哲学回答的问题顺序却不是这样的,哲学回来的问题首先是“什么是哲学”然后是“哲学是什么”。因为只有把哲学的内容和表象归纳和总结出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才可能把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解决,形成一门学问。对于我们接触和喜欢哲学的人来说也应该是先知道哲学是什么,然后去探讨分析和研究什么是哲学。因为我们要的不仅仅是他的本质东西,更要它的“经世之用”、“化世之力”。
张建伟老师说:“从最一般的意思上将哲学规定为理论化的世界观”也就是说只要你对这个世界进行理论化的意识,那么他们就是哲学。
我们来列举一些大家的哲学理解:
缘中源:哲学既是智慧,也是对智慧的爱。
张岱年:哲学是研究宇宙人生之究竟原理及认识次种原理的方法之学问。
马克思: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恩格斯:哲学是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
胡 适: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
《尔雅》:哲者,智也。
冯友兰:哲学是提高心灵的境界的学问。
我对哲学的理解是:“哲学是人这个客体对于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过程思考,并追求需要的目标和价值意义的一门学问。既然哲学是对整个世界和宇宙的过程思考并追求需要的目标和价值意义,那么哲学对象和材料就是哲学所要关心和研究的内容,对哲学的研究结果就是回答了“什么是哲学”的内容。正是不同的人的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环境和不同的知识层次等对它的研究和回答不同,才使得哲学的内容变的很有争论。我的理解是“什么样的东西是哲学,关键是看它对我们的整个世界和宇宙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在缘中源老师的哲学世界里,智慧就是哲学,对智慧的爱的道理和过程就是哲学,马克思说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哲学……
因为哲学自古以来就是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所以哲学的内容就是整个世界的变化物和稳定物,对他们的不同理解和分析程度就构成我们不同人的哲学观点和哲学意义。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月魂轻舞
发表人邮件:yhqw357951@sina.com发表时间:2006-12-19 12:56:00
凡研究人生切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这个东西奥妙.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