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雅韵 >> 谈诗论道 >> 笔记:近体诗的格式(15)——检测的必要性
    
  双击自动滚屏  
笔记:近体诗的格式(15)——检测的必要性

发表日期:2021年1月1日  出处:原创  作者:浮云  本页面已被访问 2739 次

 

笔记:近体诗的格式(15)

——检测的必要性

 

(1)用软件检测的必要性

   近体诗是一种格式要求最严格、最难写的诗歌体裁。写得好的,可以得到最高的评价。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对作者有着最大的诱惑或挑战力。于是就有了各种假冒伪劣的东西的出现,它们常常滥竽充数的混杂于其中,败坏着诗词界的声誉和文风。

   每一位严谨的诗作者,都应该尽力避免这种现象在自己的身上发生。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是要保证自己的诗一定是合格的,最好是文质兼优的。这就需要对这首诗做一下检测或评估,就是要核查一下它的形式和内容的质量有没有问题,需不需要再进行某些调整。

   本文只准备就形式方面如何进行检测的问题,做一下讨论,其它的不涉及。

   因为是不是近体诗的标准:格式是硬标准、是前提;内容是软标准、允许有优劣。就是说无论诗的内容如何,格式不合格,就不能称为近体诗,而格式合格以后,在内容上还多少有些可商量的余地。

   检测近体诗,就是检测它的格式是否合格。

   检测近体诗,首先要明确它是依据哪部韵书写的,因为这是诗中所确认的平仄和韵的根据。同一首诗用不同的韵书,会有不同的检测结果,这是因为韵书的不兼容。

   用《新韵》写的近体诗,最好检测,这只要你的普通话有把握就行了,甚至可以完全离开韵书这个文件。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因为你字的读音没问题,那平仄和韵也就没问题了。那只要你是按格式的规则写的,那格式也就不会有问题了,……——这一切都可以在对每个字的推敲中,得到鉴别,所以什么参考文件都可以不用。

   用《新韵》写的诗最好检测。这也可能是提倡用《新韵》的一个理由吧?!

   用《平水韵》写的诗,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字的读音是以古人的读音为准,你不是古人,那你能有把握读的准确吗?它的韵部的编排,又那么不理性,你能准确地说你确定的平仄和韵部都对吗?(
王力老师在4.2节开头的时候说:“ 关于某字归某韵,现在除了硬记以外,没有妥善的办法可以知道”)
如果不全能,那就是说,对整个诗的格式是否合格,也就判断不了啦!

   那怎么办?预备一本《平水韵》的韵部表吧,我们可以逐字去核对。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前面说过,一首七律,要有40个字需要核对的,——这可是不小的工作量呢!

   当然人们都会说,实际上没有谁那么傻、真的会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查平水韵表,而实际都是去网上的诗词检测网站、用软件去检测的,——可见用软件检测的重要!

  (2)用软件检测的方法


   现在检测诗词的网站,我知道的有两个:“诗词吾爱”网站,和“搜韵”网站。

   前者的检测项目中,用“新韵书”检测的韵书是《中华华韵》,后者,则是《中原音韵》和《中华通韵》。考虑到用《中华新韵》的较多,所以我们将以“吾爱”网站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检测的过程是:


    1,打开诗词吾爱网站http://www.52shici.com/shi.php?type=qj_p_y

进入检测窗口。——有多种形式,大同小异。
    2,在左上角,指定要检测的诗的类型(是几言的律或绝,是什么起、入不入韵的律或绝。)
    3,在右下角录入要检测的诗,并指定用《中华新韵》还是《平水韵》,之后点击命令“开始检测”。
    4,在右上角,会显示出检测结果。在结果中会显示:韵、平仄的使用,是否正确的情况,提示多音字等。

笔记(16)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遥远的思念
发表人邮件:1208082792@qq.cn发表时间:2020-12-21 10:03:00
长玉妹妹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浮云老师真是“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啊!
发表人:浮动
发表人邮件:fy@qq.com发表时间:2020-12-21 8:38:00
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一首千古一绝的七言绝句,是截取七律的颔、颈两联组成的。这类绝句并不多见,因为两联都需要对仗,比较难写。他的这首七绝,对仗精绝,令人拍案。但评论褒贬不一。我的感觉是非常好,不妨看成是一首纯写景的诗,是对自然热爱的抒情。诗中一句一景,全诗合成了一幅精美的风景画,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文学艺术要表现的一个主题嘛,并非一定要挂上一些所谓有“思想性”的东西,才是好诗,就像那些“老干体”那样的无聊。
发表人:浮云
发表人邮件:fy@qq.com发表时间:2020-12-21 7:46:00
长玉诗“姐”:谢谢你的回复!我是话痨,难得能“抓”到一位愿意和我聊天的人。姐是熟人,以后我们之间再聊的时候,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取消一切客套,不再在世俗的称赞上浪费笔墨,好不好?您的意见,我原则上同意:“出律的诗未必不是好诗”,是这样。但这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感觉,对古人的诗,确是这样;但对今人来说,却不能这么宽容。因为出律的“近体诗”,已经不是近体诗了。各种文章体裁都能出精品,那不能按格律诗格式写的,为什么不作为“新诗”来发表?《再别康桥》是新诗,有谁能说,那不是好诗?格式问题,对古人的要求可以宽松(我的《近体诗的格式》连载,在后面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待发),而对我们今人,则必须严格要求,否则,会把近体弄成了“四不象”,失去了这种文章体裁的精华。
发表人:谊之长玉
发表人邮件:448083090@qq.com发表时间:2020-12-20 22:18:00
答浮云老师:首先,我非常敬佩你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其次,出律的诗未必不是好诗。黄鹤楼虽平仄不合律,颔联不对仗,但下阕却是严谨的律诗。此诗一直深受世人的称赞,学术界也对其评价极高。此类律诗在初唐盛唐时较为常见,例如:李白的七言律诗大多是这种亦古亦律,唯有两首是严格的律诗。我认为若格律与达意二者不能兼顾时,偶尔个别处出律也未尝不可,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纪晓岚曰:“偶尔得之,自成绝调。然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而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因为四句皆对仗,而影响了感情的抒发,变成了单纯的白描咏景诗。 以上仅属个人一孔之见,不当之处,请浮云老师批评指正。
发表人:浮云
发表人邮件:fy@qq.com发表时间:2020-12-20 10:57:00
长玉姐,什么“孤雁出群格、葫芦格等别格”。这些东西在网络中有的是,现在是多元化、张扬自己的时代,谁都可以——只要是长了嘴,都可以上网去说一通,过一把“专家”瘾的。那些没被业界认可了的、没有绝大多数人接受了的东西,都不必管它,什么八忌十戒,什么六拗五救,哪来的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如果那些东西都拿来当铁律遵守,那诗词,还能发展了吗?我的观点,近体诗、词的精髓,即他们的基本格式是必须遵守的,否则,就不是近体诗、词了,其它的,那些糟粕、破烂,该放弃的,就把它们扔到垃圾堆里去吧!你说,是不是应该这样的?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