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爱心关注 >> 作者原创 >> 敞开心扉 对话交流 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
    
  双击自动滚屏  
敞开心扉 对话交流 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

发表日期:2020年9月11日  出处:原创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2523 次

敞开心扉 对话交流  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

 

一、有出息和不自信的孩子来自这样的家庭

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父母的上行下效!一个好的师长,或许影响孩子三五年。但一个好的家长,绝对能影响孩子一辈子。对于师长来说,您的孩子只是几十个学生中的个中一个,可对于您来说,孩子就是独一。《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教育好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首要的事业。十年后,有前途的孩子都来自这7种家庭,父母最好都看一看。

正视教育的家庭“桔生淮南即为橘,桔生淮北即为枳。”可见,情形对人的影响起决意性浸染。一个正视教育的家庭,必然能培养出一个热爱进修的优良孩子。蔡元培老师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师长,正视家庭教育,是所有父母无所畏惧的责任。别让“5+2=0”,别让孩子输在家教上。(注:5+2=0是指: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就,但周末2天的家庭教育没跟上,那么孩子就会被打回原型,获得的教育成就就是0了。所以,家庭教育十分关键!)

乐观积极的家庭有专家发现,孩子的性格越好,各方面都比同龄人更超卓,将来也加倍优良。父母的积极乐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孩子贯穿乐观,积极面临所有难题与挫折,学会笑着面临生活,幸福感十足。父亲伴随越多,孩子性格越好,逻辑越强。每个家庭都应该营造协调欢欣的氛围,让孩子发现生活的美妙,学会热爱生活。

热爱读书的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精巧习惯应该从小养成,但一味跟孩子说事理,他未必就听得懂。光说不练假把式,上行下效,才是父母最该做的。一个高考状元的背后,必然站着热爱学习并且严于律己的父母。父母要带头先读书,先作文,做好表率,孩子就甘心向父母与看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成为孩子的好表率。

情绪不乱的家庭《都挺好》里,父母过度的宠嬖bi 女与偏幸让大儿子变得虚弱不堪,让二儿子变得自私自利,更让女儿怨恨上整个家庭。由此可见,父母的好情绪对孩子的教育有多首要。在布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终日吵闹甚至不健全的家庭里的孩子更乐观、更阳光、更长进。父亲的式子,母亲的情绪,决意了孩子的将来,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尊敬孩子的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赠予的礼品,要想让孩子优良,首先要尊敬他们的灵魂。收受孩子的悉数,信任他,松手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明天成为更好的自己。尊敬孩子的一切,是一切教育的底细。比起质疑与拒绝,父母的懂得与撑持更首要。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络续给予孩子一点点启迪,一点点力量,静待花开,孩子的明天会更好。

房屋整洁的家庭有师长说过,从一个学生的书桌就能看出他的成就。尖子生总能将进修器具清算地干洁净净,功课也做得很有条理。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养成了习惯,井井有条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房屋整洁也是家庭情形中很首要的一个方面。在有序的情形里长大的孩子,不单养成了有条理的好习惯,还能更安闲地面临生活,应对往后的一切问题。“一屋不扫,何以扫世界”,习惯养成应该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每一面。

讲究礼貌的家庭很认同这么一句话:“有礼貌的自由叫活跃,没有礼貌的自由叫豪恣。”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放任,而是约束。爱孩子和立礼貌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两者并存,是教育的根基。“养不教,父之过。”父母宠嬖孩子,是教育的不作为。从小给孩子立好礼貌,让他遵守礼貌,敬畏规定,成为一个有教化、有礼貌的孩子,是父母的使命。

相反,不自信的孩子大多来自这样五种家庭。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信与否,都跟后天的教育密不可分,而父母对孩子自信的培养又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不自信的孩子多半出自这几种家庭

孩子在家里没有发言权现在很多家长都有些崇拜虎爸虎妈,总感觉在孩子面前变得异常严厉或者表现得异常强势,这样就把孩子震慑住了,从而也减少了孩子调皮捣蛋的几率。尤其是在孩子犯错后,很多家长总喜欢自以为是的下定论,哪怕有时候孩子是被冤枉的,但家长们也不肯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在家里没有发言权的孩子,往往很自卑。很多家长总觉得,只有孩子尊重父母的,没有父母尊重孩子的必要,殊不知,这种偏见会让孩子变得胆怯自卑有内向。

父母包办代替很严重很多家长总是天真的以为,我把孩子该做的事情都做了,不是害孩子,反而是爱孩子。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部分家长总感觉孩子只要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就万事大吉了,其他的事情理应由父母代劳,包括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都替孩子作了主,根本就不考虑他的意见与感受。殊不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等孩子长大后发现自己除了学习成绩拿得出手以外,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恐怕那个时候的孩子,反而会怪父母当初的代劳吧。自己整理房间、帮父母做家务等等,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儿其实都能培养孩子的自信。

动不动就对孩子使用暴力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都知道,对孩子一点不使用武力根本不现实。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把打骂等行为作为自己教育孩子的看家本领。打或者骂或许在刚开始的时候有震慑作用,但如果长期使用打骂来应付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孩子也就习惯了,甚至对打骂都有免疫力了。动不动就对孩子使用暴力的父母,最容易培养出不自信的孩子。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似乎孩子都是一无是处,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他们会尽力缩小孩子的优点,当孩子退步的时候,他们却迫不及待的放大孩子的缺点。一个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又何谈自信呢?恐怕最终的结果就是扭曲的性格吧。

他人面前总说孩子的缺点有些家长属于谦虚过头了,总感觉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就等于骄傲自满,所以总喜欢在亲戚朋友、孩子的老师或者同学面前揭孩子的短。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却很容易让孩子变得自暴自弃。还有的家长属于恨铁不成钢的类型,他们专门擅长在外人面前说孩子的各种不是。这部分家长却还单纯的以为孩子是没有什么脸面和尊严的,就随意的践踏孩子的自尊,等孩子的内心遍体鳞伤之后,他们还丝毫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在公众场合严厉呵斥孩子教育孩子是一门技术活,很多家长属于脾气暴躁类型,不管何时何地,只要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儿激怒了他,就觉得必须马上就地惩罚。于是乎,大吼大骂、拳打脚踢也就成了常事儿,往往很多时候,还会招来一些看热闹的人。教育孩子要分场合,不要在公众场合大吼大叫甚至对孩子拳打脚踢;教育孩子需要理智,不要因为自己不懂得情绪控制,就随意的在孩子身上泄愤。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让孩子变得胆小自卑,如果你经常在公众场合批评教育孩子,很有可能孩子从今以后都排斥和你一起出门逛街或者走亲戚了。

当然,父母有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父母的关系是否和睦等,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自信的关键。

二、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家长应该这样做

倾听孩子的声音是与孩子沟通的第一步父母要体现出对孩子的关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心倾听孩子的话。父母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担心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帮助。

  1. 尊重孩子,学会如何孩子正确沟通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家长不懂如何和孩子沟通引起的。沟通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比较希望家长能够先和孩子成为朋友,只有彼此拥有同样的情感,才能沟通的顺畅。孩子虽然小,却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沟通的权利。当我们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了解它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且正确的沟通引导,相信孩子也会愿意接受你的教育。父母在沟通之前一定要了解沟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既是为了说教,是为了增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沟通,最常做的一个动作就是蹲下来。只有蹲下来,近距离的看着孩子,她才会觉得被重视,被尊重。如果说从一开始就把姿态放太高,孩子也未必会信任你,接受与你的沟通。所以,沟通的前提一定要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下进行,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这样你会发现孩子也会慢慢向你靠近。

    中国老话说得好:“关系好了,什么话都好说”,很多时候“解决问题”远远没有“建立关系”重要,问题没解决,只要大家关系好,一直都存在着解决的机会,一旦双方的关系出现了问题,根本就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核心和相互信任。沟通时要做到,先共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先急于解决问题本身,“先关注人后关注事”,一定要先关注孩子情绪,帮助孩子宣泄和疏导情绪,记住一句话“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家长关注并接纳孩子情绪,是取得孩子信任的前提重倾听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还原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只有客观掌握了问题的经过才能为下一步的判断和解决问题铺平道路。而有的家长往往在不知道真实情况时就开始教育甚至责骂孩子,这样对孩子伤害是很大的。做判断根据孩子说的过程来判断,其中孩子说出来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小的孩子不能正确表达,大的孩子可能不敢表达,需要家长根据孩子说的过程,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进行自我判断,如果家长无法判断,请家长找到事件的相关当事人,客观了解情况,做出判断,断定是非曲直。“宽严有度”如果是原则问题一定要严,按照约定执行后果,让孩子永远懂得道德和责任是底线和原则,不能逾越只能遵循;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要相信孩子自己能解决,如果孩子不能自己解决,要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困难时给予帮助,建议时卓有成效”,关注孩子在经过事件后,是否提高了自己的有价值感和成就感,孩子内心拥有了价值和成就就拥有了真正的自信和上进

     2倾听孩子的心声,走进孩子的心灵

    如果想和孩子之间建立最亲密的亲子关系,就一定要有倾听意识,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并且给予答复。孩子需要你,心中千万遍不停呼唤你,你却还无动于衷。放不下手里的游戏或工作,又怎么能和孩子有好的亲子关系呢?三心二意,不够重视,孩子注定不会对你敞开心扉。学会倾听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做一要与孩子平等对话表扬鼓励和耐心说理都是单向的交流方式,而民主讨论需要双方平等交流,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放下身段去倾听孩子的想法。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对事情的看法趋向成熟,父母的角色理应从主导地位向听众转变,让孩子有更多自主选择和发言的机会。“专断的交流模式不仅阻碍这种能力的形成,更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只有父母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尊严的人来看待,以平等的心态倾听孩子的诉说,才能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孩子才会从父母这里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把内心的真实想法放心地告诉父母。要专注地倾听当孩子对你诉说时,如果你忙着做或想其它的事情而心不在焉,哪怕假装做出在认真听的样子,孩子也能很快敏锐地感觉到,从而失去和你交流的兴趣。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和孩子独处,这段时间你不要做任何事情,也不要走神分心,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专注地倾听孩子的述说。家长良好的倾听行为无疑是在告诉孩子:父母关心他,在意他,如果他有心理困扰,父母在任何时候都会抱着支持的态度听他说话。这样当孩子有了烦恼或高兴的事,他才愿意讲给父母听,愿意与父母分享心事。不要打断孩子的话。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诉说时,一觉得孩子的意见和自己的相左,就会马上打断孩子的话,不让孩子把话说完。这时,孩子只能将心中的话硬生生地咽回去。家长如果经常打断孩子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的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就只能把内心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另外,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以至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这都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3用爱温暖孩子,有爱的教育才有力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可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就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关爱上。学会用爱去感染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想培养孩子有一颗爱心,家长应以身作则,日常生活中抓住每一次可以教育的机会,用爱去温暖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强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所以“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年如果受到一次爱的浸润,那么可能一生都有爱的繁茂生长;年如果受到一次恨的伤害,那么可能一生都有恨的种子在萌芽。我们要关心孩子的成绩,还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状况,当班家长就必须十项全能。教育本意就是要用爱感染人、激励人。

    4、用夸奖激励孩子,增强积极上进的信心

    语言是带情绪的,能给人以温暖,也能给人带来伤害。言语上的伤害比外在伤害严重,外在伤痕是看得见的,言语上的伤害却是无形的。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曾在书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有不少父母“擅长”打击教育,但这种打击教育并不能起到“为了孩子好”的目的,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经常被打击的孩子,往往十分自卑,常常陷入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的情绪中去。清代教育家颜元也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经常夸奖孩子,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与鼓励,孩子会表现地越来越出色。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同时,在教育心理学中,也有一个概念叫“翁格玛丽效应”,在被表扬的情况下,受表扬者会不断进步。父母与孩子好好说话,家庭才能幸福美满。为人父母不需要考试,却需要学习。

    三、建立和谐亲密的关系老师应该这样做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老师与学生互动、交往和发展的过程。和谐的交流正如优美的交响乐,是在主旋律下多种旋律的和谐共鸣。老师的教学就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想法,让不同的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再通过师生建设性的对话,使认识得以深化,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到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为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1、创设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老师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老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应以学生为本,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允许他们各抒己见,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性。   
      2、强化师爱,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老师与学生交往沟通中,老师要放弃严厉的目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用亲切的眼神、亲密的动作、温和的态度、真诚的赞扬来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每一次交流与讲解都带着积极的情绪,把亲切的言语、信任的眼神、亲和的微笑送给班级所有的学生,用真心来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    
      3、激励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有些学生缺乏自信,在没有做事、学习之前,总认为自己不行或不如别人,自卑感很严重,在人多时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做事情,完全禁闭自己的内心,学生自己也非常痛苦,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然而激励评价,也正是学生树立信心的良药。强化动机理论认为,人的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当某种行为发生后给予强化,就可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当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取得高分时,我们老师和家长应及时进行表扬、奖励,就能够增加该生在下一次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更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带来的自信,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4、尊重、信任,达到师生之间心灵的互动   
      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不仅基于感情,也基于一种社会责任。老师应该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那些既不出众,又不吭声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老师应该是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关注那些容易被老师遗忘的学生,让那些学生也体会到老师温暖的关怀,拾起自信,迎接属于他们的朝阳。    
      5、学会宽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研究者指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及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而这里所说的“宽容”绝对不是指老师对学生所犯的各种错误以及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表现为漠视、放纵,而是老师要以一种宽容的情感态度,去感化那些有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且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由于学生受其年龄限制,有时犯错误是难免的,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耐心引导,给予帮助。不要对学生责骂、体罚、讥讽等,这样有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就必须改变以前的传统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到学生身边,走到学生中间,信任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常委会  刘选启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遥远的思念
发表人邮件:1208082792@qq.cn发表时间:2020-11-28 12:43:00
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拜读您的大作了。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要敞开心扉、以心交心!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