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情感人生 >> 生命进程中的“九个三”(刘选启)
    
  双击自动滚屏  
生命进程中的“九个三”(刘选启)

发表日期:2013年5月26日  出处:原创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2349 次



生命进程中的“九个三”

作者:刘选启

编辑:心缘之恋


人的一生是漫长而又短暂的。说它漫长,那是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说的,从出生、上学、工作,到结婚成家、教育子女,有着许多的问题要去面对和解决,因而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感到人生漫长;说它短暂,那是说人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稍纵即逝。当然,对于那些热爱生命,对生活充满信心、富有乐趣的人而言的,时间过得特别快。时间漫长,就要努力奋斗,让时间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时间短暂,就要倍加珍惜,不让它无端地浪费掉。回想已经走过的五十五年光景,在生命的进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情结,既有经过努力、奋斗取得收获的喜悦,也有遇到困难挫折、受到批评的警醒,更多的是思考和奋进,从而使得生活充实、工作扎实、心情舒畅。概括起来说,伴随我生命进程的有“九个三”情结,且等我一一道来。  

起过三个名字

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而且终生与之相伴,预示着一个人的情趣和走向。因而,父辈们对子女的名字非常的重视,总是想方设法要给他们起一个好名字,以示吉祥,寄托对他们成长、成材的期望。一般来说,一个人最少有两到三个名字。比如刚出生的时候有一个小名,也叫乳名,到上学时还得起一个学名,有的成名了,如作家、艺术家等还有笔名、艺名等。起名也很有讲究,有的是请德高望重的长辈起名,有的则是请有地位、有文化、有一定影响的人起名,还有的是请算命先生起名,讲究音扬顿挫,五行搭配,数理结构,喊起来好听,想起来有意义,长辈对下一代的希望也寄予其中。同大家一样,我也曾经叫过三个名字。我的第一个名字是我奶奶给起的,叫“亮明”。据说是因为我是中午出生的,正是太阳当空,艳阳高照,到处一片光明,奶奶跟大家说就叫“亮明”吧,期待他像太阳一样明亮起来,有所作为,光宗耀祖。的确是寄予老人对我的厚望。现在我回到老家,当一些老年人都喊我“亮明”的名字时,真是感到特别高兴。我的第二个名字是父亲给我起的,叫“选取”,因为我到学校报到时老师听成了“选启”。“有意无意都是天意。”从此,“选启”这个名字就跟定我了,一直到现在没变。文革期间,我由初中考高中时,一天午睡时一个叫舒文豪的同学开玩笑说:“选启选启,必定选取”,叫好事者给老师报告了,结果下午班里开他的“批判会”,说他信迷信。现在想起来挺可笑的,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必然存在特殊的现象。第三个名字是我自己开玩笑开出来的名字,叫“本帅”。86年,我在信阳步校学习,后更名为信阳陆军学院,暑假回老家探亲,朋友给介绍了一个对象,我去她家时,她的妹妹问我叫什么名字,那几天我正看着古典小说,随口开玩笑说:“我叫本帅”,她以为是真的,一直叫到我们结婚时才知道真相。一个不经意间的玩笑名字,也叫了好几年,觉得挺有趣的,所以就把它记录于此,也算是一种经历吧。其实,名字就是一个代号,为了与别人区别开来,便于记录,便于查找而已,对一个人前途命运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更不会像网上炒作的那样,名字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健康和前途命运。起个好名,图个吉祥是应该的,但大可不必过于认真。名字固然重要,但它与一个人的名声和口碑相比,就显得其次了,名声比名字更重要。

实现三个转折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的转折,这样或那样的选择,但总有几个是关键性的起着决定作用的转折,甚至是重要的人生抉择或考验,对你的一生起着重大的影响,让你经久难忘。对于我来说,实现了三次重要转折,对我的成长进步和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第一次是从地方青年到军人的转折。1978年,十一届三中会会的春风吹拂大地,祖国处处呈现出复苏振兴的景象。那时,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已经快三年了,任村里的团支部书记,兼茶叶专业队当会计。听说部队征兵,我就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参军。结果还真体检合格,穿上了期待以久的绿军装,带着父老乡亲的期望,以及要在军营里锻炼成长的一腔热血,来到了中原腹地,三国古战场--魏国故都许昌某炮兵团服役,当了一名炮兵计算员,也算是走出了山沟,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从青年到战士的转变。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和班长、战友的帮助下,年年被评为“三好战士”,第二年就当上了班长,成为全团计算兵中的尖子。第二次是从青年战士到部队干部的转折。当兵第三年时,部队开始组建教导队,作为院校的补充,加快培养干部步伐。经连营的推荐,我考入20军炮兵教导队预提排长队,学习炮排长业务,年底结业因全科优秀当上优秀学员,被提升为排长,行政23级,穿上了四个口袋的干部服,由一名青年战士成为一名部队干部,进入了国家干部行列,应该算是一次大的转折。因为在我们家从来就没有人是吃商品粮的,我算是破天荒的第一个,感到特别高兴和自豪。第三次是从部队干部到地方干部的转折。2004年,组织上安排我转业回地方,被分配到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工作,担任副区长。先后分管过信访、计生、卫生、文化、档案、地方史志工作。2006年在平顶山市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中工作成绩突出,被区委区政府记三等功一次。2011年,平顶山市表彰“十一五”期间计生工作先进,因连续保持省级优质先进区四年,后又成功创上国家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被市委市政府记二等功一次。2012年4月,在区四大班子换届中因年龄偏大,退出政府到人大工作,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至今。转折在所难免,关键是要勇于去面对,保持一颗平常心态,把转折当机遇,当作新的起点,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要努力工作,干出成绩,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这样转折才有意义,值得回忆。

经受三大考验

作为一名军人随时都要接受组织、任务,特别是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就看你关键时候能不能冲得上、完成好,经受住考验,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从当兵入伍,到转业回地方工作,我经受了三次大的考验,也可以说是苦与累、生与死的考验。第一次考验是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那是当兵不久的第二年,刚刚过罢春节,报纸和广播电视里不断地报道中越边境经常遭到越方的侵略和破坏,人民群众没有了安全感,中越关系已经到了不可缓和的地步。不久,部队就接连接到进入三级、二级战备的命令,许多休假的官兵都返回军营,投入战备准备之中。很快又进入了一级战备,准备开往前线,投入战斗。那段时间,我们是坐在背包上吃饭,随时准备出发。后因铁路运输运力不足,直到战斗快结束时才解除战备,未能参加战斗。尽管没有参加成战斗,但我们无论从思想上、军事上,还是从行动上都作好了全面准备,决心为保卫祖国而战。第二次考验是89 年的北京戒严。那场由自由化民运分子策划的春夏之交的动乱,的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部队是5月21日,奉中央军委的命令,赴北京执行戒严任务,7月22日开始陆续返回驻地。记得当天我们从许昌出发,紧急赶到李新店机场,晚上乘坐专机到达北京南苑机场。在南苑机场待命期间,我们多次到过天安门察看情况。当我们看到祖国的心脏首都—天安门,叫那些被人利用的学生搞得不像样子,原有的一点同情心一下子就变成了恼怒和愤恨,他们的行为已绝对不是什么爱国行为了。到6月2 日、3 日,学潮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演变成一场反革命暴乱。平息暴乱后,我们相继参加了北京天安门广场清场、执行戒严执勤,维护社会秩序等活动,直到8月19日才全部返回,受到驻地政府和人民的热烈欢迎。第三次考验是98年的长江抗洪抢险。当时,我们师正在紧锣密鼓地按照军委的命令进行精简整编,由师改为旅,近万名官兵面临着进退去留的抉择。8月8日,我们师接到赴湖北长江抗洪抢险命令,全师出动5000多人,分五路紧急南下,第二天到达武汉,10日我们师机关就进至到嘉鱼县,组织指挥抗洪抢险。8月21日、22日,第六次洪峰来袭,我们和官兵一道在长江大堤上死守,誓与大堤共存亡。许多官兵舍小家顾大家,为抗洪抢险救灾做出了突出贡献,有的还得了血吸虫病,回到驻地就转业退伍了,着实让感动。想想在自卫还击作战中牺牲的战友,想想在平暴中建功的共和国卫士,想想在抗洪抢险涌现的英雄,我们平时即使多吃点苦、受点累,受点委屈,经受一点挫折,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经历三次整编

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有可能会遇到精简整编或精简机构的时候,只不过是具体到某个人身上经历的次数和可能性小一些。我在部队工作近28年,亲身经历了三次大的精简整编。回到地方后也经历了精简机构,那主要是乡镇机构的精简,基本上没有牵涉到自己多少,所以就在此不赘述。第一次精简整编是85年的百万大裁军。85年,我正在信阳陆军学院学习,临近毕业时,听说部队接到军委命令,我们的团要在整编中撤销编制。我们团是20军的直属炮兵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1955年在山东衮州组建的炮兵团,参加过炮击金门、75年的抗洪抢险等重大活动,正在庆祝建团30周年的时候,却迎来撤销的命令。全团官兵以大局为重,坚决服从命令,在整编中愉快地调整到其它部队,有相当数量的官兵转业退伍,充分体现了军人的牺牲奉献精神。当我毕业回到团里时,已不再是过去那热闹活泼、井然有序的营区,看到的只是留守处的几个官兵,心中不免有些怅然若失。后来,我被安排到58师整党办公室工作一段时间,不久就去了该师的炮兵团,当了新闻干事。第二次精简整编是98年的师改旅。98年,我们58师在精简整编中接到师改旅的命令,六个团和一个团级农场将在整编中撤销,改为轻型摩步旅。15000多人的甲种师一下子锐减至不足4000人,一万多名干部战士面临着转业退伍和进退去留的考验。正在热火朝天地整编中又接到赴湖北长江抗洪抢险的命令,5000多名官兵奔赴一线连续奋战两个多月,才返回许昌驻地。当时,我在师组织科当科长,本来是很有希望到团里当政委的。这一精简不仅愿望实现不了,说不定还要被转业。因为当时抗洪抢险回来,工作特别忙,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个人的问题,还在全师的动员大会上作了“去留听从党安排”的表态。最后,我被组织上留下来高职低配当了旅组织科科长,99年初又改任旅政治部副主任。与那些转业退伍的干部战士比起来,我还算是很幸运的。第三次精简整编是2004年的省军区系统的精简。当时,我从野战部队到军分区工作,在武装部长的岗位上已干满四年。为了积极响应号召,也为了给其他同志腾出位子,就主动提出来转业回地方工作。于是,作为一个湖北人就留在了平顶山,被安排到湛河区当副区长,后又到人大常委会任副主任至今。精简整编使许多人失去了进步的机会,而我却在整编中有了进步,实现了岗位的转换,也算是既得利益的获得者。说明组织上待我不薄,心里很坦然,更多的是感激。

尽到三个责任

俗话说,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是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行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履行属于自己的义务。我很欣赏比尔•盖茨说过的话:“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只有人人恪尽职守,各尽其责,个人才能不断进步,经济才能持续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稳定。作为领导、老师和朋友,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前人,无愧于后代,无愧于自己的良心。我感到自己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基本上尽到了三个责任。一是领导责任。所谓领导责任,就是指领导者对某项工作或某一事件所担负的责任。一般而言,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是决策、用人和检查、落实,因而领导责任就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但是,领导责任不是一句空话,不能成为搪塞责任、逃避处罚的挡箭牌,而必须认真、严肃地予以落实。在部队时不管是当指导员、股长,还是教导员、科长,都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工作,争创一流成绩。结果,不仅单位得了先进,而且个人也先后获得了优秀政治教员、优秀机关干部等荣誉。在当副区长和人大副主任期间,对分管的工作从来没有懈怠过,带领大家努力工作,也争创了不少的先进。比如计生工作获得全国先进,档案、史志工作是全省的先进等。二是老师责任。记得一位中央首长说过,领导干部要尽好校长的责任。虽然那是对高级干部而言的,作为基层的领导干部来说不可能都去当校长,或当好校长,但最起码要当老师,当好老师,尽好责任,把自己身边的干部培养、教育和引导好,促使他们更好更快的成长。只要你努力去做了,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平时下基层,注意给大家讲课,传授一些思想和知识。别的不说,我仅在师机关任科长和副主任期间就培养、推荐出了8名团职干部,有6人分别调总部、军区和省军区工作,4人考上研究生;在湛河区人武部工作期间,有3名干部提升为团职干部,4名专武干部提升为科级干部。当副区长期间不说经我推荐提升的干部有多少,因为那是组织的安排和他们自己的努力,就说跟我当过秘书的4 名同志,都取得了进步。一人调到省档案局工作,一人提拔到区委组织部当了科长,还有两人也走上重要岗位,受到重用。所以,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尽好老师的责任,经常给他们讲课,提高业务水平;经常谈心交流,传给工作经验;实际工作中传帮带,引导他们踏实做人、认真做事,走好人生之路。三是朋友责任。领导在工作上是领导,在学习上是老师,但在生活中应该是朋友。俗话说:出外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如果一个领导只会干工作,不会交朋友,甚至连一个知心的朋友都没有,不说是很可悲的,起码是做人方面的不健全和不完美。现在许多年青干部是真诚地希望领导能和他们交朋友,不希望你拿架子摆谱,让人感到不敢接近,说不上心里话。因而,我在工作、学习上,除了对他们严格要求外,注意和他们交朋友,真诚善意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当他们有想法时及时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和引导,使之能够正确看待名利得失和进步问题;当他们生活上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不要等他们提出来就主动帮助协调解决,让他们感到领导的关心;当他们工作上遇到麻烦或有过错时,要心平气和地分析原因,出出点子,促使他把工作做好,并主动承担责任,尽量减少批评和指责等,他们就能把你当朋友,真心实意地跟着你干。我体会,有时领导对部属的一次真诚的表扬,一次善意的提醒,哪怕是一次不经意间的问候和微笑,都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和友谊。

难忘三次批评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的成长进步需要批评,就像树木的成长需要不断剪枝一样。正如,毛泽东说的那样:“批评使人进步。”按照人的接受心理,多数人是喜欢听表扬而不喜欢听批评。然而能不能听得进批评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度量与涵养,无论是受到什么样的批评,首先是接受,有一个好的态度,然后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认真进行反思,注意防止和克服。千万不能把批评当成一种包袱背起来,成为一种心理负担,那样就有可能失去得到帮助和进步的机会。可以说,一个的人接受批评的心量有多大,他的进步就有多大。批评与被批评是很常见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人无完人嘛。我批评过人,也受过领导和同志的批评,印象比较深刻和难忘的批评有三次,可以说也对我的成长进步,乃至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次是刚走上社会时。75年高中毕业后,不久就被抽到村里参加了打击“暴发户”的专案组,负责外调,取得证明材料。我跟着镇里派来的周组长跑了不少地方,去调查核实有关材料。当时自己感到高中毕业肚里有点“水”,写一般的材料应该不成问题,想不到第一天写的材料就没有被通过,还受到了周组长批评,他说:“你写材料的水平和我儿子一样,真是‘火候’不到呀,这也难怪,因为你们俩是同学嘛!”让我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也激发了我知耻而后勇的决心。于是我虚心向周组长请教,直到能把材料写得让大家满意为止。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下功夫学习写作,来克服我上学时数理化成绩好,语文和写作成绩较差的问题。结果真在这方面有了一点特长,被领导和同志们看重,还多亏了当年周组长的批评。一个人被别人瞧不起不要紧,关键是自己得瞧得起自己,知道去奋发努力,长点本事让人瞧得起。一次是批准我入党时。我是当排长快一年时才入党的,不是因为我工作没干好,成绩不突出,而是我们的两名班长也很优秀,面临着年底要退伍返乡,所以,我几次找指导员说,我在部队的时间长,有的是机会,请先发展他们吧。就这样,我的入党问题就拖到了81年底老兵退伍之后。这期间,营里的教导员叫我去抄报退伍名单,并反复交待不能泄露出去。没想到的是,竟然有几个我的老乡知道了消息,闹了思想情绪,我第一个成了泄密的怀疑对象,受到营、连领导的严肃批评。说心里话,我真的没有说出去,真是跳进黄河左右说不清。为此,在连队党支部在批准我入党之后,紧接着我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尽管后来弄清楚是六连文书,也是我的老乡透露的,自己受了一点委屈没什么,增强了保密观念,防止犯类似的错误,还是很有价值的。还有一次是在政府工作时。09年刚过罢元旦,召开政府常委会研究工作,因为分管局委的工作出了点问题,区长对我提出批评,当时我不太冷静,对领导的批评解释了几句,讲了一些客观理由,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后来我想想很不应该,自己分管局委的工作没干好,领导批评是有道理的,当众解释就没有道理,哪怕是有些出入也大可不必弄个清楚明白。何况是在不适当的场合、不适宜的时间,说了不应该说的话,顶撞了领导,伤了同志间的感情,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接下来,我主动在又一次政府常委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向领导道歉,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谅解,维护了班子的团结和友谊。所以说,听不到批评不一定是好事,听到了批评能接受并改正肯定是好事,毕竟能让人增长智慧,取得进步。

留下三个遗憾

在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遗憾,基本上是不可能避免的。它可以是痛苦的煎熬,带给人的是对生命更多、更深刻的感悟。没有经历过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生命只是沧海之一栗,然而却承载了太多的情非得已。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才会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也成熟了许多。有位诗人写道:人生会有许多遗憾,因为得不到而美丽,还是留点遗憾在心里好了,有时候欣赏遗憾也是一种风景。在我所走过的人生经历中,也留下了三个遗憾:一是当了多年的兵却没有参过战。“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从当兵入伍到转业,满打满算是28年,除了参加戒严、抗洪、训练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外,却没有参过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军人的价值未能得到真正体现。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本来都做好了上战场、报效祖国的准备,终因铁路运输不济未能如愿,与“好男儿驰骋疆场”失之交臂。后来的老山、者阴山的轮战锻炼,因不是军事指挥员也没轮上。虽然一辈子也不希望发生战争,但有机会参战而没有参加,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吗?只要祖国需要,尽管年龄大一些,关键时候还是可以拉上去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二是尽好了义务却没有尽好孝。可以说,当兵尽义务是军人的天职,谁料想几乎当了一辈子的兵,而且儿子也步了后尘,继续当兵去了。应该说,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够按照职责兢兢业业地工作,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却对自己的老人没有很好地尽到孝心,心里难免有一种欠账感。85年正是部队精简整编的关键时期,辛劳一辈子的父亲却被检查出患者了胃癌,匆匆忙忙赶回去,送他到县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虽然效果不错,很快出院回家疗养。本想好好照顾一段时间,无赖精简整编又急忙赶回部队,不能耽误大事。因为农村医疗条件毕竟有限,加上生活水平不高,父亲的病没有得到很好的疗养,88年夏天就撒手离我们而去,叫我们感到无比的伤心悲痛。更为遗憾的是,父亲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也为了省钱,竟然没有能来部队看看,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憾事。三是帮助了不少同志也可能伤害了一些同志。我是一个热心快肠的人,平时看到谁工作、学习和生活上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要尽心尽力地给予一些帮助。比如对他们的学习抓得紧,对工作要求严,有了缺点错误批评也比较严厉,有时性子急,难免方法欠妥当,很少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承受能力,生活上关心照顾不够。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很有可能挫伤了他们和积极性,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尽管他们没有表达过有什么不满的情绪,那是为了照顾领导的面子,我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在此,只能对那些被受到伤害的同志说声对不起了,请你们原谅我!

得益三位贵人

作为一个大别山之子,我这一生虽然吃了不少苦,作了不少难,但也非常幸运,能有今天成长进步,无不得益于一大批教育、帮助我的好领导,也就是通常据说的“贵人”,我在第一本和第二本书里都提到过,表示过衷心感谢。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教育、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想来,有三位领导对我的帮助最大,都是在关键时期给予了关键的帮助,让我感激至深,没齿难忘。第一位“贵人”是当年在我们村驻队的公社副书记胡义三。我高中毕业回乡后,虽然当了茶叶专业队的会计,但那时的高中生有多少水平是可想而知的,几乎是在十年文革中度过的,不可能学到很多知识。胡书记经常给我讲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手把手地教给我写材料,学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让我学到了在学校都没学到的东西。77年底,部队到我们那里征兵,许多青年和我一样踊跃报名参军。我们村体检合格的有8人,由于受名额限制,不可能人人都如愿以偿,特别是像我家里姊妹多、经济比较困难,村里是不会放我走的,想让我挣工分赚钱还口粮款。胡书记听说后,找村干部反复做工作,讲明道理,村里才同意我当兵走。要不然的话,我就无缘从军,报效祖国,也许就没有今天的进步。第二位“贵人”是我的第一任指导员李文善。新兵连结束后,我被分到20 军炮后团二营指挥连计算班当计算员,这不是我的愿望,我一心想当卫生员。因为,入伍前我在村里当过赤脚医生,家里还办有土药房。指导员知道我的想法后,就找我谈心说,你有文化才安排你当计算员,一般人还当不了呢。你知道吗,计算班是锻炼人、出人才的地方,近十年来都提了8名干部。就这样,我就在计算班扎下了根,而且没有给指导员丢脸,不说营里考核,就说团里考核竞赛,我还拿过好几个第一名呢。指导员的爱人是上海市虹口医院的医生,那时中华和白玉牙膏是紧俏商品,市面上买不到,指导员每次探亲回来都要给我捎上两支,让我感到领导的关心,怎么说也得把工作干好,让领导放心。后来,在连、营领导的培养下,我当了班长,考上了集团军炮兵教导队,毕业后回到五连当了排长,不久又调回营部当侦察排长,和指导员一起工作、训练和生活,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和踏实。第三位“贵人”是58师炮团政治处的马乐其主任。85年百万大裁军后,军炮团撤销,我被分配到了58师炮团,在政治处宣传股当新闻干事。马主任对我的关心帮助是多方面的,不可能都一一罗列出来,说几个印象深的。比如在工作上支持,经常叫我们参加会议,了解团里的工作,从中获取新闻报道线索;经常和我们一起研究报道线索,修改稿件;到我们股参加党小组会,在虚心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给我们讲当好干部的经验体会。在生活上关心,部队住房紧张,我们新来的两名干部就住在他的公寓里,还常常在一起打打牌、喝个小酒,谈谈工作,相处得非常融洽,真是平近易人,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在进步上培养,后来他当了炮团政委,坦克11师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济南陆军学院副政委,转业后任浙江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我也在组织和他的培养下,当了指导员、教导员、组织股长,93年调58师机关后,先后任宣传科长、组织科长。人的一生,应该知道感恩,记住那些应该记住的人和事,不能忘记那些曾经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但最应该记住的是父母的养育之恩,组织的培养之恩,同志的帮助之恩。

出版三本文集

说心里话,我压根儿就没有出书的奢望。后来因为开了一个博客,把过去见诸报端的一些文章,陆续在博客中发了出来,得到网友们的看重,加上有些新写的文章发表在了一些网站的论坛中,受到编辑的重视,有的还上了主页,被评为优质文章。09年,我去北京出差时,与求是理论网的编辑李飞见了一面,他说我写的关于为人处世方面的文章很好,建议编辑出版。他的建议激起了我出版文集的欲望和热情。于是,我就把多年来见诸报刊和网络媒体的文章进行了筛选,精选出105篇议论文,进行了编排,委托空军蓝天出版社出版,这才有了第一本文集《小草放言》。有幸的是,《小草放言》书名得到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题写,为书的出版增添了不少光彩。总政办公厅的赵志军、总政宣传部的侯大伟,帮助做了许多协调工作,为书的出版尽力不少。作为《小草放言》的姊妹篇,《山泉之音》延续了厚重朴实、深刻实用的写作风格,辑录了近年来散见于各级媒体的文章,分“思想言论”、“领导漫谈”、“系列讲座”、“人生修养”、“杂谈随笔”和“旅游散记”六个部分,展示了我对工作、对生活、对人生的所感所思。经过蓝天出版编辑同志的辛勤工作,《山泉之音》,于是2013年春出版。第二本文集《山泉之音》后,本来准备收手不再出书了。因为出书不仅是一件劳神费力的活计,而且是相当麻烦的一件事。但经不住领导和同事的再三劝说和鼓励,又产生了出书的激情,专门抽出时间对前两本遗漏的一些文章进行挑选,加上近年来写的一些文章,分类进行了编排,分为七个部分,书名定为《微风细语》,与前两本合起来成为“草、泉、风”三部曲。除了秉承前两本书议论文的风格外,增加了精短讲话、思想火花、人大工作和学易笔记、趣味幽默五个部分,一改以往的“正统”文风,来了一些风趣的“调味品”,供读者在闲暇之时玩味,虽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能活跃气氛,在调侃和笑谈中增加一点幽默趣味和快乐。人们常说,事不过三。我打算出了三本文集后就不再出书了,也算是见好就收。内在的真正原因是深感自己才疏学浅,出了三本书之后,已经有了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怕粗糙之作害人不浅,应该好好沉下心来读读书,搞点研究,提升一下自身。当然,不出书并不等于不学习、不思考、不写东西了,有什么感悟,有什么灵感的时候,还是会动笔写写的,不然思想就要僵枯,甚至是愚不可及!(这是第三本文集的自序)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刘选启

刘选启文集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