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情感人生 >> 为人修养的“六不要六要”
    
  双击自动滚屏  
为人修养的“六不要六要”

发表日期:2014年10月3日  出处:原创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2773 次

为人修养的六不要六要

作者:刘选启//编辑:珊瑚海


   人的一生短暂而漫长,不如意事之十常八九。短暂是说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似流星划过;漫长是说具体到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又是非常漫长的,得一天一天地过。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短暂的生活过得有意义,把时间的链条拉长,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如何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好我们漫长的人生之路,让生活有意义,不留抑或是少留遗憾?这就应该加强人性修养,克服自身的种种不足,发挥出优势与特长,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因为,人所处的环境、自身的禀赋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的是自身的修为,做人的品性。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强调自我管理。儒家的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自不用多说,“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的就是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老子在格物致知一篇中还提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告诉我们,知识要积累,越多越好,所谓为学要“日益”;而对自身存在的缺点错误,包括偏执之见,欲望邪念之类,要不断地减损,越少越好,所谓为道要“日损,以至于无”。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所面临的时代、环境、条件与古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为人修养,特别是如何做一个有道德品质,有益于社会的人的精神方面没有变。具体来说,就是要努力做到“六不要六要”,即:“不要耍心眼,但要有心计;不要耍手腕,但要有手段;不要耍脾气,但要有个性;不要耍权术,但要有权威;不要耍嘴皮,但要有能力;不要耍笔杆,但要有文才。” 

   不要耍心眼,但要有心计,现在,人们都感到社会复杂,人心浮躁,关系难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吃亏上当,所以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害怕中了别人的圈套,影响自己的名声、仕途。说白了,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整天在那里不琢磨事,而是琢磨人,耍个小心眼,捣咕个是非事,弄得大家谨小慎微,防不胜防,自然也是令人厌恶的。这些人不好相处,喜欢耍个心眼,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甚至有些变态的表现,大多是一些执拗、愤世嫉俗、生活糟糕的人。久而久之,他们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说不定还会导致心态扭曲,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要倾向于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们,去厌恶他们。否则,就会将那些消极的情绪吸收到自己身上来,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一个生理、心智健全正常的人,应该以宽广的胸怀,容人的度量去坦然面对,想自己该想所想,做自己该做所事;感受别人所感受的,体验别人所体验的,思考别人所思考的,就会体会到“要爱人如爱己”的道理;遵循组织的宗旨,满怀善意,遵守公德与秩序,获得心中和睦安宁。 

   人的一生只是弹指一挥间,每个人在这个世界能有多少年?不就几十年,所以人们的相处也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要多想想别的好处,对人宽容一点,善意理解一点,要求少一点,那还有什么不开心呢!人和人相处,要以平常的心态来对待,要时刻想到,这个世界离了谁都照样运转,照样能活,所以我们要快乐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与人和睦相处,多一点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怀,对家人、对他人都是这样。所以,做人不能耍心眼,但不能缺心计,头脑“活”一点,海阔天空任我行;心态“活”一点,游刃有余自从容;眼睛“活”一点,笑看风云世事明;嘴巴“活”一点,左右逢源处处灵,做一个心智、心计成熟的人。

   一般来说,心智、心计成熟的人,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为人处世,行事判断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喜恶行为来左右自己的行事处世标准;承认人性中有光明的一面,有黑暗的一面,有慈善的一面,有阴暗的一面,有优点又有缺点,并有容忍和谅解的胸襟;能够坦然地接受对方的一切优点和缺点,懂得学会与别人如何相处之道;会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而孩子气的人,通常只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明白良好的动机未必带来良好的效果,艰苦的付出未必收到丰硕的成果,了解手段与目的之不可分割;“不以人废言”懂得“以事论事”而“不以人论事”的道理;承认真理的绝对性,不看人的地位的高低而断言论是非;面对批评,会心平气和,想想道理,努力改进,不至于垂头丧气,或暴怒不已;因充满自信而心有余力,总是善意解读他人之言行,并且有礼回应;不成熟的人,缺乏自信而敏感多疑,认为别人的言行总是另有目的,忍不住会语带挑衅地回应;会利用幽默感调整心情,自我解嘲时,能用旁观者视角,读出其中有趣,而轻松化解情绪;明白“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不拿自己跟别人滥加比较,百万富翁屈指可数,平凡人总是大多数,明白富人有富人的烦恼,凡人有凡人乐趣;能够独立思考或作正确的决定。做事不会反复无常,对重要的决定事项,无须依赖别人而能够独立判断。

   光做到心智、心计成熟还不够,还应在人性修养中不断提升境界,传递正能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能量的体现,小到饮食吃饭,大到战争侵略,都是在为提升能量而做出的行动。人的内在原本存在着强大的爱与智慧,可以通过与社会、家人及周围人能量的连结与碰撞,让身心更开阔,更有活力。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逐渐变得极为认同自己感官所体现到的事物,以及对事物从自我的利益出发所做出的分析、判断,渐渐失去了原本的纯真,与自然能量的连结越来越少,结果导致心智、心计的成长渐行渐远,能量的流通被严重的阻塞,表现出精神的过度紧张、压力、烦躁等。由此可见,不同层次的思想境界,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和运行规律的掌握也会有所不同,其能量也不同。所以心智、心计能量的发展在于思想境界的提升和对情绪的释放。也正是因为如此,改变命运,在于化解自我的执著,完成思想上的自我超越,疏通能量的阻塞,在获得能量提升的同时,让这无处不在的能量正常流动起来。一个人的境界越高尚,越优秀,他所具备的能量也就越大。比如说雷锋,他的年龄并不大,但他却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所以几十年来一直在影响着我们。高尚的人,他的思想境界高,能量也会很大,所以即使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也能成为英雄,能够影响很多人,比如郭明义、李连成等。所以,人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获得更好的人生成就,就要不断成熟自己的心智,锤炼自己的心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不要耍手腕,但要有手段人与人相处需要真心、真诚,有什么话就直说,有什么事需要别人帮忙就直讲,而不应绞尽脑汁绕弯子,或耍个手腕什么的来达到个人的目的。那样活着会很累的,也精神不起来。因为,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从表面上看,做人做事似乎很简单,有谁不会呢?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教师,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偏偏就赔了本。抛开这些表层现象,去发掘问题的症结,你就会发现做人做事的确是一门很难掌握的学问。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很多人表面体面,可是内心却受煎熬,用人前的低头哈腰来换取物质上的丰足。有句古话说:人在屋檐下,岂能不低头。我们绝大多数人,头上都有一个屋檐,需要我们常常低下头来,也就是说:做人要懂得随时势而为,人在屋檐下,该低头就低头,别让“屋檐”碰破了自己的头。人生如战场,有“手段”的人总能把事办得恰到好处。人生如舞台,有“心眼”的人总能把话说得滴水不漏。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你说话时会不会动“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左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你办事时有没有“手段”,也就是有没有合适的、科学的方法 。

   手腕是一种机巧,是把智谋用在了不正当的时机,用在了不该用的人和事上,结果自然就成了愚弄或戏耍诈术,一旦被人识破,就有可能弄巧成拙。手段是做人做事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是抓住机会的眼光和胆识,更是与人和睦相处、亲切友善智慧。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春风得意的人都是做人的高手,他们之所以在做人方面有成就,完全得益于他们知道了人生的奥妙,懂得做人之道。如果一个人能在纷繁的环境中,能够驾驭人生的局面,使其在做事中做到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并把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最后达到成功,那么他一定是一个懂道理、有方法、会做事的人。

   做事是成事之源,做人是立世之本。纵观古今,博览中外,我们不难发现,不论是政坛精英,还是商界巨子;不论是高官贤达,还是市井百姓,那些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会做人做事的人,也同样是一个成功的人。他们都是做人不耍手腕、讲诚信,做事有手段、有方法的人。做人处事需要心态成熟而灵活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度的弹性,把握说话的分寸,学会婉转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重视生活中的应酬,通过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细节树立好的人缘;同时要与朋友进行真正有价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在工作当中,对不同类型的同事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与上级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于更好开展工作。面对想要干的事,则既要执著,又要会变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脱掉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软弱,不自信,不会变通,不求进取的话,就会使自己抬不起头来,喘不过气,陷入困苦的境地;就不会主动去与别人交往,导致朋友圈子小,办事门路少,难度就比较大。

   一根铁棍无法撬开坚实的大锁,一把小巧的钥匙插进锁孔轻轻一转,就打开了。这是因为钥匙最了解大锁,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工具、方法对头,办起事来自然轻松自如,效率也高。很多人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社会就是这样,做人不可耍滑使奸,但一定得讲方法,有手段,否则,就保护不好自己的利益,反而会伤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和别人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放弃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甘拜下风,就可以化解一切,避免两败俱伤,很多东西没必要计较太多。我们需要学会宽容,“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懂得宽容待人的好处。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

   俗话说:“说起容易做起难。”特别是当我们年轻气盛、风华正茂的时候,总是心高气傲地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将会听从我们的使唤。总是相信这样的信条“只要你全心身的投入,你所追求的就一定会成功”。然而,生活就是生活,它总是按部就班地、不紧不慢地、从从容容地走到我们面前。当我们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的时候,你那为青春而自豪的黑发早已雪花点点了。所以,我们应该放开眼界,宽阔胸怀,真诚面对社会和人生,真心对待我们身边的同志,你就会在与人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中获得快乐,短暂的时间也就觉得并不是那么短暂,而是充满乐趣而又有意义。

   不要耍脾气,但要有个性只要是人,就会有个性,有脾气。关键是做人做事不能耍脾气,使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有时还要修养我们的个性,改改那些不好的“牛脾气”,才能融入社会,融入人群,从而在做人和做事上取得好的进展,获得心理上清静与满足。我们常常感叹“社会不公,小人当道”,是否想过可能是由于自己的过于“刚毅”的个性而导致的人际紧张,由于自己的脾气不好影响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由于缺乏变通而导致的处事僵硬?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就非常有必要改改我们的脾气,特别是急躁、易怒的脾气,修养一下个性,变得圆滑、通融一些,人际关系也就会有所改善。生活中,很多人做出的失态行为其实都是脾气、情绪使然,越是压抑长久的情绪产生的脾气也就越大,对人的思想的影响和作用也就越大,从而也就会导致人们众多不理智行为的发生。

   环顾当今世界,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为了事业、为了前途,在领导、同事、朋友面前,有些人为了求平安,丢失了自己的个性,并美其名曰适应时代潮流,那是大可不必的。我们说不要耍脾气,是要把握好交往的度,尽量不发或少发脾气,尤其是那些莫名其妙的脾气,但作为活生生的人,应该有点个性,有一些做人的基本原则,有自己的基本风格,不然活着是很累的,也失去了人生的意义。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人深感活着真不容易。大人们常教育孩子:“不要太有个性,要对什么人都好。”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学会把自己包装起来。但这样做真的会有好处吗?虽然现在不会有掉头的危险,也不用担心会留下千古骂名,但一个没有个性的人,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吗?在碰到挫折时,能义无反顾往前走吗?这样的人,不仅会让人觉得没有原则,而且不会得到朋友、同事、领导的信任。一句话,没有个性要不得,做人要有个性。

   一个人一定要自信,要有个性,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工作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培养,不要轻易屈服于比自己强大的人,只要自己做的正确,就要坚持,不能人云亦云,趋炎附势。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有魅力的人。做人,要做得有性格,要有自己的特点,只有这样,别人才会记住你。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各异,不同性格的人互相交织,才会让彼此感受到这么强烈的魅力。我们生活的社会或许就像电影《007》里演的一样,各自凭借个性和专长生存在世界上。这个世界,需要个性坚强的人存在。只是,个性属于自己,不用擅自强加于他人身上。

   什么是个性?个性是自己心中的一种执着,是自己始终如一的一种坚持,无论这种坚持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或者接受,都会保持自己的观点、行为,一贯性地走下去。别人接受、认可,你是这样;别人反对、排斥你依然如此。这才是个性。其实,就是个性并不一定是“与众不同”。个性是一种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判断,是一种自己不为外界影响所动的持续。简单说,就是坚持自己认定的东西,外界认可你就是“与众相同”,而外界不认可的时候,就是“与众不同”。而不一定始终都是与众不同。始终都与众不同应该叫逆反,而不是个性。如果,社会流行左右你的选择,那么无论你在坚持什么,都应该视做一种“献媚”而不是“个性”啦!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是孪生兄弟、同胞姐妹,在个性上也会有差异。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差异,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共性把人们连在一起,而个性又使人们保持各自的特色,这才是人类社会的魅力之所在。俗话说:“人如其面,各有不同”,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有的人温顺,有的人火爆,有的人善于言辞,有的人沉默寡言,这些特征稳定的出现时,就是个性。但凡各种个性的魅力不同,但只要让人能感到快乐愉悦的人,才是众人接纳的人,每个人都应该自我完善,因为我们都是社会人。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试图改变思路;肯定不能改变他人,那就试图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整、改变自己的心态。

   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价值,这种价值要靠自己的个性去实现。古今中外,那些空前绝后、名垂青史的大家,无一不是深造自得,独树一帜。所谓的“成一家之言”,就是“成独家之言”。个性是身心两个方面具有稳定性的那些特质,独立而不改。“君子必慎其独也”,就是说君子要认真对待自己的个性,不要附加外在的条件。天下太平不会轻浮,世道艰难不会沮丧,赞同某人而不会成为他的死党,批评某人而不会把他当成敌人。这是《礼记·儒行》中对于君子如何“特立独行”的描述。保持自己的个性,最关键的是要真诚而无欺。“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亲人远行,依依不舍,再也看不见的时候,禁不住泪如雨下,这是出于至诚的悲伤。如果是在观众面前、电视镜头面前,拿手绢擦眼睛做秀,那就是沽名钓誉了。一个人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能够做到公正公平的评价、始终保持独特的个性、不被外界左右自己清醒的头脑、维持自己特立独行的见解、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在权贵面前折腰,直抒胸襟、不卑不亢,这样才能无愧自己的良心。        

  所以说,有个性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一个喜欢沉默的人也可以很有个性,因为他就是喜欢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爱热闹的人也有他的个性,因为他开朗活泼,喜欢和别人交流。这两者之间只是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所造成的一种现象,但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没有影响到他人或是社会,应该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发展。但有个性不等于可以耍个性,耍个性是把自己的个性刻意放大的表现,好像周围的人必须以自己为中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情绪是要不得的,会扰乱别人正常的生活,会使社会处于混乱当中,这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有人说:“顺从的人没有主见,也没有个性。其实不然,当今社会竞争很激烈,顺从是生存的一种艺术,当然不能一味的顺从,一味的顺从那就没有判断事物对错和本质的能力,那就是没有个性和主见了,也就没有了原则。 

   不要耍权术,但要有权威当领导或老板的必须要有权威,没有权威就难以驾驭全局。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的支配力量。领导者权威的核心是威望。有人说:“有权就有威。”权威是靠领导者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靠强大的人格力量、辉煌的工作业绩和模范的行动而得来的,是靠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得来的。树立领导者的权威,必须从细处做起,从严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须言行一致,遵纪守法,克已奉公,树立榜样,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领导者的权威。相对来说,权术与权威是对领导干部而言的。其实,在人与人相交过程中,无论你是领导干部也好,还是平头百姓也好,都存在一个权术与权威的问题,只不过是大与小、多与少、轻与重不同而已的问题。

   不是说运用权术、就是勾心斗角、勾心斗角也不代表心胸狭窄。懂权术,就是懂得利用你所知所有以及间接拥有的条件,让你要做的事情,发挥到最大功效。但真正起深远作用的不是权术,而是权威。玩弄权术的人,一般都是心胸狭窄的人,眼光就必然短浅,眼光短浅的人,就必然看不完全他所拥有的,那么也就无非有效的利用让其发挥作用。而有权威的人,万事能容。所谓的容,不是忍让,不是不计较,而是海纳百川。所有的江河水都流入海里,而海则懂得分配。让哪部分水流入湖,流入江,流入河。也就是说,首先你要有一个宽大的心胸,汇集各种知识信息,对人的优缺点不以个人喜恶定义;其次要懂得运用掌握的知识信息及身边的人,做到各取所长,人尽其才。

   在单位、在企业中,权术普遍存在于管理者之间,为其所用,并渐渐成为管理者在人员管理方面的一种手段。然而,权术管理下的问题颇多,不但达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还常常导致管理偏离预计的轨道。比如,有些领导或老总,为了在下属中体现自己绝对的威信和决策权,经常采取一些不人性的权术手段,如让下属坐“冷板凳”,以达到控制下属的目的。这或许会让员工听话,但绝对带不出忠诚的员工,还会影响部属(员工)能力的有效发挥、单位整体合力的形成发展。许多经验教训都告诫我们,谁都不愿有玩弄权术的上司,可是有一些管理者却笃信这一套。结果往往是:领导以权术对权术,用博弈的心态来对待管理者;员工面对管理者的显威、打压,暗记于心,在工作中与管理者耍滑头,阳奉阴违,使得单位的执行能力大为下降。假若部属以“直”来对抗权术,就有可能引发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实在没办法,也只有“良禽择木而栖”了,三十六计走为上,对单位来说就会造成人才流失和浪费,同样会影响到人心向背,以及单位事业的发展。

   那么,管理者如何运用智慧来彰显领导权威,促成单位事业的发展呢?要知道,凡是可以用权术和技巧能解决的,都解决不了管理者的根本问题。让员工有归属感和荣誉感的单位或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管理者的胸怀—-不是狭隘地以个人感受、得失、态度来评判下属,而是从单位或企业利益的角度发自内心地对目标高度负责;自然地、人性地给予员工们更多的博爱和关怀;以人格魅力感化、召引着下属对其工作负责,对单位负责。当干部就要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是事业成功的精神力量。有了“大公”的企业,就要有“无私”的人来管理。“无私才能无畏”。“无私”也不等于不要报酬,不要奖金,也就是说在法律、政策范围内应得的报酬就得;在法律、政策规定之外不应得的就不得。只有“无私”的人,才能富得健康,富得长寿。大公无私,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职务是没有终身制的,而尽职尽责、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却是终身的。

   由此可见,大凡领导或老板都想树立一个好的“权威”,以便于开展工作,尤其在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的情况下,迫切需要领导或老板通过非权力影响来树立权威,赢得人心,从而团结带领大家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为政以德,居其所,而群星拱之”。领导或老板的权威从何而来?除了要依赖于“硬权威”,即职务所赋予的权力外,更重要的是要依赖于“软权威”,即因个人道德水准、领导艺术等“个人魅力”而赢得的群众拥戴和信赖。特定的职位不同人当职,“硬权威”是一定的,差别就在于“软权威”的造诣上。因此,领导(老板)要靠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个人魅力”来树立“权威”。“身先垂范”才有号召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号令下属方面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个样子,如果自身不正,则难以正人。“礼贤下士”才有亲和力。人与人融洽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体现在领导方式上就是如何实现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对此,领导要深刻领会,平时不能任随“脾气”发挥,做到谦逊恭让,平易近人,尊重同志。同时,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领导只有做到平易近人,主动融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听到真言规谏。“位高德升”才有信服力。每当职务“更上上层楼”时,首先应感到本领上的恐慌,当务之急就是抓紧学习锻炼,使本领与职务相适,为“胜任”创造条件,而不是急急忙忙发脾气,耍威风。  

   不要耍嘴皮,但要有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行动是最好的语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语言。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我们,群众不是看你说得怎么样,而是要看你做得怎么样。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老子和孔子都强调要行“不言之教”,用行动去影响大家。小平同志还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这些无一不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但行动必须以能力作支撑,有能力的行动才是有效的,否则就是徒劳无功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不乏有那么一些人是“光说不做的假把式”。他们说起来振振有词,头头是道,往往是“纸上谈兵”,真正让他干起事来却是无所适从,办不成什么事,被人取笑为“嘴巴式干部”。

   一般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几种情形:有的是只说不干,有的是只干不说,有的先干后说,有的先说后干,有的边说边干;有的是会说缺乏做的能力,有的是有能力却不愿干活,有的是既能说也能干,有的是有能力干好了也不说,等等。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基层,群众希望的是多一些实干家,少一些光说不会干的“假把式”。所以,我们干工作说了就要付诸行动,不拖、不推、不延、不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将自己所想、所学、所盼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使之促进工作,提高效率。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立说立行,不拖泥带水,不犹豫不决,更不能搞光说不练的空把式;三思而后行,慎重稳妥地付诸实施,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不一条道走到底,一根筋扭不转,甚至不撞南墙不回头;行之有效,注重行动的实际效果,敢于承担责任,不把问题推给别人,勇于自己解决问题,把效果作为最终的尺度;不能鲁莽从事,要讲科学,讲方法,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基层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以人为本,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然而,基层工作很琐碎,繁杂,很多的矛盾与纠纷,我们基层干部深感自己的担子不轻,责任很重。基层容不得虚,一切都要切实去干,否则人民群众不会买你的帐。从某种意义上说,基层干部不是来做“官”的,而是来做事的,是做实事的。办一件实事,比喊一打口号,定一打纲领还管用。人民群众不是看你说的怎么样,而是看你做的怎么样。而当前有部分干部干工作存在说的多、做得少,答应得快、落实得慢,甚至久拖无果,不了了之、蒙混过关的情况。这些干部实则就是作风不实,对自己把关不严、要求不高,干工作无干劲、无冲劲,只求得过且过,蒙混过日。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有的干部是思路不清,能力不强,自己不能干,又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干。因此,加强学习,提高思维层次和实际工作能力是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问题。

   眼光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办法解决问题。思路的一变天地宽,思路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思路的转变能促进一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古人也讲,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域。不谋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维的高度和深度,决定着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有利于办法的形成和成熟,更符合实际。一个人没有开阔的思路,就是有再多的好机遇又有何用?就如同已经躺在了失败的病床上。现实工作中,有的干部下来检查考核,不仅要看你工作干得怎么样,解决了哪些问题,更要看你的思路怎么样,有什么本事,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指导思想问题,办法则是促成我们实现思路的途径和手段。思路对、办法好,干起工作来就会事半功倍,反之就是事倍功半。因此,作为干部要特别重视思路的谋划,重视对策和办法的研究,使我们的思路更加符合规律、符合实际,办法更灵活多样,更有益于达成目的。

   由此可见,为人做事要有几样真本事,靠天靠地靠关系,不如靠自己。做人不能全是虚的,有本事、能办事,才能在社会上稳住脚跟。一切都会改变,唯有真才实学是别人无法抢走的。也无须担心时运不济。没机会时我们可以韬光养晦为别人服务,那时我们是一块有价的“香饽饽”;逮着机会立刻就能趁势而起,那时想停都停不住。有文凭,更要有水平。社会是务实而理智的,如果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下去,就必须有真正的水平,而不是靠着镀金的文凭吃饭,文凭只是一个凭证,不能代表真正的水平,要想在社会中立足,还是要看真功夫的。学历代表着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并不代表着能力的大小。如果因为有了高学历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那么,学历只意味着一张废纸;同样,如果因为没有高学历而怀疑自己能否成功,进而产生自卑情绪的话,那也是完全错误的。光有文凭没有水平,在社会上是吃不开的,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能学以致用才是社会所需之才。

   有才华,更需要务实。社会中有许多人才华横溢,但是往往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恃才傲物、怀才不遇的做法和想法,总以为自己被大材小用,无法施展胸中所学,因而有一种抱怨,对工作便失去了热情,每天敷衍了事。孰不知,不能务实,即便有才华也只能白白淹没了。说话的分量取决于自身的实力。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都想自己说句话要被别人当回事,有一定的分量,但是想要说话有分量,也不是无条件的,关键要看自身有没有实力,也就是说,要有让别人重视的资本和理由。只有珍珠才能自然地把自己和普通石头区别开来,要想说话有分量,想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就要有实力,有出类拔萃的资本才行。掌握专业技能,积蓄自己的实力,有几样真本事,才能说话有分量,自己不学无术,却想对人对事说三道四,说的话不被当耳旁风才怪呢!

   做人做事,凭的是真功夫。人生就像一个赛场,谁的“功夫”最厉害,谁就是优胜者。要想成为优胜者,就要苦练功夫,抓紧时间强化自己的本领,有了真功夫,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中夺得冠军。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办事效率有高有低,对大多数来讲,最头痛的问题就是自己缺乏能耐,因而做自己想做的事,总是力不从心,半途而废。成大事者与未成大事者之间的距离,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成大事者与不成大事者只差在一些小小的动作: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多努力一点,在适当的时机一个表示,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在实验中多试验一次。在办任何一件事情时,你必须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可能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只要再多一点能力,只要再多敏捷一点,只要再多准备一点,只要再多注意一点,只要再多培养一点精力,只要再多一点创造力,就可以取得让刮目相看的骄人成绩。有本事让别人去说,不可自卖自夸。真正有本事的人是不需要自己说出来的,因为别人都看得见,所以有本事要让别人去说。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是不喜欢自吹自擂、自卖自夸的,因为别人的眼睛要比我们的眼睛亮得多。大众的眼睛是揉不进沙子的,所以自卖自夸只会使别人看轻我们,或者怀疑我们是否有真本事。“愈是有本领的人,愈是不需要别人的夸奖,更无须自己夸夸其谈”。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促进事业的发展进步。为此我们应着力提高学习能力,以强烈的学习热情潜心钻研科学理论,在学习中反省自己、在学习中开阔胸怀,不断观察分析问题、总结积累经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组织能力,善于统揽全局、把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主要工作放在抓大事、抓根本、抓主要矛盾的解决上;提高决策能力,树立现代决策理念,冷静观察,理性思考,掌握和运用现代决策方法,坚持民主、科学决策,反对个人、经验决策,努力提高依法决策水平;提高执行能力,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而不是见到问题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提高协作能力,注重团结和协作,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确保内外关系顺畅,保持奋发向上的和谐氛围;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宗旨观念、服务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常事“新”做,难事“心”做,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

   不要耍笔杆,但要有文才,现在,无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基层,都有一些能写会画的“笔杆子”,这些人大多是领导重视、同事羡慕的人。俗话“枪杆子里出政权”,然而在我们党历来都是很重视“笔杆子”的,把它当作对敌斗争的匕首,作为凝聚人心、动员群众的旗帜和号角。毛泽东曾说过:“笔杆子、枪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要靠这两杆子”。邓小平曾说过:“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干部本身就很有缺陷的”。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笔杆子,为我们的事业鼓与呼,抨击歪风邪气,传递社会正能量。但是“耍笔杆子”就不一样了,那就是整天不干实事,在那里胡编滥造,想新点子出新词,编个“四言八句”的顺口溜胡弄人,甚至故弄玄虚,吓人唬人,成了不受群众欢迎的“骚人墨客”。

   现今社会,我们不欢迎“刀笔吏”式的“耍笔杆子”的人,自己也不要去“耍笔杆子”。但社会需要人才,需要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所以,我们不“耍笔杆子”,但要有文才。所谓文才,一般是指一个人的写作才能。《后汉书·应劭传》:“(应劭)弟子瑒璩,并以文才称。”唐韩愈《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诗:“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红楼梦》第一○六回:“只是姑爷长得很好,为人又和平……还听见说,文才也好。”鲁迅《花边文学·漫骂》:“有钱不能就有文才,比‘儿女成行’并不一定明白儿童的性质更明白。”可见,文才是一个为人处事的基本技能,没有一定的文才,你就没有办法去和人们进行交流沟通、传达信息、提高效率。唐宋时代人才辈出,在于当时科举考试以策论为主,所以多出治国安邦之才。文才与口才是相统一的。写作是思维的体操,说话是思维的表达,写与说都是语言表达的方式。而就语言表达本质而言,写与说都是言为心声,二者同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之精美在于创新,而创新是熟能生巧的结果,一个外行的人再怎么敬业,充其量只能是胜任,而不可能生巧。所以,我们要学习知识、精通文史,努力成为一个有文才的人。关于文才问题,明代张居正提出“循吏与清流”理论。他认为,官者,国之名器;器者,有用之物,用者,政绩第一。做官是要做事的,做事与做人实不相同,中国历史上会做人的多,会做事的少。所以,他从干事创业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用循吏而不用清流”的用人原则。曹操文才武略,虽“乱世之奸雄”,但却是“治世之能臣,所以能干事、会干事、能成事;而马谡纸上谈兵,是战略家而非战术家,缺乏实际干才,最后害国误已。

   “纸上春秋,见证时代步伐;笔底波澜,推动社会发展。”古人提倡的“文以载道”,在现代社会则仍然有用,为人处事首先要无愧于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更要用良好的文才来引导社会舆论,担当起“文以载道”的神圣使命。所以,北大教授曹文轩认为:“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美德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立文之本。一个品质优秀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正义与邪恶、光明和黑暗之间,他们总会作正确的抉择。一个品质优秀的文人,他们的艺术良知时时鲜活,如春花,似秋月,任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都不能使其灭本真、失本色。他们宁可舍去生命,也不会动摇心中的艺术信念。失去了文人的良知,则失去了文章的灵魂;没有了文章的灵魂,语言再美,技巧再工,也不会有什么生命力。所以,要写好文章,则必先修人德。

   当今社会,新知识、新事物、新经验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明相互交融,各种文化相互启迪。只有知识丰富、才华横溢,以知人所未知,为人所不能为的学识和才能,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当参谋才能参到点子上,抓协调才能不说外行话,推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事业的成功才能是有本之木、有源之水。才者,德之资也,是做事之基。做人要有文才,就要在“才”字上下功夫,提笔能写。写是人们交流沟通、传达信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写文章,写下的不只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思想、是主意、是点子。作为干部,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才能把所思所想,把工作经验、意见建议、指示精神形成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要勤动笔,争做“笔杆子”,提高文字写作能力。

   清华大学校歌有一句说:“器识其先,文艺其从。”《新唐书·裴行俭传》中有“士之志远,先器识,后文艺”,是讲为学修身的步骤。首先看重做人的度量与见识,至于“文艺”,则只是器识之末。但是,没有器识之末,文才也是难以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因此,好文才需要修炼,修炼到一定的境界才能成“器”。那么,好文才从哪里来,怎样练,就能见功效呢?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而又复杂。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练习文才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归结起来说,就是要多读书,读经典,多背好的文章、字词句,特别是古诗古词赋;多看时事,多思考,多动笔,写下自己的感悟;多观察,对身边的每一件事,一草一木都留心下,发现生活中的细节,精心地进行构思的描写……坚持下去,久必为功,你的文才就会在刻苦学习、忠于实践和勤奋写作中得到提高,就会脱颖而出,成为难得的人才。(本文参阅了网上一些朋友的文章,在此表示感谢!)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  刘选启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lxq5866
发表人邮件:lxq5866@126.com发表时间:2014-10-8 15:03:00
谢谢你给予的评价。与别人比,我的差距还大着呢,努力学习吧!祝你秋爽!!
发表人:月圆中秋
发表人邮件:470011648@qq.com发表时间:2014-10-5 9:26:00
刘老师的文章,字字句句都有可吸取的精华之处,如果我们能细细品读,定会收获颇丰.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