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情感人生 >> 《歧路灯》中的名言警句鉴赏
    
  双击自动滚屏  
《歧路灯》中的名言警句鉴赏

发表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出处:原创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3852 次


 

《歧路灯》中的名言警句鉴赏

 作者:刘选启//编辑:珊瑚海
 

 

    

正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游庐山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样,从正面看庐山,它是一道横长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它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再从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庐山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精彩纷呈,美不胜收。我们在品读清代白话小说《歧路灯》时,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领略,同样是百花齐放,众说纷纭,各具特色,各展其长。比如,从清代中叶的朝章国政、科场惯例、社会风俗等方面去品读,就能看到一幅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貌;从教育的视角去品读,就能感悟出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重要,尤其是让有过错的人歧路回转,重新做人;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品读,就能领悟到儒家的传统说教,亦有对落后思想的讽喻揭露;从俗言俚语角度去品味,即是研究18世纪河南方言的极有价值的资料,欣赏到方言俚语的趣味深奥;从写作手法去品读,就能领略到作者文笔自然流畅,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看不到雕琢的痕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欣赏,书中有二百多个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让人似曾相识,经久难忘……等等。近年来,随着对《歧路灯》的反复研读,从中真切地品味到了其中的精华,特别是小说中大量的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得出了一些粗浅的感悟,稍为进行梳理归纳后奉献给大家,一起来品味鉴赏,愿能引发一些新的思考,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与教益。

总论:人生在世,成败两端

《歧路灯》是一部教育小说,更是教育“浪子回头”的小说。小说的主人翁谭绍闻在其父谭孝移的早期教育下资禀敦厚,学有所得,在其父死后受匪人夏逢若、张绳祖、盛希侨等人的欺骗、利诱,逐步堕落,慢慢走上了一条吃喝嫖赌的歧路,几近毁掉家庭和自己的前程,后经周围的师长、朋友对其极尽挽救,终致重振家业,学业有成,最后英勇抗倭,为国立功,成为“星级人物”。

 

正如小说第一回开始中说的那样:“话说人生在世,不过是成立覆败两端,而成立覆败之由,全在少年时候分路。大抵成立之人,姿禀必敦厚,气质必安详,自幼家教严谨,往来的亲戚,结伴的学徒,都是些正经人家,恂谨子弟。譬如树之根柢,本来深厚,再加些滋灌培植,后来自会发荣畅茂。若是覆败之人,聪明早是浮薄的,气质先是轻飘的,听得父兄之训,便似以水浇石,一毫儿也不入;遇见正经老成前辈,便似坐了针毡,一刻也忍受不来;遇着一班狐党,好与往来,将来必弄的一败涂地,毫无救医。”所以古人留下两句话:“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言者痛心,闻者自应刻骨。其实父兄之痛心者,个个皆然,子弟之刻骨者,寥寥罕觏。“只因有一家根柢人家,祖父都是老成典型,生出了一个极聪明的子弟。他家家教真是严密齐备,偏是这位公郎,只少了遵守两个字,后来结交一干匪类,东扯西捞,果然弄的家败人亡,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多亏他是个正经有来头的门户,还有本族人提拔他,也亏他良心未尽,自己还得些耻字的力量,改志换骨,结果也还到了好处,要之,也把贫苦熬煎受够了。”

谭孝移临终时,反复叮咛绍闻千万要记着:“用心读书,亲近正人。只此八个字。你只守住这八个字,纵不能光宗耀祖,也不至覆家败门;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第十二回)”谭绍闻出生在书香门第,条件相当不错,正如小说第二十八回里描述的那样:“谭绍闻弱冠之岁,虽说椿萱不全,现有北堂可事;兴官虽非嫡出,聪俊丰泽,将来亦可成令器;妻贤妾娇,皆出人生望外。若肯念自己门第,继先世书香,收心从师长读起书来,着得力的家人王中料理起家计,亦可谓享人间极乐之福。世间真乐只寻常,真乐原来在一堂;舍此偏寻分外乐,定然剜肉做成疮。”

 

好得后来在几位老师、家叔和好友的帮助下,终于迷途知返,成就学业和事业,为驱倭寇,保家国作出了贡献,受到朝庭褒奖和老百姓的好评,可谓是终成正果。正如小说在终篇里总结的那样:“谭绍闻父子,虽未得高爵厚禄,而俱受皇恩,亦可少慰平生。更可以慰谭孝移于九泉之下。孔慧娘亦可瞑目矣。倘仍前浮浪,不改前非,一部书何月归结?至于王中赤心保主,自始不二,作者岂可以世仆待之耶?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这些的确值得我们很好地品味、思考,从曲折的故事和深刻的警语中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祸福两端,不可不慎矣!

 

一、读书:用心读书,方成学业

读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三年五载之事,而是一生之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们治病的良药。这些道理在小说中处处可见,而且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少年时的谭绍闻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日月迁流,这端福儿已七岁了,虽未延师受业,父亲口授《论语》、《孝经》,已大半成诵。”孝移想起丹徒本家,此时正是小学生上灯读书之时,不觉内心叹道:“黄昏如此,白日可知;今晚如此,前宵可知!”万事无如爱子真,遗安煞是费精神;若云失学从愚子,骄惰性成怨谁人(第一回)。

 

时间如白云苍驹,稍纵即逝,若不珍惜,就像白花花的银子和金黄的粮食一样被浪费了,实属可惜。“却说光阴似箭,其实更迅于箭;日月如梭,其实更疾于梭。(第六回)”如果学生是否喜爱书,肯读书,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也大不相同。“大凡学生肯读书,黑脸皮儿都是秀气;不肯读书的,即是白净脸,也都是油气。这是莫之为而为的。 (第十一回)”“相公要妆大爷门面,只在读书不读书,不在弃产不弃产。(第三十六回)”“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以不读。(第七十四回)”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谭绍的儿子篑初自小就聪颖好学,勤奋用功,早早地就显示出了他的才华。正如小说里说的那样:“大凡人之读书日进而不已者,有两样:或是抑郁之极,以发愤为功程;或是畅遂之极,以怡志为进修。篑初白日在碧草轩目不窥园,黄昏到自己楼上课画谈帖,偶然阄韵联句,不觉天倪自鼓。两样功夫互乘,属题构思,竟成了风发泉涌,不惟不能自己,并且不能自知。到了秋闱,中了第四名《春秋》经魁。(第一0八回)”

 

然而,在教育学生问题上,谭孝移和老师侯冠玉的观点相左。他们在讨论时,这位侯老师是把读书与功名紧紧联系在一起:“学生读书,只要得功名;不利于功名,不如不读。若说求经史,摹大家,更是诬人。你想古今以文学传世者,有几个童生?不是阁部,便是词林,他如不是大发达,即是他那文章,必不能传。况且他们的文字俱是白描淡写,直与经史无干。何苦以有用之精力,用到不利于功名之地乎?你只把我新购这两部时文,千遍熟读,学套,不愁不得功名。”谭孝移则是主张:“穷经所以致用,不仅为功名而设;即令为功名起见,目不识经,也就言无根柢。”侯冠玉道:“只要多读时文,俗话说:‘好诗读下三千首,不会做来也会偷。’读的多,多就会套。‘砍的不如镟哩圆’,放着现成不吃,却去等着另做饭?这大相公聪明的很,他是看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正是因为侯老师的教育引导出偏,后来使得谭绍闻不好好读圣贤书,而慢慢看上了淫秽书,加上母亲王氏也不看重读书:“舅爷也不必恁说,像如姑爷在日,也不曾见得读书什么好处;像舅爷把书丢了,也不见如今不胜人”,后又遇见匪人的利诱,开始走上邪路。“读书不多,则文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文不能规于正;心未底于澄澈,则文不能清;行未极于砥砺,则文不能真。(第九十三回)”

乡邻们眼看着谭绍闻时好时差,心里也是担忧,常常在议论中更多的是希望他能改正缺点错误,走上正途,有所作为。“已经三十多岁的人,在庄稼人家,正是身强力壮,地里力耕时候;在书香人家,就老苗了。中什么用里。”“不然。谭相公到底是个老实人,如今忽然立志,三十多岁还不算老,将来还有出头日子也不敢定。(第八十七回)”第九十三回里写到谭绍闻父子闭门苦读,踊跃参加乡试、县试,获得“次日圆榜招复,父子坐号东横西竖,同写在圈子上。及至大复发案,父子同入芹泮”之后,引来了“满城私议,有言孝移庭训根基是正的,有言篑初聪明出众超群的,就有说绍闻旧年几乎入于下流的。那妒忌之人,竟有说道台使上体面通了门路的。总之,贬者可怕,夸者亦可怕。惟有闭户读书这一丸药儿,能治百样病,后生们宜牢记在心坎里。(第九十四回)”

由此可见,读书虽为一世之事,但越早越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古人读书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少年读书记忆深,犹如石上刻印痕。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读书要的是用心专致,不能像蜻蜓点水只一阵子,要像滴水穿石一样持之以恒。读书不可以已,要做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读,不怕千万卷。用心读书,关键在“用心”上。林语堂老先生在《论读书》里说,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所以读书向来被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倘若读书不用心就会是“原来人于书上若无心得,坐在案头,这个‘闷’字便来打搅;胸中若无真趣,听见俗事,这个‘乐’字早已相关”。所以读书就要用心阅读,熟记经典章句;用心体悟,升华人生抱负;用心实践,造福社会苍生。因为,读书不仅是个人之事,而且是社会之事,是关乎人类走向文明,社会走向进步的大事!

二、延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灵魂的引导者。所以,择师须谨慎,万不可疏忽大意。因为,人在幼年时期,性不自定,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人的影响。小说在第十一回里就明确提出“延师教子,乃是孝移第一宗事”的鲜明观点。因为,“学生自幼,全要立个根柢,学个榜样,此处一差,后来没下手处。长兄此举,端的不错。(第二回)”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仍然是我们择师的标准。老师既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无德无以为师。”小说在第十一回里有过精彩之论:“先生者子弟之典型。古人易子而教,有深意存于其间焉。嗣后子弟读书请先生,第一要品行端方,学问淹博。至于子弟初读书时,先叫他读《孝经》,及朱子《小学》,此是幼学入门根脚,非末学所能创见。王伯厚《三字经》上说的明白,‘《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是万世养蒙之基。如此读去,在做秀才时,便是端方醇儒;到做官时,自是经济良臣;最次的也还得个博雅文士。若是专弄八股,即是急于功名,却是欲速反迟;纵幸得一衿,也只是个科岁终身秀才而已。总之,急于功名,开口便教他破、承、小讲,弄些坊间小八股本头儿,不但求疾反迟,抑且求有反无;况再加以淫行之书,邪荡之语,子弟未有不坏事者。”

谭家先后请过四位塾师:良师娄潜斋、智周万;歪师侯冠玉以及庸师惠养民。娄潜斋,谭孝移盟心之友,“端方正直博雅尽,尽足做幼学楷模。”谭孝移为子延师非常郑重,先约再投帖尔后携友去拜。“我尝闻前辈说,教小儿请蒙师,先要博雅,后来好处说不尽。况且博雅之人,训蒙必无俗下窠臼。品行端方,学问渊博。”娄潜斋教书的几年,使绍闻打下了很好的学问根底,为其以后改过自新打下了基础。智周万学识渊博,并且能针对谭绍闻的“病痛”进行规劝,使其收心,用功读书。侯冠玉,可谓是塾师中的另类。书中说道:“这是一个隔行的经纪提起,一个抖能的婆娘举荐,尼姑择取的日子,师娘便当了家子:这侯先生也就可知。”侯冠玉人品不端,纵然学生吃酒。不务正业,嗜酒好赌,看相卜地,说媒拉纤,无所不为,谭孝移在京等待做官的时候,最放心不下儿子。后来告病回乡,回家看见侯冠玉以《金瓶梅》、《西厢记》的章法教儿子作文,忧郁成疾,最后撒手西归。惠养民则泥古酸腐,被人戏称为“惠圣人”,是言行不一的假道学的代表。不能治内,最终患了“羞病”。歪师侯冠玉的行为给谭绍闻以坏的影响,三四年来学问没有增添,喜欢在街头游荡。

 

对于歪师侯冠玉的言行,小说用许多笔墨作了刻画。“原来侯先生名冠玉,字中有,也忘了他是那县人。也是一个秀才,也考过一两次二等。论起八股,甚熟于‘起、承、转、合’之律;说起《五经》,极能举《诗》《书》《易》《礼》《春秋》之名。只因做生日,把一个小学生吃得酒醉了,只像醉死一般,东家婆上三官庙一闹,弄的不像体统,把学散讫。”果然“新来和尚好撞钟”,镇日不出园门。将谭绍闻旧日所读之书,苦于点明句读,都叫丢却;自己到书店购了两部课幼时文,课诵起来。还对绍闻说道:“你若旧年早读八股;昨年场中有两篇俗通文字,难说学院不进你。背了《五经》,到底不曾中用,你心中也就明白,时文有益,《五经》不紧要了。即是娄先生,听说他经史最熟,你看他中式那文章,也是一竿清晰笔,不惟用不着经史,也不敢贪写经史。侯冠玉渐渐街上走动,初在各铺子前柜边说闲话儿;渐渐的庙院看戏,指谈某旦角年轻,某旦角风流;后来酒铺内也有酒债,赌博场中也有赌欠;不与东家说媒,便为西家卜地。轩上竟空设一座,以待先生。(第八回)”正如友人评说的那样:“古人云‘师道立,则善人多。’晚生看这侯先生,恐不足以师长之尊。(第十一回)”于是众人都劝绍闻另择师尊。“大相公半月没有出门,每日闲坐着没个事体,也不是个常法。总是读书是头一件事。读书须要从师。(第二十六回)”

 

良师娄潜斋后来进京当了官,对于学子谭绍闻的所作所为是早有耳闻的。所以,当绍闻到京城拜访师爷时,娄老师就苦口婆心地进行规劝,对绍闻的后半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贤契若肯遵令先君‘用心读书’的遗嘱,不用你亲近正人,那程嵩老这个正人,先亲近你了。但他的性情,遇见好的,接引之心比别人更周;遇见不妥的,拒绝之情比别人更快。前辈说:子弟不可随任读书,不惟无益,且坏气质。(第七十一回)”学生接纳、喜爱某个老师,往往是从对这位老师的敬佩开始的。因此,老师要随时注意塑好自己的形象。以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聪明,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去塑造学生心理的健康。老师只有以自己完美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收到“不令而行”之效。   
  现代教育应当是“爱心”教育、情感教育。老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师生之间只有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教育才能生效。老师更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把自己的生命、乐趣、幸福建立在学生身上,为中华民族的昌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三、家教:蒙以养正,爱子有道

 

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易经》里,有一个关于教育启蒙的卦,叫《山水蒙》,里面有两句话很重要:“蒙以养正,圣功也;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用科学正确的观念教育人,引导他们走正道,培养有德有才的人,是家长、教师的责任,是神圣的功德一件;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效法山下出泉那样,做到以身示教,为人师表,培养好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同时提倡爱子有道,反对溺爱、宠爱,强调以进德修身,贵名节,重家声,清白做人为重。小说在第三回里就谈到家教问题。“自古云:教子之法,莫叫离父;教女之法,莫叫离母。若一定把学生圈在屋里,每日讲正心诚意的话头,那资性鲁钝的,将来弄成个泥塑木雕;那资性聪明些的,将来出了书屋,丢了书本,把平日理学话放在东洋大海。我这话虽似说得少偏,只是教幼学之法,慢不得,急不得,松不得,紧不得,一言以蔽之曰难而已。”

谭孝移对子女要求甚严,注意以书香传道育人,而他病逝后,其妻王氏对儿子绍闻百般宠爱,任其浪荡放纵,差一点毁了他的性命和前程,教训不谓不深刻。比如,绍闻和匪人聚赌博后,家财快要败光时,她的弟弟王春宇劝道:“外甥聪明伶俐,有管教便成一个出格的好子弟,没管教便要下流。姐姐休怪我说,咱亲姊妹们说话,毕竟你有些护短溺爱。将来你还要吃他的苦哩。(第二十七回)”王氏不仅听不进劝,反而找出些许理由替儿子开脱:“哎哟!如今那个不赌。许多举人、进士、做官哩,还要赌哩。你就是略弄一弄儿,谁嗔你来?输的也有限,再休这样儿吓我。(第六十回)” 这样的教育,怎么能把孩子引上正路,有些出息呢?

 

在持家、用钱方面,特别是当谭绍闻因嫖赌欠下债务时,王氏没有及时制止儿子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教育和引导,还想办法变卖家产,为之挥霍。仆人王忠早就劝王氏:“不是我生意行里人,开口说银钱中用,只是相公年幼,休要妄费了。有时,看这东西不难;没有时,便一文钱逼死英雄汉。相公要知道珍重。我只愿相公这钱买书,供给先生。(第二十三回)”绍闻的舅舅说得更是仔细在理:“究之那些东西,中什么用?休说绫罗绸缎,即如一付好头面,到穷了时,只换一斗麦子;一股好凤钗,到穷了,只换一升米。这就是奇巧东西下场头。况且外甥儿近日事体也不大好,书儿也高搁起,不妥的事儿也做出来。这行聘过礼的事,只可将就,不必华美。(第二十八回)”

万事无如爱子真,遗安(澹泊自守,遗子以德)煞是费精神;若云失学从愚子,骄惰性成怨谁人。孩子是上苍赐予的宝物,没有一个父母不爱的,但是留予物质还是传下精神就有愚智之分了。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矣!特别在孩子幼小不懂事的时候,学业的放弃可能是骄惰的开始,父母迁就将会酿成终生大错,不仅会使孩子失去见识,更多的是纵坏了性情。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育和影响侧重点不同,所谓的严父慈母即是如此。当前纷纷推崇赏识教育,但大成之人越夸越怕,小就之人见夸就炸。或许对此是个打击,夸也是一门艺术,夸要夸得恰如其分,重在激发,否则早发早萎,成了伤仲永;夸要夸得实事求是,点明差距,若忽视基础,将无法面对挫折,这些都需要思考。

 

儿子绍闻在受到老师、族兄、义仆的批评教育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非常后悔,给他娘讲出了对他不该溺爱的感受:“天下为娘的,没一个不见儿子亲。必定是有管教才好。像我爹爹这样人,学问好,结交的朋友都是正人,教儿子又严又密。娘见亲,就是慈母,若是单依着母亲一个老的——” “若是单依着母亲一个老人家见亲,姿性蠢笨的,还不妨事;若是姿性聪明的,就要吃了亏。(第八十六回)”后来为娘的也有所醒悟,小说是这样写的:“原来妇人性情,富厚足以养其愚,一经挫折,因悔知悟,竟能说书籍笔墨是传家宝贝;见了农器耕具,知道是吃饭家伙;织机纺车,知道是雪中不寒,夜间不冷的来路。(第八十三回)”小说还引用了一个《字字双》牌子,单讲父母苦处,听我道来:“堪恨孽子恼爹娘,憨样。慈心欲将正路匡,不傍。各人识见自高强,发妄。几番提耳苦商量,强项。浓荫大树不乘凉,浪荡。祖宗勤俭今改行,装相。可喜这番遭奇殃,惩创。争乃疼儿有旧肠,难放。(第六十五回)”说的更是淋漓尽致,发人深省。

 

由此看来,家教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其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的人品道德。父母给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所以,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家教应是严而有情的教育,讲究方式方法真正爱孩子就应该严格要求,不能让其放纵自流,做到合情合理,严而有度,充分考虑考虑他们的承受能力;家教应是爱而不溺的教育,爱要有理智和原则,泛滥了就会成为祸害孩子健康成长的洪水,到头来毁了孩子;正确的爱应该是爱而不溺、爱而不包、爱而不庇、爱而不矫,赋予其独立思考、独立选择、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智慧;家教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同样也是对家长的再教育,需要家长们学会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四、交友:亲近正人,勿交匪人

 

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正直的严正朋友”。的确,交上一个好朋友就等于多了一个好知己、好伙伴、好帮手。若交上一个不该交的朋友,则如雪入墨池,虽溶于水,其色已污。交友择朋需要慎重,否则会招来祸根。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就得慎重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健康交友。

小说在第二十一回就强调:“子弟宁可一日不读书,不可一日近匪人。”“人生自古谁无死,惟有正人偏感人。(第十二回)”“端人取友必道契,正士居官必认真。(第四回)” “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这正是:择友曾说得人难,车笠盟心那得寒。偏是市儿聊半面,霎时换帖即金兰。(第十八回)”还有:“承奉他们的色笑,偏会顺水推舟;怂勇他们的行事,又会因风吹火。(第二十一回)”“如今世上结拜的朋友,官场上不过是势利上讲究,民间不过在酒肉上取齐。若是正经朋友,早已就不换帖了。(第三十回)”

在滥交友,走下坡路时,谭绍闻早把父亲的临终遗言“用心读书,亲近正人”忘得一干二净。没有了父亲的管教,加上母亲的溺爱,塾师的失德,谭绍闻便荒疏了学业,在街头游荡结识了出身阀阅门第,簪缨旧族,终日里呼卢叫雉,倚红偎翠的“宦门中不肖之子”盛希侨,“竟把平日眼中不曾见过的,见了;平日不曾弄过的,弄了;平日心中不曾想到的,也会想了”。自然而然地沾上了狎妓呢尼,玩婢弄优、吃酒弄钱的坏习气。尔后他又结交了父亲做过江南威员的帮闲夏逢若、先人做过知县的赌徒游棍张绳祖。夏逢若、张绳祖之类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拉谭绍闻下水,并从他的身上骗取钱财以养活自己。于是,谭绍闻在那条堕落的路上越滑越远,狎婢、狎戏子、狎妓女,滥赌,以至于公然把戏子引进碧草轩---往日读书的地方,私通皮匠的妻子,在家中开设赌场,设炉炼银,熔铸私钱,终于将全部家产败光,连父亲坟上一百多棵杨树也都砍去抵债,又几次弄成被告上公堂,妻子孔慧娘也忧郁而死。真正是“又岂知这傻公子性情,喜怒无常,一时上心起来,连那极疏极下之人,奉之上座,亲如水乳;一时厌烦起来,即至亲好友,也不愿见面的。(第三十七回)”“从来比匪定遭殃,直如手探沸釜汤。强盗心肝娼妇嘴,专寻面软少年郎。(第三十六回)”从来“酒肉朋友”之间无“真感情”而言,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作为“兄弟”的他们为绍闻误入歧途做了向导,为他指引道路,加速了他的堕落。

 

好在,在与谭绍闻交往的人中是正人多于匪人,而那些正人都是真心诚意地帮助他读书学习,改正缺点错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在这些人中首推他的老师娄潜斋。可以说,他属于“都是些极正经有学业的朋友”:“这潜老才是正经理学。你听他说话,都是布帛菽粟之言,你到他家满院都是些饮食教诲之气,所以他弟兄们一刻也离不得,子侄皆恂恂有规矩。自己中了进士,儿子也发了,父子两个有一点俗气否?”娄潜斋居官因为从不行贿受贿,打鼓退堂之后就操笔耕砚种的旧业,所以他才敢挽留前来打抽丰的谭绍闻在衙门里读书。他说:“前辈说,子弟不可随任读书,不惟无益,且坏气质。惟我这个衙门,纱帽下还是一个书生,二堂后仍然是一个家居。迂腐两个字,我舍不得开拨了;俗吏两个字,我却不肯聊复尔尔。”娄先生的儿子娄朴也是有所造就的年青人,对绍闻的帮助亦是不小。

 

还有古学渊深程嵩淑以豪爽个性痛斥谭绍闻无故迁葬祖坟,话重而切直,煞尾说“谭绍闻呀谭绍闻!你那意思象有不喜我辈所说之话。我爽利对你说罢,你若敢妄行启迁,我就要呈你个邈视父训,播弄祖骨。我程嵩淑,实为你父道义至交,不能在你面前顺情说话。你要知道!(第六十二回)”说着,早巳向众宾一拱,离座而去。众人挽留不住,昂然出园门,向胡同口走讫。程嵩淑热心快肠,说话做事干净利落,决不“圆和模棱”,毫不拖泥带水,连朋辈都视为畏友,何况激于道义,给了谭绍闻不小的帮助。当然最后给谭绍闻帮助最大的非族兄谭绍衣莫属。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小说中去阅读、品味和感悟。

 

由此可见,年轻时因为阅历太少,常常交友不慎,吃了许多这种朋友的苦头。稍长才知道,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真朋友的。所以,交朋择友要做到以信义为本,亲密无间,肝胆相照,真诚相待;不要把友情常挂在嘴边,不求索取,彼此为对方办一切能办的且不违背原则的事情。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交朋择友应择善避恶,交有进取心的人,交正直善良的人,交乐于助人的人,交情趣健康的人;绝不交奸邪之人、虚伪之人、趋炎附势之人、狂妄自大之人和诋毁人的人。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正所谓“是以与善人居,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交朋择友要患难共济,使朋友之间友谊长久地发展。人所共知,伟大的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古人交友尚且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敞之而无憾。然处在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的人们,在交友时更应如此。  

 

五、为官:忠于职守,清正廉洁

 

怎样做个好官,历朝历代掌权人都曾试探过,老百姓一直渴求着。做好官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好多做官人耐心不够,研究不透,越走越偏离好官的轨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好官,势在必行。小说《歧路灯》里对如何做官的学问也有许多探究,有很多观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端人取友必道契,正士居官必认真。(第四回)要上不负君,下不负知人之明才好。(第五回)” “知县是父母官。请想世上人的称呼,有称人以爷者,有称人以公者,有称人以伯叔者,有称人以弟兄者,从未闻有称人以爹娘者。独知县,则人称百姓之父母。(第一0五回)”

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及其腐败,是值得我们警醒的。“如今官场,称那银子,不说万,而曰‘方’;不说千,而曰‘几撇头’。(第九回)”“却不知千古之巨奸大憝,将来总没有好结局。何况阉宦。譬之猛虎当道,吃的路断人稀,必有个食肉寝皮之日。这些弄权蛊国的人,将来必有个灯消火灭之时。(第十回)”“结交官府,全靠着‘谨具’‘奉申’;出入衙门,休仗那‘年家顿首。倘拟以不应之律,原是陋规;若托乎致敬之情,也像典礼。(第五十二回)”“人臣进谏,原是要君上无过。若是任意激烈起来,只管自己为刚直名臣,却添人君以愎谏之名,于心安乎不安?倘若再遇别事,人君早防备臣下聒噪,这‘廷杖发边’四个字,当其未曾开口之先,天威早已安排下成见,是连后来别人进谏之路,也替他塞断,于事可乎不可?”“总之阉寺得志,其势先立于不败之地,官僚之梗直者,若必抗之,则触祸;塌冗者,又必媚之以取容。”“不管他是外来鱼,本池鱼,总是一个水浅鱼不祝且休说水浅鱼不住,即是水太清,鱼先不住了。譬如做官的长随,若不是劳金之外,有些别路外快儿,谁还肯跟哩。在主户人家,粜粮米,有他们出仓钱;卖牲口,有他们笼头钱;送节礼,有他们脚步赏封;出远门,有他们盘费余头;那些分打庄稼,收租讨课,以及修盖房屋,都免不了有些扣除、侵渔,这才许打就打、骂就骂的。若不然,他们图啥呢?(第八十回)”谭绍闻就任黄岩知县后感慨良多:“旧令解韬脱樊而去,谭绍闻方得振起精神做官。留心体察衙役,没有一个不持票殃民;稽查书办,没有一个不舞文枉法;上台照拂,无非渔利之计;绅士绸缨,不免阳鱎之憎。作了一年官,只觉握印垂绶,没一样不是作难的,没一宗不是担心的。(第一0六回)”

 

当官的确不易,进谏取舍之间的微妙更难把握。“总之人臣事君,匡弼之心,原不能已,但要委屈求济,方成得人君受言之美。故如流转圜,君有纳谏之名,而臣子亦有荣于史册。若徒为激切之言,致人君被拒谏之名,而臣或触恶而予杖,或激怒而为杀,纵青史极标其直,实则臣子之罪弥大耳。”“臣子固不可以戆言激君父之怒,若事事必度其有济,不又为阿谀取容辈,添一藏身之窟乎!”“内中有几位,俱是君子路上的人,只是见理太执,有受了廷杖死的,有贬窜远方不知所终的。最可恨者,朝中若有了专权的官儿,他们个个俱是糊涂厉害,愚而且狠的。”“贤契那知做官的苦衷。从来狱贵速理。人命重情,迟此一夜,口供就有走滚,情节便有迁就。刑房仵作胥役等辈,嗜财之心如命,要钱之胆如天。惟有这疾雷不及掩耳之法,少可以杜些弊窦,且免些乡民守候死户,安插银钱之累。(第七十一回)”总之,“当日各大人胸中先有个‘激’字,进奏日又有个‘戆’,哭阙时直是一个‘劫’字,受廷杖、窜远方,却又有个‘懑字’”。“若说留心家事,看来不做官,便当以治家为首务。既做官,则州县以民事为首务;阁部以国事为首务。弟岂庸庸者流,求田问舍,煦煦于儿女间者?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第八十五回)”

谭绍衣还给绍闻面授做官的好处与秘诀:“贤弟呀,你还教你的相公罢,中举,中进士,做了官,那时你到衙门膺太老爷,吃其肉而穿其缎,喝其酒而抹其牌,人人称封乎翁乎,岂不美哉?况且做官的人,有两个好字,曰升,曰调,有两个不好字,曰革,曰故。这是官场的常事。俗语云:千里投任只怕到。怕的是碰到这四个字,搭了盘费扑了空,少不得回来时住堂庙,穿学馆,少做一年庄稼,得典出十亩田地。投任有何好处?贤弟如今既是改邪归正,与学生正字罢。(第八十六回)”就连盛希侨也和绍闻讲起做官的奥妙: “第一句要紧话,为爹娘的馋极了,休吃儿女的肉,喝儿女的血。即如今日做官的,动说某处是美缺,某处是丑缺,某处是明缺,某处是暗缺;不说冲、繁、疲、难,单讲美、丑、明、暗。”“做了官,人只知第一不可听信衙役,这话谁都晓哩,又须知不可过信长随。衙役,大堂之长随;长随,宅门之衙役。那做官请幕友也是最难的事。第一等的是通《五经》、《四书》,熟二十一史,而又谙于律例,人品自会端正,文移自会清顺、畅晓,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下一等幕友,比比皆是,托他个书札,他便是‘春光晓霁,花柳争妍’。”“衙门中,第一以不抹牌、不唱堂戏为高,先消了那一等俗气幕友半个厌气光景。还有一等人,理学嘴银钱心,贤弟尤宜察之。贤弟审问官司,也要有一定的拿手,只以亲、义、序、别、信为经,以孝友、睦姻、任恤为纬,不拘什么户婚田产,再不会大错,也就再不得错。做官之法,只六个字:‘三纲正,万方靖。’”

“好官则温厚和平,不改儒素旧风;俗吏则趾高气扬,显出光棍排场。此中分流别派,只在神气微茫之间,早不出奸胥猾吏瞧料,亦跑不掉饱于阅历者的眼睛。”“谭绍闻是浮浪场中阅历罄尽,艰窘界上魔难饱尝,所以今日做官,莅任之初,尚能饬雅度而免俗态,并无骄傲凌砾可笑处见于眉睫唇吻之间。(第一0五回)”这些话无一不说明绍闻走马上任以后,牢记父亲,包括父亲生前的至交好友,族兄的教诲,在做官上还是兢兢业业,清正廉洁的,群众的评价相当不错,实在难得。“官员中君子加庆,百姓们正人皆欣。可见正人做官,到重来时欢声遍野,若是小人,只得唾骂由其唾骂了。穿补衣的人,何可不惧!也可悟“得意夫妻欣永守,负心朋友怕重逢”这句俗谚,人世偶侣,作如是观也可。(第一0七回)”

现在看来,当官,是许多人终生追求的梦想,也是世界上最荣耀、最实惠,同样又是最危险的职业。可以说,现代社会,官是越来越不好当了。因为吏治严格了,政策制度和规定管理具体了;群众的期待高了,而且希望当官的是清政廉洁的,想捞点好处难了;再者是社会矛盾增多,处理的问题的难度加大,需要有魅力、有能力,当太平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其实好当与不好当,难易与否也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当,怎么为了。当好了就是一荣俱荣,光宗耀祖,造福社会苍生,留下好的口碑;当不好就会一损俱损,假若违法乱纪,还身陷囹圄,身败名裂,祸及社会、家庭,留下骂名。所以,要想当官,当好官,首先就要做好人。“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就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做好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每个人都应当重视做人的问题,不断提高道德水准,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先做好人,才能“其身正,不令则行”,让群众信服和拥戴。其次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提高胜任本职的能力。当今时代,知识在一天天升值,学习一天比一天更重要。跟上时代发展,应对时代挑战,团结和带领广群众致富奔小康,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学以立德,学以培智,学以陶情,学以修身。成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人和好官。

 

六、孝悌:父慈子孝, 家风和畅

孝悌,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中国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儒家强调人生在世,要以“立德”为本,而“立德”要以“孝”为本。在家为“孝”,在国为“忠”,忠孝一体。《歧路灯》的作者李绿园出身“孝子门庭”,他将以“孝”为本的思想贯穿于书《歧路灯》之始末。小说第一回为“念先泽千里伸孝思,滤后裔一掌寓慈情”,写的是谭氏家族有两大派系:丹徒本家与灵宝分支。两派远隔千里,三世未曾见面。当灵宝一支接到丹徒老家“续修家牒”的来信后,便不惮“陆鞭水棹”之劳而赶往丹徒本族老家“千里伸孝思”。


  小说中用许多笔墨劝人要孝敬父母,恩爱兄弟姊妹。道理讲得非常透彻自然。“在家为顺子,在国为良臣。孝之理极大,孝之事无难。恭敬了,便是孝,骄傲就不是孝;老实了,就是孝,欺诈就不是孝。恭敬老实便集福,岂不是孝?骄傲欺诈便取祸,岂不是不孝么?(第九十回)”“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第九十一回)”“古人云: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第九十三回)”“万一有个山高水低,这父母身上大事,是万万承不得人情,万万落不得后悔。(第八十五回)”逢年过节也是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之时。“旧岁尽于除夕,新年始于东皇。果然爆竹轰如,桃符焕然。这正是老人感慨迟暮之时,为子弟的要加意孝敬;幼童渐开知识之日,作父兄的要留心堤防。(第七回)”

 

作为一个家庭还应该以书香传家,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可供传承学习的典籍。“不是说‘宝剑赠烈士’正是‘万卷藏书宜子孙’,只要你报一个‘十年树木长风烟’。(第九十二回)”尤其是“我们士夫之家,一定要有几付藏板,几部藏书,方可算得人家。所以灵宝公遗稿,我因亲戚而得,急镂板以存之。总之,祖宗之留贻,人家视之为败絮落叶,子孙视之,即为金玉珠宝;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而子孙漠不关心,这祖宗之所留,一切都保不住了。所谓‘臧榖亡羊’,其亡必多。”世兄绍衣与绍闻促膝谈心时说得更是明白:“镂之以肝,印之以心,终身用之不荆就是做官时,也千万休离开了书。接引僚友寅好,那亲近正人,尤应铭心。这八个字,这边鸿胪派,就可用以为子孙命名世系。如南边宜宾派,是以‘纯孝开基,世守咸昭,绍延永绵,光启后贻’十六字为命名世系。(第九十五回)”

 

谭绍闻的父亲从北京回来后,发现儿子不好好读书,还养成了偷懒好玩的习性,加以千里奔波的劳顿,患病医治无效,又上了庸医的当,病情加重而抱憾离去。无异给这个不怎么兴旺的家庭带来了危机。“人生最苦难堪事,莫过死别与生离。”绍闻本该“‘夫孝者,善继人之志’”,用心读书,成就学业,然而受到匪人利诱,既不好好读书,又开始了吃喝玩乐,背上债务。正如几位贤叔、好友劝告的那样:“你今日若能承守先志,令尊即为未死。你若胡乱走动,叫令尊泉下,何以克安?”“谭大兄在日,毫无失德,世兄终为全器。此时不过童心未退。能知聆教,将来改过自新,只在一念。”事实上,“原来谭绍闻,自从乃翁上京以及捐馆,这四五年来,每日信马游缰,如在醉梦中一般。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又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若就此振励起来,依旧是谭门的贤裔,孝移的孝子。(第十四回)”这种“不孝”的行径,在当时社会已经不什么鲜见的事了,正如小说中描写的:“这也无怪其然。近日士夫人家,见理不明,于父母初亡之日,听阴阳家说多少凶煞,为人子的,要在父母身上避这宗害;于父母营葬之时,听风水家说多少发旺,为人子的,要在父母身上起这宗利;一避一趋,子道尚何言哉?可惜程嵩老此时在山东,若在家时,必有快论止之。孟子说‘不取必有天殃’人偏说人死了有人殃;子夏说‘富贵在天’,人偏说富贵在地;真正邪说横行,充塞仁义。(第十二回)”

 

一旦家中老人有个三病两痛时,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服侍在身边说说话,把过去未从深说的话都说出来;儿女不在身边的都盼着能够回到身边,该交待的作个交待,怕留下遗憾。小说对王氏生病急着见儿子写得非常形象生动:“看官要知,父母到老来有病时,心中只有一个死字横在胸膈。这是大黄不能泻的,藜芦不能吐的,也是参蓍峻补不能起的。唯有儿子到跟前间痒间疼,这疼痒就会宽解;擦屎刷尿,心里也没避讳。却说王氏见儿心喜,饭渐吃的多,药渐吃的少;少吃药是治病良方,多吃饭更是治病良方。”“这是谭绍闻能慰亲心,也是谭绍衣处置得体。以视世之贪位慕禄者,明知亲老婴疾,却甘恋栈而恶枕块。一旦在任闻讣,却刻父母《行述》曰:“不孝待罪某任,罪逆应自殒灭。不意昊天不吊,祸延家严(慈),于某月某日疾终正寝(内寝)。不孝于先严(慈)见背之日,未获属纩含饭,是尚何以靦颜而为人子也耶!”姑念“先严嘉行(先慈懿德)”云云,只得“濡血缕述’,央你们先生大人采择,于是“不孝这里衔结无穷”起来。这是未衰杖时裨谌起就腹稿,遂成官场中丁忧的一个通套。(第一0六回)”

“家庭间没个礼字,定然是天翻地覆世界。(第一0七回)”“新夫妇之相敬,不过相敬如宾;相爱,不过相爱如友。(第一0八回)”真是家有家规,人与人有礼,就连结婚时的摆设也非常讲究,不同一般。“堂楼院里,中间设一方桌,绒毡铺面,红围裙四面周绕,上面放了红纸糊的一只大斗,中盛五谷,取稼穑惟宝之意。斗内挑铜镜一圆,精光映日夺目,明盥濯梳妆所有事也;插擀面杖一条,切菜刀一口,示以烹任事姑嫜之意也;插大秤一杆,细杼一口,示以称茧丝、纺木棉,轧轧机杼之意。这些设施,虽不准之《家礼》,却俱是德言容功妇职所应然者。所谓求诸野;观于乡,此其遗意。(第一0八回)”

 

自古以来,孝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行为准则。“百善孝为先。”在现今天,“孝”既是社会、家庭道德的要求,也是一个人感恩家庭、感恩父母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孟郊曾吟诗一首以报母亲养育之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召了多少人。现在虽然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即使有兄弟姐妹,长大后也要各自自立生活,然而当一个人遇到困难需要求助于别人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兄弟。作为子女的尽量不惹父母生气,常打电话报平安,跟父母聊聊你的近况;尊重父母的意见,尽管他们很唠叨,但他们的意见你可以不接受但一定要尊重,不要对父母大嚷大叫;父母不需要你送他们多少贵重的礼物,给他们多少钱,而是需要我们在心理上给父母一些慰藉。在现代社会中的思想更应该推广为同事,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敬而不矢,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具有敬而不矢恭而有礼的品格,才能找到真正的朋友。

 

七、做人:忠诚老实,方圆有度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倘能这样,也就算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人在世间,做人总应该有一个底线,那是一个人自己保持住人格的基本。人的灵魂不应该丧失在物质世界当中。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做人比事业和爱情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名利场和情场上多么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败了。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据什么位置,和谁一起过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人要讲道德,做事要讲效率。讲道德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讲效率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小说《歧路灯》对如何做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同样是值得我们学习仿效的,尽管时代不同了,做人的内容有所不同,但做人的基本准则、基本要求没有变。

 

做人就要多读书,养正气。“不知人心如水,每日读好书,近正人,这便是澄清时候,物来自照;若每日入邪场,近匪类,这便是混浊时候,本心已糊,听言必惑。深于阅历者,定知此言不谬也。(第六十一回)”“你若是有志向上,比人家上去的快;若还下了路,比人家声名分外不中听。(第六十三回)”“语云:养正邪自除。正气充实,则邪气无缝可入;正气衰弱,则邪气自来相攻。人世间风寒暑热,遇见秉气壮盛之人,饮食调和之侣,便毫不为害;若正气衰弱,自有各邪来侵。(第五十七回)”在之方面,小说举了孝移生前几位好友的个性,大多是充满正气又不乏有鲜明个性特征之人。“类老慈祥处多断制处少,耘老冲和处多棱角处少,我便亢爽处多周密处少。即如孝移兄在日,严正处多圆融处少。惟娄兄有咱四人之所长,无咱四人之所短。城内死了一个益友,又走了一个益友,竟是少了半个天,好不令人气短。(第三十九回)”

做人就要做正人,远小人。“大凡人到了七八十岁,人看他心中糊涂,他自觉心中明白的很;人看他口中絮叨,他自觉说得斩截的很。(第九回)”“不晓的见钱亲,只晓的见人亲。(第十回)”有了过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坦然面对,下决心改正也无妨,怕就怕学坏了还不自知羞耻,那就会无颜见“父老乡亲”。“再不走荆棘,这边就是茂林修竹;再不踏确荦,这边便是正道坦途。(第九十六回)”“原来浮浪子弟见了端方正人,未有不生愧心。(第二十回)”“老实二字,俗人看来,与愚相近;识者看来,却与诚字为邻。休认成他是老实人,他是个最不老实的。这便是相戒以怕的意思。要知道人怕你,你将来就有怕人的时候来。况且民间俗谚说,‘人怕天不怕’。到那天不怕时,你便支撑不祝这不是说天道好还,正是说人眼难哄。缘不老实人,定然居心刻薄,待人行事,纵然假托慷慨,不难以千金赠人,貌似恭谦,不惮于百拜款接,看着是鹰化为鸠,甚实两只鹰眼还在。(第八十七回)”“大凡小人见正人,有两幅面孔:当全盛时,他的气象是倔傲的,言语是放肆的,极不欲正人在座;当颓败时,他的面貌是跼蹐的,神态是龌龊的,又只欲自己起身(第九十回)。”

做人就要虚其心,恒长久。“天下自己不认的自己的人,多是吃夸的亏。水浅鱼不住,这也无怪其然;老鸦鸭鹊拣旺处飞,他们自然要展翅哩。(第七十四回)”“咱们一个士夫之家,忽尔来一个亲族做本处大员,不知者则以为甚荣,知者则以为可怕。(第八十八回)”“原来盛希侨是个本底不坏的人。少年公子性儿,呼卢叫雉,偎红倚翠,不过是膏粱气质,纨袴腔调,也就吃亏祖有厚贻,缺少教调。毕竟性情亢爽,心无私曲。处兄弟之变,大声呼曰:‘俺家媳妇子不是人!’这八个字,就是治阋墙病的千金不换的一剂妙药。”“苦莫苦于离别,乐莫乐于不意之重逢。官场内酒席,以游戏征逐为排场;仁者赠人以言,方谓之真朋友。(第一0五回)”

写一个很容易,只有一撇一捺,但真正做好一个,却很难。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说: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一个人,乃第一要义。做人不见得非得顶天立地,但起码要对得起良心。做人的涵义宽如天海,深若渊薮,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每个人都在实践它。做人就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做人就要做毛泽东提倡的“五种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前来说,要力争做一个有志向的人,做一个真实坦诚的人,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做一个宽厚善良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做人是做事、做官的基础,只有把做得端端正正,做事才可能有正确的动机,有显著的效果,才可能为群众所称道。

 

八、做事:兢兢业业,追求极致

 

孙中山曾告诫人们:不要立志做大官,要立志做大事。道出了做事的重义。事伴终生,做官一时,做事一生;做事是人生主题,奋斗是生命的本质,劳作是快乐的源泉;有人说:小车不倒只管推,活到老学到老,表现了不懈的追求;有事业、做事就有活力,有动力,有生命力;事做多了,就有了必胜的经验和财富,能力是历事的堆垒,经验是经历的提升,财富是点滴积淀。只要晓得做人,精于做事,自会财源广进。孔子倡导事思敬,即做事要敬业,要严肃,要认真。荀子呼吁做事要心不使焉,以至做到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庄子提倡做事要不徐有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可谓智者见智,各有所得。不过归根结底,方式虽各有千秋,目的却只有一个,不外乎要把事做好、做明白。

 

“人生做事,不可留下后悔。俗语说:庄稼不照只一季,娶妻不照就是一世。(第四十九回)”这话说得多么明了,人生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不可马马虎虎。谭绍闻在受领抗倭任务后慷慨陈辞:“为人臣者报国恩,为人子者振家声,此丈夫事也。愚弟受哥大人栽培,自愿多聆教益,或备笔札之需,或效奔走之劳,唯哥大人之命是从。”决心好好干一番事业,做一点突出成绩,既为国家社稷作点贡献,又为自己争个面子,洗刷一下过去那不好名声的耻辱。

 

做生意是最实在的做事,把生意做好,不坑人骗人,就是一个好商家。娄潜斋在官场上打拼,懂得生意经,所以他教王吉隆做生意要:“你近日做了生意,可惜你的资质。也很好,我也不嫌你改业。既作商家,皆国家良民,亦资生之要。但你是个聪明人,只要凡事务实。”“这可知正气夺人,邪说自远。又可知恶闻邪说,必在己有以招之也。(第十五回)” “抑且常山之蛇,不知该击何处;山阴之道,不知应接何方。(第七十四回)”“俗话说:做小生意休买吃我的,做大生意休买我吃的。(第六十九回)”做生意不能光钻到钱眼里去了,还得讲诚信,不能像小说里说的那样:“门户高,身份重,面情软,气概豪。这四样是怎的做不的呢?赊出去讨不上来,撇的去气不动他。总之做生意的人,只以一个钱字为重,别的都一概儿不管他。”

 

同时,他对谭绍闻不认真做事,反而做了些不该做的事,感到恨铁不成钢。他与绍闻有几句对话,足以看出娄老教育晚辈的良苦用心。谭绍闻道:“先君字小侄,原起下念修二字。”程嵩淑道:“尊公名以绍闻,必是犬绍闻衣德’之意,字以念修,大约是‘念祖修德’意思了。请问老侄,近日所为,何者为念祖,何者为修德(第五十五回)?” 不能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胜之不武,不胜为笑啊!(第一0四回)”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做事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用力做事,第二种境界是用脑做事,第三种境界是用心做事,层次逐渐提升。做事要如水,有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有滴水石穿的韧劲。一个人要想干好事、干成事,就要做到专心做事,干一行、爱一行,安心本职,干事创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让生命发热和闪光;就要务实做事,摸实情,想实招,干实事,求实效,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聚精会神谋发展,一门心思干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真正做到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干出样子;就要高标准做事,高起点定位,自我加压争一流,全身心克难,攻坚克难解难题,就要下功夫创新,有一种敢闯敢试敢冒的激情和锐气;就要高水平谋事,认真、科学、积极地去谋划,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把常规转化为超常规,甚至把似乎已成定局的失败转化为奇迹般的成功;就要高效率做事,埋头苦干,不尚空谈,用实干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才能,把心思凝聚到事业的发展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的落实上,决不拖拖拉拉、推诿扯皮、不明顶暗抗、回避和上交矛盾,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在前进道路上绘出浓墨重彩的人生图画。

 

九、色赌:酒色财赌,害人根苗

 

《歧路灯》完稿的时间是乾隆四十二年。当时的社会,赌博之风盛行,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普遍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其舆台市侩,交臂纷伮,故无足论。乃衣冠之族,读书知礼者,抑或蹈之,斯文扫地,莫此为甚。(抚豫宣化录)”在这样的风气下,很多良家子弟受人引诱,因赌博而败家者,数不胜数。书中有因赌而丧命的,像布店老板窦从之子窦又桂在巴庚酒馆赌博,输了一百三十两银子。被父亲撞破,打了一顿。回家后寻思“一来知道父亲性情难解,心中害怕;二来想及自己出外作商,未免羞愧难当;三来一百三十两输账,难杜将来讨索。”躺在房中,左右盘算。忽然起了一个蠢念,将大带系在梁上,把头伸进去,把手垂下来,竟赴枉死城中去了。”有因赌而败家者,且不说谭绍闻受匪人引诱,八次进赌场,最终把家败光。就是那匪人夏逢若,张绳祖,先祖都是富裕人家,皆因染上赌瘾而将家产败光。为了维持生计,又想法设法拉别人下水。还有因赌而葬送读书人的前程者,窦又桂死后,其父告官说匪人盘赌逼命,县官着人追索……果真是“嫖赌是败家的根本”,嫖赌有时是连在一起的。谭绍闻屡次决定戒毒,皆因贪色再次被匪人引诱。在第七十二回里谭绍闻和仆人德喜去老师任所打抽丰,回来店上,动了嫖念,虽被皂役打断念头,但言语不慎,使强盗有机可乘,险些丢了性命。 

  

小说对人们参与赌博与嫖娼的刻画,特别是心理描写相当有水平,可谓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畅快淋漓。“却说这谭绍闻心中发热,脸上起红。他原是有家教的,父师的话是听过的,今日这事,意思很有些不安。”“心里跳个不住,怎么行得?”慧照掷了一个“临老人花丛”的大快,把五六串钱,都赢的七零八落。这绍闻书气未退,总觉心下不安。(第十六回)真是“此间乐,不思蜀”“绍闻竟是也不脸红,也不手颤,拿起色子掷了一个两点,心中还想数着一个有情趣的地方,不料数了一个冷泉亭。”而且赌博在当时的官场盛行,影响到民间、民众都参与其中。“这不是因举人、副榜到宅,别立体统,总因赌博之场,儓督也有八分轻忽,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也;衣冠之会,宾主皆具一团恪恭之心,所谓‘上行下自效’也。究起来媟亵场儿,当下也有些欢乐,将来只有不好处没有好处,衅端即起于浃洽,戈矛即蕴于谈笑;礼法场儿,当下虽有些拘束,将来只有好处没有不好处,恭敬可以蓄德,缄默可以免訾。(第九十九回)” “大凡人走正经路,心里是常有主意的。一入下流,心里便东倒西歪,随人穿鼻。这正是:少年子弟好浮华,又是孤儿又富家;莫怪群谋攒巧计,刘邕端的嗜疮痂。”

 

谭绍闻参与赌博、嫖娼,除了自己缺乏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外,与那些狐朋狗友的歪理邪说利诱也有很大关系。比如所谓:“人生一世,不过快乐了便罢。柳陌花巷快乐一辈子也是死,执固板样拘束一辈子也是死。若说做圣贤道学的事,将来乡贤词屋角里,未必能有个牌位。若说做忠孝传后的事,将来《纲鉴》纸缝里,未必有个妊名。就是有个牌位,有个姓名,毕竟何益于我?所以古人有勘透的话,说是‘人生行乐耳’,又说是‘世上浮名好是闲’。总不如趁自己有个家业,手头有几个闲钱,三朋四友,胡混一辈子,也就罢了。所以我也颇有聪明,并元家业,只靠寻一个畅快。若是每日拘拘束束,自寻苦吃,难说阎罗老子,怜我今生正经,放回托生,补我的缺陷不成?”这些狗屁胡说是很迷惑人的。小说里是这样描写的:这一片话,直把个谭绍闻说的如穿后壁,如脱桶底,心中别开一番世界了。不觉点头道:“领教。”若说夏鼎这一个药铺,没有《本草纲目》,口中直是胡柴,纵然说的天花乱坠,如何能哄的人?争乃谭绍闻年未弱冠,心情不定,阅历不深;况且在希侨家走了两回,也就有欣羡意思;况且是丰厚之家,本有骄奢淫佚之资;况且是寡妇之子,又有信惯纵放之端,故今日把砒霜话,当饴糖吃在肚里。 (第二十一回)“此时方寸之中,把昨夕醉后欢字、悦字、恰字,都赶到爪洼国去了;却把那悔字领了头,领的愧字、恼字、恨字、慌字、怕字、怖字、愁字、闷字、怨字、急字,凑成半部小字汇儿。端的好难煞人也。(第四十四回)”

 

 人人都知嫖赌害人,也想下狠心戒掉,但往往很难。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痛下决心,拿出实际行动去“金盆洗手”,想办法偿还赌债嫖资。“从来酒是迷魂汤,醉了便乖常,坏尽人间事,且慢夸杜康。大凡人到醉时,一生说不出来的话,偏要说出来;一生做不出来的事,偏要做出来。所以贪酒好色、吃酒赌博的字样,人都做一搭儿念出。故戒之酒,不下于赌娼。(第四十三回)”“天无心而有气,这气乃浑灏流转,原不曾有祥戾之分。但气与气相感,遂分为祥戾两样。如人家读书务农,勤奋笃实,那天上气到他家,便是瑞气;如人家窝娼聚赌,行奸弄巧,那天上气到他家,便是乖气(第九十七回)。”“揭债要忍,还债要狠。此时不肯当卖原好,若再揭起来,每日出起利息来,将来搭了市房,还怕不够哩。那才是揭债还债,窟窿常在。(第三十回)”“总之,钱钱钱,难难难。这心若不时时刻刻钻到钱眼里面,财神爷便不叫你发财。就如读书人,心不时时刻刻钻到书缝里面,古圣贤便不曾替你代过笔。(第六十九回)”“谁知钱不由正经路来的,火上弄雪;不由正经路去的,石沉大海,日减月削,渐渐损之又损,而至于无。(第七十四回)”“这‘欠债还钱’四个字,休说是俗下谚语,那是‘孔圣人为鲁司寇时,定下的律条。所以论今日之富,数产以对;论今日之贫,数债以对。身上有了大债时节,那产便要‘逝将去汝’这也别无妙法,只有割爱忍痛,是好药方儿。(第八十三回)”有时也是手中有几个钱惹的祸:“况银子这个东西,到君子手里,能添出‘恭者不侮,俭者不夺’许多好处。若入平人手里,便成了奢侈骄慢的本钱。即令不甚骄奢,这水涨船高,下边水涨一尺,上边船高九寸,水只管涨,船只管高,忽尔水落了,把船闪在岸上,再回不来,风耗日晒,久之船也没得了。(第八十九回)”

嫖赌是横跨意识形态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空前隐形灾难。它是反社会与害国害家害人害己已酿成违法罪行。嫖赌现象与倡导文明建设和谐社会是背道而驰。我国目前嫖赌群体的教育与制约,管理与法治还不是很有力。这个问题引起重视,下狠劲解决好,将会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决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经济时代金钱至上,芸芸众生中,有急浪中奋勇挥浆搏击前行,也有破釜沉舟戏水自溺。赌博者进了赌场,都因了一个“贪”字在作怪。英雄难过美女关,赌徒难过贪婪关。无论大赌小赌,赌徒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一夜暴富一局千金的意外收获的惊喜,小赢小喜大赢大喜,狂喜来临则毫无顾忌,一发不可收。待到失利后的一落千丈,决不退缩决不收兵,他的期望值即是“下一局”扳回,反败为胜。直至“死无葬身之地”时也不会善罢甘休,鱼死网破也要血战到底。贪婪,可谓是人性的弱点,贪婪使人丧失理智。赌博者的输赢都在错误的估计中进行。因之,见好不收,见坏不退。输了扳本,赢了再赢。你想赢钱吗?一个最好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趁早收手,不要赌了,不赌就是赢,而且是稳赢,永远是赢家!

 

十、改错:悔过自新,善莫大焉

 

谭绍闻是一个本质并不坏的孩子,只因过早的缺失了父亲的管教与约束,在糊涂母亲的纵容之下,一步步地接近匪人,一步步地误入歧路。他在每次赌博之后他几乎都有一个自我忏悔的过程,如果此时的母亲能够从正面教育一下,估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王氏,偏偏溺爱袒护自己的孩子,给儿子的是一种负面的鼓励作用,再加上周围一些“匪人”的百般刁诱,绍闻难逃走入歧途的厄运。绍闻一次次地被诱入赌场,又一次次事后反悔,如果当时谭绍闻就这么努力地坚持下去,他也许不会再走上歧路,可惜他没有持之以恒,也难免会被人再次诱入赌场。直到他悔过自新,决定重新做人而进入科考场中时,仍然被邻里间瞧不起:“谭相公明明是个老实人,只为一个年幼,被夏鼎钻头觅缝引诱坏了。又叫张绳祖、王紫泥这些物件,公子的公子,秀才的秀才,攒谋定计,把老乡绅留的一份家业,弄的七零八落。如今到了没蛇弄的地步,才寻着书本儿。已经三十多岁的人,在庄稼人家,正是身强力壮、地里力耕的时候;在书香人家,就老苗了。中什么用里。这位谭相公,不是败家子又是什么?(第八十七回)

 

小说第二十六回,绍闻同人抢白家财之后的一段心理描写:“我谭家也是书香世家,我自幼也曾背诵过《五经》,为甚的到那破落乡宦之家,做出那种种不肖之事,还同着人抢白母亲,葬送家财?母亲孀居,怜念娇生之子,半夜不曾合眼,百般抚摸。又想起父亲临终之时,亲口嘱咐‘用心读书,亲近正人’的话,不觉得双泪并流,哭个不住。一把手扯住母亲的手,叫了一声:‘娘,我再不敢了!’后面对王中说:我一向干的不成事,也惹你心里不喜欢。我如今要奠定你大爷临终的话,‘用心读书,亲近正人’八个字。你当日同在跟前听着,我今日同你立一个见证。我一心要改悔前非,向正经路上走。我如后话不如前言,且休说我不再见你,连赵大姐,我也见不得。”“却说谭绍闻被皮匠这一番摆布,不说丢钱,只这个羞耻就是很难受的。一连睡了两三天,白日难以见人,却真正夜间出恭。”心中想道:“母亲亲自交财,见不的母亲;妻妾跟着受惊,见不的妻妾;王中如何能瞒得过,见不的仆役;这一声传出去,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亲戚朋友都是要知道的,无论师长、岳翁见不的,就是盛公子、夏逢若也见不的了。躺在床上,往前想又羞又悔,往后想一怕再怕,一怕者怯明日当堂匍匐,再怕者怯包赔戏衣。呜呼!绍闻好难过也!(第三十回)”“但凡富厚子弟下了路,便是光棍的财神爷开口笑了;若一旦弃邪归正,便断了光棍们的血脉。(第五十五回)”

 

最后,小说的作者用劝忠实仆人王忠的话,告诫人们要听得进逆耳忠言,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咳!王中,你这一片忠心,把话说错了。看官,大凡做正经事体的人,听人道他的不是,便觉是至诚爱我的;做不肖事体的人,听人说着他的短处,便是犯了毛病。若说绍闻把这遗嘱八个字忘了,他也不是土木形骇只因一向做事不好,猛然自己想起这八个字,心中极为不安;强放过去,硬不去想。他见了王中,早已是霍光骖乘,害了汉宣帝芒背之玻今日听了王中的话意,脸上发红,心中害羞。羞浅则忌,羞老则成怒。(第三十二回)”

人难免会犯错误,犯了错误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否在犯了错误后能够猛醒,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及早回头,重新做人,那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小说的主人翁谭绍闻交友不慎,误入歧途,破家败业之后,受到了忠实的家仆王忠的劝告,几乎到了动怒,关系恶化的程度;受到了族叔、老师,以及父亲孝移的生前好友的严厉批评,有所触动;当然贤惠妻妾的劝告,儿子的待教和期待都起到了批评教育,使之幡然醒悟,后悔莫及,痛下决心改过自新的作用。“至此,谭绍闻父子,虽未得高爵厚禄,而俱受皇恩,亦可少慰平生。更可以慰谭孝移于九泉之下。孔惠娘亦可瞑目矣。”父子双双修成正果,功成名就,留下美名。

 

十一、文才:谈诗论赋,志趣高尚

 

李绿园自言漫嫌小说没关系,写出纯臣样子来。作者自托稗官,干预社会,他对整个封建末世的重大社会问题都有关注。他是连年不第老举人,是被迫辞官的赋闲县令,写作之时,可以想见其意所郁结。可见,《歧路灯》实乃为发愤之作。作者还借书中主要人物之口,或者以叙事者的身份发表了许多道学气十足的议论,要其指归,不外乎四书五经、庄言正论、程朱理学、名寓教思等。可以说在这方面写得富有文学色彩,哲学理性,充满风趣幽默,读来让人回味无穷,颇受教益。“试看古圣先贤,守身如执玉,到临死时候,还是一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光景。提耳谆言,不惮穷形极状,一片苦心,要有福量的后生阅之,只要你心坎上添上一个怕字,岂是叫你听谐语,鼓掌大笑哉!(第五十八回)”

比如:两旁长联一付,一边是“立德立言立功,大丈夫自有不朽事业”一边是“希贤希圣希天,真儒者当尽向上功夫”“孔子云:‘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千金一诺,更无可移。”“人之所以为人者,信而已。片言已定,宁有中迁。”“却也不在功名之得与不得,先要论他学之正与不正。至于匪类相亲,弟在那边,也就不仁者远矣。”“古人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况且无所为而为之为善,有所为而为之为恶,先图获福,才做阴功,便非无所为而为之善了?(第三十八回)”“俗话道:邻居眼睛两面镜,街坊心头一杆秤。(第八十回)”“富者赠人以财,仁者赠人以言。(第八十三回)”等等。

 

作者对中传统文化的精华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如:“《咸有一德》上说:‘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周夫子《太极图》上说:“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修是修德,不是修坟;悖是悖了理,不是悖了向。太公《丹书》上说:“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我所说,俱本圣人之经训,遵时王之令典,敢非圣者无法,为下者不倍?”“求福免祸,原是人情之常,人断没有趋祸而远福者。但祸福之源,古人说的明白:“福是自求多的,祸是自己作的。再迟十万年,也是这个印板样儿。如耕田的粪多力勤,那收成就不会薄了。如以火置于干柴乱草之中,那火必不能自己灭了。所以圣人说个‘自’字,‘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自作孽,不可活’;不曾说,‘永言看地,自求多福’,也没说‘不调向,不可活’罢?”“风水之说,全凭阴骘。总是积下阴德,子孙必然发旺;损了阴骘,子孙必然不好;纵然葬在牛眠吉地,也断不能昌炽。总是人在世上,千万保守住天理良心,再也不得错了。”《阴骘文》上说的好:“欲广福田,当凭心地。(第六十二回)” 把柄在己,岂在人哉!(第八十九回)”正是“天道远,人道迩,于天道予何敢多言哉。(第九十七回)”“地因人灵,福由心造;追悔一层,痛快一层。(第九十七回)”“《易》著乾坤,《诗》弁《关雎》,《书》美厘降,《春秋》重元妃,五伦六经的大义,叫八股子秀才写来套去,倒弄成老生常谈。(第一0七回)”

 

还有一些风趣的调侃,说起来幽默诙谐,读起来又让人感到富有诗意,值得回味,体悟到几位老学究的睿智。如程嵩淑笑拱道:“适从桃叶渡头至?”张类村也笑道:“恰自杏花村里来。”程嵩淑道:“老类哥年纪大了,万不可时时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张类村又回道:“一之为甚,怎敢‘重重叠叠上瑶台’。(第七十九回)”不知怎的一拐,拐在贵老师惧内上来,众人说:‘老先生是圣人,如何不以圣人的话感化老嫂?’惠人老道:‘不瞒列位说,委实我没不是。小事大事,俱是贱内的不是。兼且喜怒无常,圣人的话,那里用得着。’程老叔道:‘圣人的话,用不到老嫂身上,却用在老哥身上了:老嫂有了小不是,老哥曰,圣人教我矣,曰‘赦小过’;老嫂有了大不是,老哥曰,圣人教我矣,曰‘肆大眚’;老嫂怒的时节,老哥不敢了,遵着圣人说的话,‘宴呢之私,不形乎动静’;老嫂喜的时节,老哥你敢了,遵着圣人说的话,‘惰慢邪僻气,不设于身体’。老弟妇回娘家等着你接,你遵着圣人说,‘不节若,则嗟若’;今日回来了,你遵着圣人说,‘既来之,则安之’。呸,呸,侮圣之言,口过!口过!(第八十八回)”

 

总之,小说引用儒家典籍约一百五十处,其中《论语》50处,《诗经》35处,《孟子》16处,《礼记》14处,《易经》11处,《尚书》9处,《左传》5处。另外还引用朱熹《四书集注》及《诗经集传》凡5处。书中所见《四书》题凡九处,《论语》其八:无友不如己者或乞酰焉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吾与点也君子不重则不威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君子不器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其一:人恒过然后能改。而且《歧路灯》中人物的名字每每本之经传,使人顾名而思义。主人公谭绍闻字念修,出自《尚书·康诰》:绍闻衣德言。正义曰:继其所闻者,服行其德言。”“念祖修德,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谭绍闻次子名用威,语出《尚书·大禹谟》,是禹向舜陈说的修政治民的方法。人物所居止的亭台楼室的名号也往往本之经传,使人寓目而警心。如盛希侨家中有退思亭,娄潜斋署中有补过处退思补过皆本之《孝经》。与时下一些文人写的干瘪文章相比,那真是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胜出几筹,值得品味啊!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  刘选启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闲雨
发表人邮件:wcgll@163.com发表时间:2014-10-12 9:52:00
欣赏了作者优美的文章,赞一个
发表人:飞雪思寒
发表人邮件:clh2323@126.com发表时间:2014-10-11 17:04:00
《歧路灯》这本书我没有读过,但是通过刘老师对其中名言警句的深刻剖析解读,对文章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真的是受益匪浅,希望看到刘老师更多的好文章!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