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天地 >> 教育杂谈 >> 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素养的教师
    
  双击自动滚屏  
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素养的教师

发表日期:2012年5月8日  出处:原创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5887 次


做一个有思想、有智慧、有素养的教师

作者:刘选启

编辑:心缘之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备极强的使命感、责任心,要做到淡薄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教师工作就是一个社会的平凡岗位,做着貌似“平凡”的工作。然而,我们都知道“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一种替他人家庭做嫁衣裳的、有高度社会责任的工作。用毛泽东的词来说就是:“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责要求我们要有思想、有智慧、有素养,反过来说,就是有思想、有智慧、有素养是当好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条件。今天就围绕这个问题跟大家谈谈心,一起讨论交流。

第一、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布莱士·帕斯卡在《思想录》中有一句话: 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而对于以传承文明为己任的教师,我要说:教师的全部价值就在于思想。一个教师,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很充实,有思想恐怕是最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思想”要求就会越来越高。

一、什么是“思想”

我查阅了一下资料,对于思想一词的解释大概有以下几种:思想是一系列的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意识;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是大脑细胞的活动,大脑细胞的活动产生电流,电流产生电磁场,电磁场对其场范围之内的物质的电子发生作用,从而改变物质电子的变化,进而促进物质的改变。者,上为,下为心之田者,上为,下为心之相。思想如何,你对事物的判断就如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字发展当然也是很长的一段历史,思想这个词汇,我们需要去分解它,思,顾名思义是思考,思考即是人们的在经过大脑的逻辑思维后而产生的一种对大自然、人类社会而得出的种种判断,而在人们脑中产生的这种判断我们可以称之为想,思想其实有着古朴的意解,也有着现时代的意义,但是意思是相近的,就是人们在脑中产生了对某事、某物产生的判断、思考在产生某种具有记载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思想。我们在分享他人思想成就的基础上,经由观察、体验、悟识而创生思想。思想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一种自觉的追求,使生命挺立着,并有一种把酒临风的旷达和潇洒。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理论、学说、观念、主张等等都不过是思想的表现形式。思想相对于观念,有更强的理性色彩;思想相对于经验,有更多的抽象与概括。思想涉及到陈述,清晰、准确地揭示和勾勒出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如果没有思想,人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就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更谈不上个性和人格魅力。

二、为什么教师要有思想

1、教师有思想是职业素养内在要求。·韩愈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传播思想;授业,就是教给学生谋生的技术与能力;解惑,就是解开学生人生历程中的困惑。其中传道是教师第一位的责任,故而韩愈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也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2、教师有思想是教学创新的需要。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从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创新的理念和行动。  

3、教师有思想是明辨是非的准则。有思想使得我们能够认清形势,分清是非,站稳立场,坚持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标准,从而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理论始于观察,但观察中渗透着理论

4、教师有思想是优秀教师的基础。有思想使我们变得更具有思想,更有方法,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升教学的艺术,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成为学生的“领航人”。  

教育,更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用自己明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提升教育的品质,用思想重塑教育行为,用思想陶冶学子心灵,用思想把学生引向成功。

三、教师应该具备的哪些思想  

有位学者说:“我们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教书的教师;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这话一语中的。教师应该做一个思想者,成为具有独立精神的人,直面问题,不为所讳,让“我美丽,因为我有思想”成为教师的主流意识和终生追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唯有此,教师才能充满魅力,才能有一种精神感召力,才能谱就出一首快乐、幸福的当代教育的和谐乐章。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窃以为,要想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应该具备和修养以下五个方面的思想:

1、要有学习的思想。所谓有“学习思想”,就是说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无独有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说“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自身“思想”的过程。“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丰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时空,提升理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思考能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中,如果觉得别人的成功经验比较好,适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就可以大胆拿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为我所用。就是他人的教训,同样也有借鉴作用,可以避免走弯路。为此,平时要学会向教育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特别要注重向学生学习,在学习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俗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不停地学,就能为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有反思的思想。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这里的“思考”主要是指“反思”。什么叫反思?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反思乃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14条指出: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想适应教育形势日益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经常反思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哪些教学环节还需加以改进?反思应当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即教学前应认真想一想怎样上好这节课,教学中如何把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果,教学后更要思考一下这一课的得与失、成与败等,把这些思考认真地记录下来,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不过,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完善课前教案、撰写教育日记、听后思等不失为好方法。

3、要有合作的思想。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又是协同合作的世纪。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合作的过程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接纳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好感,找到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成功。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会合作的学生。其实,在教会学生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应成为一种工作必需。那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时刻具备“合作思想”。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多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新课程实施中,一定会遇到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合作。“合作思想”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合作,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4、要有创新的思想。我们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也一定是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为此,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就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需要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构思新方法。也正如陶行知所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辟精神。”一个没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必然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要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改革,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我们知道,目前的新教材是开放的,处处有许多“留白”,这不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创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5、要有写作的思想。具有写作思想是成为一个有思想教师的重要条件。所谓具有写作思想,就是说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便于自己进一步反思,以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具有写作思想,是提升自身素养的需要,是共同研讨学习的需要,是用心品味自己的需要,还是梳理自己的思绪,使头脑变得井井有条的需要。现在很多教师,教学教得不错,可就是在科研上缺乏深度总结、力度思考。常有教师说,“写什么呀?”要知道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们善于从中汲取,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要写出你上课前的思考、上课时的感受、上课后的反思;要写出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表现及给你带来的感悟;要写出你的思想、你的学识、你的水平。只要持之以恒,坚持数年,不断的总结,经常地反思,你就一定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

四、教师的思想从何而来

教师的思想不是生来就有的,更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只有靠后天的学习实践和大量丰富的社会活动,包括教学活动才能获得。

教师的思想从教学实践中来。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教师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思想的来源,是推动教师思想发展的动力,是检验教师思想正误的标准。因此,教师要坚守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要热爱教育事业,如温家宝所言: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又如胡锦涛所言: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心无旁骛,行有恒专,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才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的思想从学习交流中来。牛顿曾说过: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师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多读一些书。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教育家的教师,必须从基础做起,扎扎实实的多读一些书。首先要学习一些教育大家、思想大家的著作,与这些思想巨人对话,从他们的思想中,我们可以获得促进我们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养料和阳光。肖伯纳曾说过:一个苹果跟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是一个;一个思想跟一个思想交换,得到的是两个,甚至更多。学校教育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孤立的行动,而是教师相互协作的行为,教师之间要加强交流,交流有助于激发灵感,产生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

教师的思想从自我反思中来。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具体到教师反思,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教师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经验型教师与思想型教师的重要尺度。

教师的思想从教学相长中来。《礼记·学记》中有一段名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陶行知告诫我们的教师:只须你甘心情愿跟你的学生做学生,他们便能把你的思想的青春留住,他们能为你保险,使你永远不落伍。 他还在《创造宣言》中还指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我们的教师也知道不耻下问的重要性,但往往做起来又觉得面子过不去,其实,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社会,真的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由于思想不同于经验,思想具有探索性、开创性,因此有思想的教师可能会超越自己所处的时空,可能会面临很多指责和不理解,并且可能在教育教学中遭遇很多失败,但思想的光辉不会因为失败而黯淡,相反,恰恰是失败又给了思想以发展的机会,有思想的教师是不断成长的,这一点是所谓成功而又固步自封的经验型教师永远都无法相比的。正如马克思所言: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有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有人说,教育是一颗树撼动另一棵树,教育是一片云撞击另一片云,教育是一颗心灵震撼另一颗心灵。那么我认为,教师是树,让学生“背靠大树好乘凉”;教师是云,让学生充满理想抱负;教师是心,让学生感到关怀和温暖。

第二、做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经说过:“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教师的第一智慧”。“师德是教师的第一智慧”的提法,反映了教育部长的智慧,师德可以理解为教师智慧的核心。教育的逻辑不正是这样的吗?因为“亲其师”才“信其道”,教育才能产生效果。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智慧?这是一个难于回答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师们,从理论基础、实践做法上,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科学依据或模仿对象。

一、什么是智慧?

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慧和规整智慧。创新智慧,可以从无到有地创造或发明新的东西。如策划广告设计软件动漫影视艺术等都属于创新类智慧产业的范畴。智慧已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己知彼就是取得信息,取得大量有用的信息,而后转化为理性的决策,取得战争胜利,这就是大智大慧。佛家也有句话觉行圆满,是指修行到高层,其觉性甚灵,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且悟性极强,行动处事圆满无漏,即是大智大慧。

人最优秀的品质有两种,那就是善良与智慧。智慧若是与善良结伴,那便是大智慧;智慧若是孤独前行,那就只能是小聪明。人生需要的是大智慧,而最忌讳的则是小聪明。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美丽,才有大人生,大人生才是至诚至善的人生。小聪明总有个性的弱点,个性的弱点总会造就人生的局限,小聪明造就的人生是支离破碎的人生。小聪明容易被聪明误,容易把春光看作秋风,用自造的凄凉来折磨自己。大智慧以善为本,仰观满天星斗,俯瞰人间烟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高山挺拔,草木景仰;大海辽阔,江河来归。有的东西看起来很小,其实蕴藏着大智慧。公路上的一方小碑,每隔1000米竖一块,它便成了里程碑,用里程碑来丈量历史,便有了划时代的概念;音乐家手中的那根小小的木棍,美其名曰指挥棒,指挥棒一旦被政治家注册,它便有了雄霸天下的含义;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因为被赋予了明确的色彩,交通就有了铁的原则。方圆规矩,全是人们用善意制定出来的,所以,它是大智慧! 

二、教师的五种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创造性的挖掘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是前瞻性的预测出学生的中远期发展趋势,并给予相应诱导使之成才的能力。一名教师应该具备五种智慧火花:从内容看,包括教育智慧的深刻、独到和广博;从方法看,包括教育智慧的启发、机智和绝招。五种智慧火花包括:教师的人格智慧;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管理智慧;教师的成长智慧。这就是一个干教师应该具备五种智慧火花。

1、教师的人格智慧 中国的早期社会,传统文化主导下,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追求的境界,读书人入不了仕,才去教书,做教师是读书群体中的末流,更是读书人的悲哀。至圣先师孔子,在仕途上没有发展,为了吃饭维持生计教一教别的孩子。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人教书做教师,成了庞大的社会阶层,成了一种职业,一种事业。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人类文明的角度看,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从奉献精神的角度看,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人格包括教师的境界、教师的治学。从育人的意义上看,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一代新人的人生境界也越高。如果一个教师,只能顺应教师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只是顺其自然,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教书是为了糊口,补课是为了酬金,高考是为了奖金,写论文是为了晋级等等,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自觉为学生的利益做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负责,所做的事情都是有道德有意义的,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教师整体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并且自觉为社会、人类的利益做有意义的事情,并明白其中的意义,那么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境界,即人类境界。

2、教师的课程智慧 。教师处理教材有三种表现形式:吃透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优秀的教师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这是教师的权利。首先需要充分“吃透”、“利用”这些教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句新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有些教师误解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结论还是需要尊重的。“吃透”意味着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有些教师他们“吃透”之后,甚至可以“背诵”教材,没有必要建议每个教师都能够背诵教材,但教师应该对教材有基本的了解和熟悉。“吃透”教材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利用”教材也可以显示为“整合”教材。整合不只是调整教材的顺序,而且将教材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利用”教材可以显示为“解读”教材,即教师引导学生尽量解释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补充教材实际上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只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教材。这种只“增加”不“减损”的处理教材的态度显得比较保守,也因而比较平稳、安全。在目前,我们提倡“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等观念,但“教教材”、“考教材”的传统,很难完全消失。“更新教材”是“补充教材”的一种形式。如果感觉现有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比较过时、落后或者不适合学生学习,就可以考虑另选教材替换现有教材。在传统的教材制度背景中,更新、更换教材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当今,市场上出现多种版本的教材和相关的课程资源之后,这种更新、更换教材已经不是新闻。能把课上简单了的老师就是了不起的老师。“简单”不是简单化,而是高效化、精良化、精巧化。把学问作深的教师讲出来的才是浅的,学问作的浅的教师讲出来的东西必然是深的。

3、教师的教学智慧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方式的变革。有一位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从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而是放手让学生抒写自己的性灵。有一次作文她让孩子们写自己的家庭,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只写了三句诗:妈妈像一杯酒/爸爸只喝了一口/就醉了。严格说这孩子只写了一句话。传统的作文评分标准是首先看文章的立意,其次看体裁,再看文章的章法。如果按这样的标准衡量,小女孩的作文当属不及格。但这位老师独具慧眼,她从小女孩短短的三句话中,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美,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家庭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气氛。于是在作文讲评时,把它当作范文进行讲评。小女孩得到了鼓励,从此爱上了作文课。假如这位教师按照传统的评分标准,将小女孩的作文一棍子打死,岂不是把一位未来最杰出的女诗人扼杀在了摇篮中?现代知识增长,已经不能单纯用“变化”来表达,应该称为变革,或者称为革命的变化。针对这种变革的特征,教学方式也需要变革。

4、教师的管理智慧。一个教师如果有课程智慧和教学智慧,他基本上就可以“上好一堂课”。但教师仅仅上好一堂课是不够的,还要有基本的管理智慧。教师总以为学生太小,没有经验,他们应该听从成人的指令,接受成人的安排。教师的这种怀疑与不信任,其实是所有成年人都具有的,往往是由于爱护他们才产生的。成年人经历了一些失败和痛苦,这些失败与痛苦转化为“人生经验”之后,他们会以“导师”的心态鄙视和教训儿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所有教师和家长的普遍心态。他们不知道,人的成长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儿童自己做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错误,甚至会遇到一些危险,但是,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学费。如果父母一直怀疑孩子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孩子的精神成长就会无限期地延迟;如果教师一直怀疑学生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学生就会成为精神的侏儒。他们可能善于服从、听话、俯首称臣,但他们可能缺乏自信、热情、勇气,他们的生命缺乏基本的活力与光泽。作为教育教学的管理者,要有乐观精神,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乐观的第一个指标是“宽容”。宽容是修养,不会对他人有太多的挑剔,也不会因他人不关注自己而喋喋不休地抱怨。乐观的第二个指标是“赏识”。不仅宽容,而且赏识,这是一个进步。渴望赏识是人性中最可爱的弱点。乐观的第三个指标是内心“宁静”而有“激情”而快乐地生活。人总是喜欢和那些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在一起。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把笑声带给别人的人,他就有一种能力,叫感染。喜欢把痛苦带给别人的人,他也有一种能力,叫传染。那么,这也是最高明的管理。

5、教师的成长智慧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锻炼,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终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这就是所说的教师行动。靠教师自身主动、自觉参与才能完成。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增强自我规划意识,使自主成长变为一种积极行动。教师的自我规划是当前教育中欠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多数教师不能有效的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自我规划应该包括阶段性目标、终结性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阶段、途径和方法。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职初教师、有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长内容和主题不相同,初职教师需要重视的是原理性知识,包括从事本学科教学所需要掌握的原理、原则和一般的教学方法;有经验教师侧重的是案例性知识,即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等等;专家教师他们拥有了更多的策略,其形成的核心是反思。不仅要把握自我成长每个阶段应该掌握的内容和途径,还应该进行积极的学习、观察和反思,把教育案例上升为经验,然后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人的教育思想。自我规划成长目标,还可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教师在制定自我成长规划时,还应了解影响自我成长的关键性因素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等。一般认为,促使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有五个,即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和教师个体。

三、教师智慧的学习与修炼

1、教师的四个等级。根据教师的治学态度,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庸师、严师、名师和大师。借用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讲的,人生的三种境界,来探讨教师四种治学态度。庸师。教师只知道教书,不考虑教人,既不研究前人的经验,也不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无所作为,如果说有教学效果,只能是误人子弟。形象地讲,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师。教师能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能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做学问成事业者,首先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全貌。名师。教师能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不惜一切地追求所思。以科学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如同亲人,有名气;他培养的学生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教师要对教育事业,有股百折不挠的痴迷劲,为它牵肠挂肚,为它时悲时喜,为它如醉如痴,为它无怨无悔,就是累瘦了也觉得不后悔。大师教师苦苦追求,不断探索,达到一朝顿悟,揭前人未揭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的贡献。对事理、对教学能变复杂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以创新的精神对待治学,关心学生终身发展,有思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比喻经过长期钻研,经过多年的磨练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事物,他能明察秋毫,别人比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贯通。这在难以解决之时,突然找到了答案是的心情。

2、什么样的老师最受学生欢迎。老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网上一度流传“最受学生喜欢的十种老师”不妨我们共同分享。一是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老师。这种老师往往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又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欢。按照他们的成长规律,给予他们改正缺点错误的时间和机会,不能一味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二是像母亲一样慈爱的老师。这种老师多为中年女教师,她们有抚养孩子的经历和体验,知道抚养一个孩子的辛苦,所以对待学生表现出关爱和耐心,体现出一种母爱。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和烦心事告诉她,而且在她那里,总是得到满意的回答和耐心的指点,所以他们对这种老师感到特别的亲切,也特别听她的话。三是像学生一样的实习老师。这种老师处于实习阶段,把所学的教育理论刚刚用于实践,没有受到教育世俗的影响。他们的年龄与学生很接近,大哥哥大姐姐,所以与学生很合得来。四是有宽容心的老师。这种老师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对学生缺点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给学生很好的印象。比如,一个学生上语文课画画,被语文老师发现后,老师指出他画画,选择错了时间和地点是不对的,同时鼓励他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口服心服,这个学生后来不但打好了知识基础,而且发展了个人兴趣和特长,很感激老师。五是热爱学生的帅哥老师。对长得很帅青年男教师,学生视为青春偶像,但有个前提就是跟他们合得来,是哥们,而且课讲得特好,学生认为他有本事,让人崇拜。痛恨那些动不动叱责甚至体罚学生的青年老师,认为他们无能,只会用武力征服学生。六是温柔的美女老师。欣赏年轻女教师长得漂亮,衣着得体,温柔大方,感觉这种女教师声音好听,讲课有表情,绘声绘色,上课很轻松,是一种享受。特别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对学生有耐心,知心姐姐。七是风趣幽默的老师。这种教师讲课往往用具体生动的事例引入新课,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在学生感到疲劳时,就会来几段风趣幽默逗学生快活,让学生乐学。特别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效率高。八是充满爱心的老师。老师特别关心贫困家庭学生,和离异家庭缺乏家庭温暖的学生。经常将没有饭吃的学生带到自己家吃饭,将自己孩子的衣服给没有衣服穿的学生穿。老师的行动深深地感动和感染着学生,使学生对老师无限崇敬,自然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九是以身作则,说到做到的老师。这种老师是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学生一下子难以做到的,从不强求学生。教学生做人,自己首先做好人。总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计划性很强,阶段性很强。十是真才实学的老师。这种老师并非有多高的学历,而是勤奋学习严谨治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备有一桶水。这水不仅是知识方面所要准备的,也是人格和魅力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具体的反映教师的道德观念、面貌和才智。这种老师本身德才兼备,要求学生品学兼优,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3、要善于变革求新。善于从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变。老师讲学生听,这是我们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基本学习方式,普遍反映掌握的比较扎实。在知识增长比较缓慢的时代,这样学习方式方法是合适的,所谓一朝学习,终生受用。但如今终生受用的知识越来越少了,生活中有用的知识,越来越需要不断的补充,而这种补充来自于自我学习,特别是积极的探索性的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知识变成探索问题。在学习中能不能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衡量学习成败的根本标准。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知识是目的,通过问题帮助掌握知识是手段;可是在现代学习中、学习知识是手段,能够运用解决问题是目的。善于从线性学习向T型学习转变。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思想方法基本是线性的,即擅长什么学什么,将来希望干什么学什么,所以高中就实行分科,分文理科、大学填报专业总是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知识分化明显,分支学科主导的情况下,这也很自然的选择。但是在知识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剧,处理综合问题更显重要的今天,要把自己培养成为T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交叉性人才,这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个巨大冲击。在变化中学习,能否在不断变化潮流中适应这种变化,这就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善于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普遍的学习观念是,读书是重要的学习,而且书要反复读,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这就是功夫。问题是,知识数量的膨胀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准确地说,是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和技术手段获取掌握知识。学会用现代信息手段,寻找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你会逐渐的发现,是否善于从网络上寻找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决定了你的工作岗位上的地位,收入和发展前景。现在可以没有电脑,但不能没有网络,我们一般的重要文件都存在网络上,而不是电脑上,没电脑没关系,但是一定要有网络。虚拟世界、数字世界、网络世界的作用正在逐渐上升。光的速度,海的容量,有了网络就有了一切,你不能学会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行吗?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懂得的东西再多,不会应用也白搭。理论要联系实际,理论要结合技术,理论要运用方法。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向技术转化的速度在加快,理论和技术的转化几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在新兴科技领域。善于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参加社会活动与学习有关系吗?太有关系了!在社会活动中学习知识,学习交往,学习人性,也学习思维方法。只有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在面对不同利益、不同观点、不同兴趣爱好,面对冲突和妥协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积极进取”、“运筹帷幄”这些品质和能力,才能建立责任感,真正锻炼领导才能,在公众活动中不陌生、不怯场、不退缩。社会活动只要不过度,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有益于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第一,社会品质与学习品质有许多是一致的,比如用心、自律、坚韧,比如整体性、分类、抽象、概括,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第二、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责任感,可以学习对事情结果的预料和判断,可以增加对自己个性特点包括优点、缺点和弱点的了解、增加自知之明,提高对自己规划的能力。

第三、做一个有素养的教师

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大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二是培养职业素养。前者比较容易被大家关注,后者可能不明显,但是对人的要求很高,它无时无刻不在,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道德层次和精神境界。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思想、有智慧,而且必须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

一、什么是素养

素养的基本概念。素养一词,早已有之,其意义也不难理解:,向来、平日;,修养。因而《现代汉语词典》视之为平日的修养。而修养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有二:一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一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这里显然应取前者。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是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的,向来、平日有一贯稳定之意,所以我们把素养解释为: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达到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稳定的水平。孙云晓如是说:素养是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观、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人的态度、对人的行为等起稳定作用的素养才能叫做素养。这种素养融会成你生命的一部分,是和人的态度、人的价值观、人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的,是近乎于本能的,是不需要什么条件、不需要外部压力、不需要别人的提醒,就会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地去做,这才能称之为素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能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源源不断的河水。教学走什么路,关键取决文教师,取决于老师的人文素养,教学素养,以及信息素养等。

素养的四个层次。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附中的康健校长在谈到习惯形成过程的不同层次时,对什么是素养做了形象对阐释:我一般用这样一个层次:信息、理解、行动、素养。所谓信息,就是人家告诉你的,像电灯摁了开关就会亮,这是信息。这是人家告诉你的,但是你理解了吗?比如,人家说红灯绿灯,你知道吗?知道,就是红灯停绿灯行。但你是不是真正理解为什么设置红灯绿灯呢?很多人并不知道,所以他们毫不在乎去闯红灯。到了美国,人家告诉你,这红灯是鲜血染成的。就是说很多人的生命换取了红灯的设立,遇到红灯必须要停。然后,你才知道红灯是这么样来理解的。理解不等于行动。很多人可能是理解了,但还是照样闯红灯。比如说,中关村闯红灯的,一半农民一半博士。所谓都是背着笔记本的,一半是用笔记本的,一半是卖笔记本的。这些人都闯红灯,在中关村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农民不理解就算了,但是博士能不理解吗?就是说,理解了不等于行动。但大多数人还是有行动的,一般见了红灯会停下来。可是到了晚上十二点以后、没有人的时候、当你特别急的时候,你会闯吗?你如果闯了,你充其量只是这次行动而已,但是你没有素养。素养不是一种简单的习惯,而是变成了你对社会公德、社会规则的一种理解,变成了你的一种生活的价值观,变成了你对待社会、对待别人的一种尊重。

二 、素养的基本内涵

1、素养的三种学说。先天禀赋说,人的素养是生理的、自然的、与生俱来的;基本品质说,人的素养是人的先天禀赋与后天素养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基本品质;基础动力说,人的素养是人的未来发展的主体可能性人的素养的基本特征是动态的、可变化、可塑造、可教育的。素养的内在性特征说明,人的素养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的个体的内化功能,“内化” 即 “化内”,人的心理和生理过程都有内化功能。素养具有差异性先天与后天均有差别因状态变化引起的素养差别,如人的素养在不同的生态、心态、位置、年龄、性别等不同状态下,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别。         

2、教师素养的新要求。---理论水平高、境界高、品位高;新---思想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工作有特色、有创建、有个性;全---素养全面、文质兼备、德才双优。关注思维品质,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情感的摇篮, 思维是理性的使者、创造的火花。思维品质是人的心理品质即智力品质。高尔基说,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财富,都是思维的结晶。积极开发创新思维,发展个性,开发求异思维与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特性与独立性。丰富想象力,开发形象思维与直觉思维,培养思维的新颖性、广阔性和跨越性。优化知识结构,开发抽象思维与理性思维,培养思维的系统性与深刻性、方向性与逻辑性、目的性与价值性。挖掘思维潜能,潜能是存在于人的身心之中的一种潜在的能量;思维潜能是人的最大的潜能,是最值得开发的一种潜能。

3、加强文化修养。文化是人类创造并能传承下去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群体特色、区域风情等诸方面的程序编制。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人的社会化;文化为人的社会化提供时代的软件。文化分为大文化层面,即表层文化--器物层,中层文化--制度层,深层文化--心态层;中文化层面,精神领域,理想、价值观、信念、道德、宗教,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小文化层面,       文化事业或文化企业。文化是社会文明的源泉,是教育发展的先导,是现代管理的工具,是团队凝聚的纽带。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品位,达到严肃而不拘谨,洒脱而不随便,亲切而不造作,风趣而不庸俗”的要求;待人有修养处事有分寸,管理有章法领导有胸襟。文化修养来源于知识的涉猎经验的积累、生活的磨砺实践的锤炼;艺术的感染环境的熏陶、道德的教化哲学的思考。

三、下功夫提升人文素养

教师,一定是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自身素养高低,对于学生的素养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差,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

1、关爱情怀——由衷而又终极。新形势所要求的师爱,与传统意义的师爱是有本质区别的。传统意义上的师爱,是非平等的、非双方情愿的,有强加之嫌、施舍倾向和功利色彩的。不正视这一点,我们就难以解答,为什么一些教师“为了学生好”而“不讨学生好”;一些教师会缺乏耐心,变相体罚学生。尽管他们也是“爱”学生的!而现在要求教师的爱,应该是一种由衷的、发自心灵深处的、指向终极的关爱。这种关爱,是建立在“人”之上的,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珍视、对“人”的终极关怀。因此,是民主的、平等的,无私而不带功利、原动而又无比高尚、自觉而又永恒持久的。在“人”的基础上,她至少还应具有三个要义:一是“同情”,对弱小者、落后者、不幸者的同情,特别是差生,教师不能歧视他们,遗弃他们;二是“宽容”,对幼稚的原谅,对过失的包容,对冒犯的宽怀;一些调皮的学生老是给老师惹麻烦,教师对他们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呵责、惩罚;三是“赞赏”,由衷地赞赏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都可造就,珍视他们的体验、感悟、潜能、智慧及他们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理解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会设计个性化教案,进行个性化讲解,布置个性化作业,安排个性化测试,就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闪光点。

2、文化底蕴——广博而又丰腴。教师的文化底蕴,一要“渊博”。传统上我们更注重“渊”,仅有“渊”是不够的,更应强调“博”,要成为“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二要“丰腴”。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的人文“血肉”。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不吸收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就无法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不汲取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无法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教师也无法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静和克制,把握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形成,就是教师跨越东西方文化经典所构成的桥梁的过程。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讲求实证精神的基础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背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和拿来。唯其如此,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没有了人文素养,缺失了人文精神,教师是绝对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的。因此,教师除了广泛涉猎,更要“整合”,自成一家,要形成自己对生命、对生活、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感悟、态度和信念。

3、时代感悟——敏锐而又深邃。教师的时代感悟,首先应表现为一种状态。它要求教师随时张开获取信息的触须,时政的、自然科学的、教育教学的……现实生活、当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应是教师视野所及的——这是一种生命的状态、生活的境界。教师的时代感悟,更应是一种悟性。表现为教师不仅要有信息的量增,更要有“悟得”。有个性化的、深刻的洞察和体验,反思和批判,感悟和思考;有理的启迪、情的激荡、美的浸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更应把握时代脉搏,感悟社会万象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时代发展出现的新事物。只有我们的教师敏感了,我们的教学才有新气象,我们的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才能得以很好的传承和光大,我们的学生才会充满创造力,生气勃勃,在新时代中茁壮成长!反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教书匠们必将成为落伍者。

4、心理素质—开明而又阳光。做教师不像社会上部分人错误认为是美的舒服的差事。我们的教师面对着发育不齐、知识能力素质需要提高的学生,学生有好学不好学、听话不听话之分,更有灿烂的阳光下,有阴暗的角落;和风日丽的天空,有乌云飘来的时候;好比巨轮航行在大海上,经常会遇到狂风恶浪的挑战;车辆奔驰在大地上,经常有高山大河的阻碍;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或善解人意,知书达理;或心胸狭窄、蛮不讲理;或愤世嫉俗、感情用事;或宽容大度、冷静沉着……这一切的一切对教师来说都可能遇到,我们的教师总是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经历中得到体验和升华。我们的教师不管遇到多少误解、委屈和灾难都不要生气,不要伤坏了自己的身体。因为教师心中装着的是老百姓的希望所在,人民的希望所在,国家的希望所在,做教师必须度量要大,谁叫我们是光荣的人民教师呢!因此,我们要尽力做到:平静一点不发火。心焦谋必乱。急躁,会对现实丧失科学的思考能力。遇事,心地平静是第一位的。心地平静了,脑子才管用。心热一点,脑子要冷一点,心热,脑子也热,就免不了发火。沉默寡言,暴跳如雷,兴高采烈,焦躁不安,这都是不理智的表现,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使自己冷静下来。冷静了,问题看得就清楚,处理的办法就多,方法也就更妥当。多想一点不莽撞。平静,是为了把自己从困苦中解放出来,解决问题,并不是置若罔闻,听天由命。心情平静下来后,要多想。要想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发生这件事?想是什么原因,目的是啥?还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用什么办法去处理?等等。绝不能陷在苦闷中,由着性子来,想到哪,说到哪,干到哪,到处去乱闯乱碰。沉着一点不慌张。一旦考虑成熟,就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去干。在干中须沉着,勿慌张,不动声色,要密切注视事态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处置,力争主动权。工作要积极主动,不能让人牵着鼻子走。要谨慎严密,要沉着周到,使敌人无所察,无空可钻,无隙可击,战而胜之。忍让一点不纠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能容人,干好工作,会有来自各个方面不同意见和压力,在不损害原则的前提下,采取忍让的办法。新账要谅解,旧账不纠缠。忍让,看来是防守,在某种意义上讲,又是进攻。他差,我们不能跟他一般见识,团结好也是一种本事。坚定一点不动摇。干革命碰钉子,遭打击,遇陷害,是常有的事。遇到了要想得开,因为这是现实社会。要坚持原则,讲究策略,咬着牙,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决不能灰心、动摇、退缩。 “世界上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要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灵,就必须放下各种心理包袱,使真诚、热情、谦虚、勇敢、坚定成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法宝,努力成为一个真正豁达的崇高而光荣的人民教师。

5、个性魅力——独特而又鲜明。教师的个性首先是独特。这种独特性,应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对材料独特的感悟、对教学素材独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多元反应独特的处置方法。其次是鲜明,如果说独特指向性质,那么鲜明指向强度,它将使教师的教学烙上个性印记,深刻而隽永。独特和鲜明将形成一种强力,一种风格,震撼学生,感染学生。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积淀的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多才多艺。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这样的教师是偶像,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超越的对象。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消沉,因为教师面对生活的态度可以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死气沉沉,因为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随时随地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气氛;在这样的教师面前,学生不会是别无长物,因为教师的多才多艺会引发学生对才艺的爱好与获取。 

6、生活情趣——积极而又多彩。某地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活动中,学生们如此描述自己喜爱的老师:“她温柔善良,多次带病为我们上课,使我们非常感动”、“她年轻美丽,经常因为为我们上课而喉咙沙哑,她是我们最喜爱的老师”、“他看似严肃拘谨,实则非常幽默,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欢乐”、“她的长相虽没有其他老师出众,但她浑身透出一股书卷气,我最喜欢她”……可见,学生喜爱教师年轻漂亮的外表,更喜爱教师内在的气质涵养、开朗活泼、幽默风趣。教师的生活情趣,应该是积极而又多彩的,具体表现为,一是富有童心,充满对新鲜事物的强烈好奇;二是开朗乐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的机智;三是丰富而多姿多彩,充满动感和蓬勃朝气;四是昂扬而奋发进取,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这是教师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是一种以前未被重视的、新的而又有效的课程资源。它将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导师,它将熏陶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本文参阅了网上一些文章的观点和内容,在此表示深深谢意!)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刘选启


刘选启文集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