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缘心曲 >> 流金岁月 >> 奋进的心路历程(刘选启)
    
  双击自动滚屏  
奋进的心路历程(刘选启)

发表日期:2012年4月23日  出处:原创  作者:刘选启  本页面已被访问 4344 次



Mountains 

奋进的心路历程

作者:刘选启

编辑:心缘之恋

Divider

我从大别山走来,本来就是一介草民。总结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从一个普通学生成长为一名县处级干部,都是在党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培养、同志们帮助的结果,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家人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无论是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还是转业回到地方从事行政工作,没有敢懈怠,能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总结思考一些问题,先后写了一些文章,有许多文章在报刊发表,近年来,更多地是发表在一些大的网站论坛上。总的感到,个人的成长历程是学习、实践、思考、提升的过程,既是用力劳作的过程,也是用心耕耘的过程,奋进前行的过程;既充满着酸苦艰辛,又充满着幸福快乐。

一、如饥似渴地学

学习说到底是一种修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说,人的一生总是与学习紧密相连,须臾不分的。人是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走向成熟的。学习的好差决定了一个人的走向,左右着一个人的成就。有人说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选择学习就是选择成功”,是很有道理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上下更大的气力,真正把学习当作人生常态,看作是生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将学习进行到底。一是要“只争朝夕地学习”,自觉做到“今朝有空今朝学,莫等明夕学不成”;二是要 “如饥似渴地学习”,把学习当作“饥时肉、寒时裘、孤时友、忧时琴”,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一需要,真正学进去,学有所成;三是要 “持之以恒地学习”,把学习当作终生的爱好,终生的追求,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首先要解决有书读的问题。没有书和资料怎么办,我的办法是“六个字”,即:买、借、要、下、抄、剪。“买”就是经常去书店,看有什么新书,看中了就买;“借”就是看到别人有好书,就想办法借到手,抓紧时间读,及时还给人家,“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要”就是到上级机关或经常发书的部门要,一般基层的同志找上级机关要书,他们的都会给的,又不花钱,只是多说几句求人的话罢了;“下”就是现存网络发达,网上有许多非常好也很实用的电子书、文字材料,凡是中意地就下下来学习收藏;“抄”就是看到文件、书籍上的好思路、好思想、好语句、好例子等,就是赶紧抄录下来;“剪”就是把书报上好的文章资料给剪下来,分明别类地粘贴在本子上,进行积累。这样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学、没有资料可看、没有书可读了。截至目前,我剪贴的报刊、抄录的资料、做的读书笔记大概有七八十本吧,经常翻一翻,同样感觉到它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学习要讲究方法技巧。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掌握了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比如,古人讲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总结的“带着兴趣学,学出兴趣来;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带着问题学,学出办法来;带着成果学,学出效果来”和“学习的兴趣在于学,学习的时间在于挤,学习的成果在于用,学习的体会在于悟”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就是要养成多读多看的习惯。“读”和“看”,是学习、是接受、是摄取成才信息量的主渠道。耐住性子看大文章,“逼”着自己,耐着性子,把文件和报刊上的重要的“大块头”文章看深看透;静下心来看那些所谓“干巴巴”的理论文章,像社论、理论研究文章等,虽然文章抽象概括,难以引起兴趣,静下心来细嚼慢咽,长此以往,思维的层次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提起神来看紧贴中心工作的动态文章,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领导和经济发展方式等,要随时追踪,从全局上把握,领会精神实质;抽点空闲看看优秀古典文章,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文学作品和诗词歌赋等文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同时,开会听报告要养成仔细听、认真记、随时想的习惯,把会议的精神实质,新的理念和提法,以及好的思路、语言、例子都记录下来,回去慢慢消化理解,并自觉运用到思想改造和工作指导中去。对于不懂和不理解的内容,要虚心向领导机关和专家学者请教,请他们释疑解惑,加深理解,需要使用时,可以经常翻翻本子,进行温习和回味,肯定是有收获的。如果懒于做记录的话,恐怕到时“传也没东西传、抄也无处抄”,处于尴尬的境地。总之。学习要带着兴趣学,学出兴趣来;要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要带着问题学,学出办法来;要带着成果学,学出效果来。学习的兴趣在于学,要有“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学习的时间在于挤,要有“海绵里有水只管挤”的精神;学习的动力在压,要有“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的精神;学习的体会在于悟,学习的成果在于用,幸福快乐和甜蜜都在其中矣。

重视向实践学习,读“无字”之书。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人的知识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个方面。有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知识,阅读和听来的占25%,自己亲身经历的占75%。读好无字之书,就要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就要向基层群众学习,以群众为老师,从基层汲取营养;就要向身边同志学习,吸收大家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头脑。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要学习一些机关和领导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学会“在舞台上唱戏”;机关工作经验丰富的要学习一些基层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向群众学习,学会“在大海中游泳”。做到讲话有知识含量,办事有方法技巧,写东西有思想、有层次。

学问永不会满足,学习无捷径可走,更没有顺风船可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人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学习亦然,越学越会感到知识的不足,越实践越会感到本领的恐慌。越不知足,就越要学习。在学习上,我们要像胡锦涛总书记要求的那样去做:“要下大气力地学,要只争朝夕地学,如饥似渴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坚持下去,就有收获。在这方面,我讲两个例子。一个是1986年我从探亲从老家湖北英山归队路过武汉时,在火车站新华书店看到一本《现代管理心理学》,很想买下这本书,但一摸口袋感到囊中羞涩。如果买了书,晚上到达河南许昌后就没钱住旅社了。尽管这样,最后还是下决心买了书。晚上在许昌后只好在候车室呆了一个晚上,因为除了剩下买去禹州市车票的钱外,就没有几块钱了。不住旅社,一二顿饭不吃不要紧,错过买书的机会就可惜了。只要是我看中的书,从来不问价钱多少,都悉数购买,决不小气。另一个是1987年3月,爱人生小孩,我在家照料她。有一次,我一边给她做饭,一边看刚买回的一本新书,结果因看书入迷了,把正在做的鸡子面条给烧糊了,直到闻到糊焦味才发觉,弄得妻子又气又好笑,自己也感到不好意思,直说“对不起”!毕竟一只鸡子值不少钱啦,让人觉得有些可惜。尽管如此说,但这种事还是发生过好几次。说明学习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投入、一种专注,甚至是一种痴迷,不然就学不出真东西,学不出什么效果,也饱尝不到学习进步的幸福和快乐。

二、翻来覆去地想

读书离不开思考,思考促进能力提高。古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读书不能读死书,死读书。用力工作仅能及格,用脑工作才能优秀”。遇事问个为什么,这是我们养成思考习惯的首要环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问题的深度决定抓落实的力度。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告终。

读书学习关键在多问多思。学问、学问,学贵在问。多问必定多获。道理很浅显,但有的同志却不习惯,缺乏问的紧迫感,存有问上级“怕露底”,问下级“怕掉价”,问同级“怕矮人三分”,问群众“怕人笑话”的想法。要做到多问,必须从怕问中跳出来,确立不耻下问的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问就要问个明明白白,问就要问个透透亮亮。如果看了问了而不去思,就难以在脑子里留下东西,最终是学而无获,或收效甚微。为什么在同等条件、同一时间、同看一篇文章、同开一个会议的情况下,有的人学到不少精华,而有的人却什么也没学进去,就充分说明看书听报告用不用心学习思考,其结果是大不相同的。总结前人经验,在“思”的问题上要做到“三个善于”,即善于逆向思维、善于向纵深思考、善于发散性思考。就是多向的思、辐射性的思,由一点思及一片。由点及面、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会做事又善思考,既会观察发现问题,又会思谋解决问题的办法;既会提出思路,又会提出办法。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就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因为总结的过程,就是思考、提炼、升华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就是寻找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总之,我们要通过学习与思考,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思维方式由微观向宏观转变,工作方法由适应局部向适应全局转变,性格秉性由急躁向沉稳转变,决策能力由单一向综合转变,知识水平由书本向运用转变。

对问题的思考只有进入一种如醉如痴的状态,才能思出精髓。比如,1994年3月,为了写好《中国青年报》组织的“正常与不正常”问题的讨论稿,中午在澡堂洗澡时,自己在水池里轻言细语地念道“正常与不正常”,不想让其他同志也受到感染,大家出来时也跟着念道“正常与不正常”,不时还传出笑声。功夫没有白费,我写的“不平常相随”被报纸采用。有一次在机关饭堂吃午饭时,还在想着一篇稿件的路子,打着“腹稿”。结果吃完饭,没有在饭堂洗碗,而是端着碗筷直接去厕所了,直到战友们问“你怎么端着碗筷上厕所来了?”才知道跑错了地方,你说人家能不笑话吗?还有一次,跟着师政委和政治部主任到郏县坦克团去总结一份基层建设方面的经验材料,快到吃晚饭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标题没有研究出来。饭前,我到操场边转边想那个小标题,等我想好去饭堂时,大家都在等我,说不知道我干啥去了,不好意思让大家等了好一会。

还比如,我转业回地方工作以后,对分管线上的工作尽快熟悉情况、理清思路、进入工作、打开局面,我特别注意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比如,2006年,我分管计划生育工作后,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所在八个乡镇(办事处)的地理环境、领导的姓名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他们理出了工作思路,并把这些要素堪入其中,让大家既感到新鲜又便于记忆。如区里分管计生工作的领导、计生委主任都是姓刘,就形成了区里的思路目标是“以三刘的水平、创一流的业绩”,几乎全省都知道。“三刘的水平”有两层含义,一是说聚集三个姓刘的水平,二是说即使我们的水平是三流的,但最终都要奋发努力,创一流的业绩。经过几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创上了计划生育“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区”。如马庄街道办事处的书记叫连超,主任叫赵全方,我给他们理的思路是“以马不停蹄的精神真抓实干,以全方位的标准连超省市先进”,巧妙地堪入了马庄和书记主任的名字。

对一些疑难问题做到刻苦钻研,锲而不舍,不找到答案誓不罢休。如有个谜语的谜面是“山中有一兔,兔大无边;不是山中夹兔,而是兔中夹山”(打一字)。这个谜语难度较大,很多人猜不出来。我就不信那个邪,非要把它猜出来不行。结果想了整整一个晚上,才猜出谜底,你不知道当时有多激动。还有个谜语的谜面是“两条蛇二十一斤半”(也是打一字),也挺不好猜的,硬是下了一番功夫琢磨,才猜到谜底。因为这两个谜语都涉及到许多知识,如天干地支、易经八卦和古今计量单位等,没有一定的知识面,没有一股子钻劲是很难猜出来的。还有一道数学题“有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和是13,如果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相换,新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大27。问这个两位数是多少?”如果你学过代数,特别是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话,答案就不难解了,假若没有学过代数的话,也能找到答案,但那得冥思苦想,费上一番脑筋才能解决问题。

工作中还注意总结一些好懂易记的“四言八句”,让大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如:“讲话看思路、办事看能力、交往看层次、落实看效率”的“四看”;“正课时间好好工作、业余时间好好生活、闲暇时间好好娱乐、关键时刻好好拼搏”的“四个好好”;心胸更开阔一些、为人更圆融一些、处事更周全一些、工作更主动一些、责任多担当一些的“五个一些”;宁可自己作难也不叫别人作难、宁可自己挨批也不叫别人挨批、宁可自己损失也不叫别人损失、宁可自己委屈也不叫别人委屈的“四个宁可”等,都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三、连续不断地写

“光看不写眼高手低,光写不看进步很慢”。写是一个人的基本功,我们常说“这个人不错”,多是指他会写点东西,有“几把刷子”;说这个人没啥道道,通常也觉得他笔杆子不硬。读书,可以使人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人生不再孤独;思考,可以使人精神不再空虚,生命不再苍白,人生不再无奈;而写作可以使我们的精神更加专注,生命更有意义,人生充满希望。写好文章,也需要学识和生活的积累,只有在写作过程中,把外在与内在、经验与幻景、感性与理性融合一体,才能在一个时空中得到完满的呈现。我很佩服有些领导干部他们坚持写作,而且写得有新意、有见地,时常有作品见诸于报刊,自己也从中感到了压力,也下决心跟他们一样多写点文章,能在报刊上发表。其实,我们有很多的灵感、思绪与认识稍纵即逝,不把它写下来就再也寻不回。所以我经常对自己说:用笔记录自己的每一天吧,哪怕是一句话、一段情。只要我们工作、生活得精彩,我们就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文章!

写作要克服 “四怕”和“四个不要”心理障碍。要克服怕写,不敢接受任务,担心写不好;怕改,写不好领导会有看法,不仅要重写,还要反反复复;怕用,担心别人吹毛求疵,出洋相,招致麻烦;怕苦----写作是一件苦差事,需要牺牲时间和精力的心理障碍。我们不要在领导不重视使用文秘人员时你也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要在别人不重视文字材料写作时你也不重视文字材料的写作,不要在别人不重视见报见刊时你也不重视见报见刊,不要在别人不重视下功夫写文章时你也不重视文章的写作。消极的思想障碍必然影响我们拿起笔来写作的积极性,左右着写作质量的提高,需要端正态度,克服改正,积极行动起来,投入到总结思考和写作的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

写作要做到“四要”、“四个善于捕捉”。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做到“四要”,一要敢于写、敢于投。勇于承担任务,大胆地进行写作。不要把写看得太神秘,不能有自卑感。万事开头难、敢写就不难。抱定“写不写、投不投是我的事,采用不采用那是编辑的事”,只要写了、投了就不会白写白投,相信总有一定的回报。二要不停地写。写东西的同志有个共同的感受,有什么灵感必须立即记下来,过了那一会儿就想不起了,一停笔就懒得动笔,所以写作要有点马不停蹄、连续作战的精神。三要马上写。俗话说“过了这一村就没有那一店”。说的就是灵感的闪现,思想的产生有时是瞬间的,应该立即记述下来,不然就会时过境迁,瞬间即逝。对好的信息、线索,要趁热打铁,立马动笔,一放一拖就凉了,冲动少了,灵感也没了,到时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四要逼着自己写。铁人王进喜说过,“井没有压力不出油,人没有压力轻飘飘”。同样,写作没有压力就出不了好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水平是逼出来、压出来的。要逼着自己坐下来,抽点空闲,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发出去,就有见诸报刊的可能,就能提高命中率。只有多写才能出东西,不写永远出不了东西,更谈不上写出有质量的东西。1983年7月,我被选送到信阳陆军学院机关政工队学习。一到队里就感到了压力,觉得谁都比自己强。只有只争朝夕地发奋读书,才能迎头赶上。于是,我开始研究心理学、新闻报道和机关政治工作,并利用空余时间写文章,不断地向原武汉军区的《战斗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大众心理学》杂志、《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杂志投稿。在校两年,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20多篇,为所在班集体争当先进做出了一定贡献。学院的广播站经常播发我写的广播稿,因此许多人都知道我,还结交了不少朋友。“四个善于捕捉”:就是善于从重大决策和重要活动中捕捉有价值的写作信息,比如,领导的重要讲话,工作的重点难点等都是我们写文章的重要依据。如,“把冷板凳坐热”、“干工作要干出一点文化来”、“人不能无所畏惧”、“创新的结果是解决问题”等,都是我们写文章的好观点。善于从各种重要会议和培训中捕捉有价值的写作题目,注意抓新点、抓热点。比如,有个会议上领导讲 “形势逼人、任务压人、工作累人、稳定焦人、结果不丢人”,每一句话都可以写成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化。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捕捉有价值的写作线索,注意抓亮点、抓典型。比如计生工作方面的性别比治理、流动人口管理、村居民自治,档案局工作的为社会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档案员队伍建设,文化工作的农村书屋、社区文化娱乐活动等,都可以进行研究,写出文章来。可见,我们不是没有东西可写,关键是我们没有去思考、去提炼、去写罢了。善于从发生的突发事件和问题中捕捉有价值的写作问题和焦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供人们参考。

写文章不仅仅是一件“苦差事”,也有许多“快乐的体验”。我在实践中总结出写文章的好处是 “四个有”,即:有苦有乐----苦中有乐,先苦后乐;有难有易----先难后易,由难变易;有忧有喜----劳心费神,见刊即喜;有失有得----失去越多,收获越多。从我个人来说,的确感受颇深。可以说,写作的过程既是漫长、艰苦的提升的过程,也是提高知名度、获得幸福快乐体验的过程;由开始的“火柴盒”到后来的“豆腐块”,再到现在“大块头”,以及编印成书,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只有身在其中才有真切的感受。自开始写作以来,大体上有近2000篇稿件见诸于报刊和网络媒体,其中有14篇文章被《求是理论网》、《政工导刊》、《基层政工通讯》、《中国德政管理》等8家媒体评为优秀文章,2010年还被《求是理论网》评为“优秀作者”。2012年,“务实发展关键在实”分别被河南省宣传部评为第三届优秀网评文章、平顶山市宣传部网评文章一等奖。我的第一本言论集《小草放言》,由原人民日报社社长、原总政宣传部长邵华泽题写书名,已经蓝天出版编印付梓,上半年有望出版发行。由此可见,心血不会白费,付出就有收获,有价值的作品终究是会受到社会承认,读者认可的。

四、倾心尽力地传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而搞好“传帮带”便是这种关心帮助支持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正所谓“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做到这一点,需要两个方面的精神。一是年长一些、有一定特长的同志,要有诲人不倦的精神,以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度的责任心,甘当人梯,热心做年轻同志的良师益友,把自己的思想业务能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志。传要传思想、传作风、传技能,特别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作为年轻一些的同志,要有虚心好学的精神,真心实意地向老同志学习请教,甘当“小学生”。学要学精神、学方法、学精髓,学为人处世和做事的真本领。“传帮带”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工作方法。这里的“传”是指传授、传承,“帮”是指帮助、帮教,“带”是指带领、带动。说到底,“传帮带”是思想与行为上的传、帮带,是对工作情感与志趣的传帮”,是创新意识与竞争意识的传帮带。总之,“传”要传出智慧、“帮”要帮出成长、“带”要带出文化。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责任不仅仅是自己做好就可以了,而且要关心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们也获得进步,才是算是真正尽到了责任,特别是身处领导岗位的人更应该之样去做。“给人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想教给同志们文化知识,自己得首先学习好、准备好,才不至于误人子弟。基于这种考虑,无论是我在当指导员、教导员,还是在机关当科长,在地方当副区长期间,尽其所能地去帮助大家,尽力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传帮带,让更多的人成长进步。

我在部队当指导员和教导员时,就注重对干部战士的培养教育。为了给战士们讲好课,补习文化,给他们多传授一些知识,坚持做到认真备课、讲课。除了完成正常的政治教育外,还利用节假日和晚上的时间开办了书法、新闻报道培训班,有50多名干部战士参加了培训。经过两年的培训,有些干部战士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其中有两名干部调到团政治处工作,有5名战士退伍回乡后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有6名战士被提干或转为志愿兵。我在四连当指导员时,每逢星期天,团营报道组的报道员们,骑上自行车跑六七公里到连里和我一事一起研究报道线索、修改稿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94年,我在师政治部组织科当副科长,年底老兵退伍时,我在173团三营七连蹲点,有天下午我给全营的官兵讲学习和择业问题,天忽然下蒙蒙雨,但没有人退场,坚持听讲两小时,当时团里的副团长阮超英同志也和官兵一道听到底,着实让我很感动。战友相逢时,我的职务人家记不住,但都记得我给他们讲过课。在师政治部当宣传科长和组织科长时,为了帮助干事们尽快提高业务能力,我坚持每周利用一个半天和一个晚上的时间,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文件、经典材料,研究经验、事迹、讲话和信息、言论的写作方法与技巧,采取同一命题大家出思路、分开同时写作、一起讨论修改的办法,促使大家学习提高,收到了明显效果。当时,我们科里的同志人人见报见刊。科里还给每人订三份与业务相关的报刊,供大家阅读,一个月组织一次学习体会交流,逼着大家学习思考,提高素质。现在,我们科里的干事调到军委总部机关工作的5 人,而且都是师级干部,在军区、省军区机关工作的6人,都是团级以上干部,着实让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后,仍然不忘人才的培养和推荐。近几年来,分管线上的干部被提升为副县的1人,正科的6 人,副科的11人,有的还直接进入区委和政府机关工作,关键就得益于抓学习、抓帮带、抓推荐,他们具备了较好的能力素质。平时,我注意做到开会认真讲话、培训认真讲课、谈心交流讲真话说实话、批评帮助不留情面。每次开工作会议,我都注意给他们讲思路、方法,以及有意识地传一些知识,开阔一下他们的眼界,特别是养成一种学习思考的习惯;还有意识地给他们灌输一些科学理论和革命道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之走好人生之路。遇到机会就积极向领导和组织部门推荐,尽量让他们有好的发展和进步,不让他们落伍掉队,无所作为。重视对秘书的培养与使用。近几年,先后有6个秘书跟我一起工作过。我对他们要求比较严,下基层让带着他们,回来让他们写调研材料;讨论先请他们先发表意见,一起理路子;材料和他们一起讨论修改;有时还出好路子让他们写,亲手帮他们修改,讲清为什么这样改;他们写的东西不管我用不用,但我都要让他们认真去写,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感悟提高。久而久之,他们的写作能力、办文办会的水平就得到了提升,有的还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有机会就向上级机关推荐,得到提拔任用。6人中有1人调河南省档案局工作,有3人被提拔重用。

五、持之以恒地炼

读书学习、思考和写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终身“修炼”,决不能时紧时松,一日曝十日寒。要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养成,在重大任务中摔打磨砺,在学习典型中升华提高,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修炼。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拥有一切,人生是一串困难的选择。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是自己惟一的船长,必须学会选择。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必须认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有人说得好:用中庸拒绝极端,用理智反对片面,用务实发挥影响,用冷静掌控抉择,用学习累积经验,用自觉端正态度,用真心追随智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寻找适合自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发展道路上一路走好,活得精彩。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拥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心:态度积极、乐观面对人生——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远离被动习惯、从小事做起——冷静辨析而不轻信他人,主动影响事情而不是受事情影响,有主见而不盲从,积极尝试而不退缩;对自己负责、自己把握命运——积极主动抓住命运中自己可以选择、改变和可以最大化自身影响里的部分,勇敢面对人生;彰显个性、形成风格——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我们成长的最大敌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充分准备、把握机遇——在机遇还没有来临时,就应事事用心、事事尽心,使自己具有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同时注意“以事为本、以人为先”,掌握足够信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勇气智慧,追求成功,真正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优秀传统文化大典《大学》要求我们,要达到“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境界,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要懂得做人、做事和做官的道理,秉承做人的道德品质,有好的文化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心中想着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公仆和“学生”;力求把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好,追求极致,创造一流的业绩,做一个“做事,人人需要你,做人,人人喜欢你”,“不要金杯银杯,只要群众的口杯”的人。

读书学习、思考和写作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能在改造主观世界、指导工作实践上见成效,这就必须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具体说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化”。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理想信念的坚定源于思想上的清醒,思想上的清醒源于不间断的学习。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各种“杂音”、“噪音”时有出现。我们必须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科学真理来追求、作为政治信仰来确立、作为行为准则来遵循,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精神支柱不倒。自觉做到与党在目标上同向,在思路上同轨,在行动上同步,决不离心离德,自行其是。每年我都要利用自己学习的成果,下到乡镇、办事处,包括一些村和社区,给党员干部上党课,交流学习心得,端正对社会、对事业、对人生的认识。比如我给讲的“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八个新亮点”的党课,大家都反映说讲得好。转化为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端正人生态度,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交往观,走好人生路,干好自己的工作,实现理想抱负,有一番作为。在人生态度上还要做到“两点”,即对别人宽容点,对自己潇洒点。宽容,是人性的一部分。“以爱已之心爱人,以责人之心责已”,多些包容,多些理解和同情。我们拥有了宽容,就学会了原谅,就懂得了谦让,也就有了秩序与和平。端正人生态度,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尤其是能够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诚恳接受组织和同志的批评帮助,不断提升自己的形象。转化为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战胜各种困难、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有了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没有攻克不下的“堡垒”,就没有战胜不了“敌人”。良好的精神状态,来源于知识的不断积累丰富;来源于对形势的正确认识与把握;来源于理论和知识运用取得成果后的真切感悟。社会接纳了我们,自己虽不能力挽狂澜,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但起码要顺应潮流,不能给社会添麻烦、惹乱子;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自己虽不能“精忠报国”,但起码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党指向哪里就冲向哪里;人民群众哺育了我们,自己虽不能“涌泉相报”,但起码要心里装着群众,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自己来到人世间,食人间烟火,享天伦之乐,起码要像个人样,不能枉活一生。正是古人所讲的那样:“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取得成绩把功劳记在大家的身上;出了问题自己多担责任;有了好处多让别人,有的麻烦自己揽过来。不能让名疆利马绊住了我们的双腿,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只有“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才能“享其乐、享其荣”。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团体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并不神秘,别人没有搞出来,你搞出来了,是创新;别人起了个头,你有发展,是创新;把历史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成功地加以综合运用,也是创新。一个有头脑的人,要在环境欲变未变之时,见微波而知必有暗流,闻弦歌而知其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假若对时代变迁视而不见,迷迷糊糊,必被时代抛弃。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加强学习、认真思考、深入调研中拿出破解发展难题的思路和举措,在抓好落实中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学习思考和人品修炼上要有“四感”,即:有一种“等不起”的危机感;有一种“慢不得”的紧迫感;有一种“坐不住”的责任感;有一种“差不行”的成就感。实践也反复证明,学习思考和写作虽然“难”,只要思想重视,工作到位,抓好落实,再难也不难,再难也是易;学习思考和写作虽然“苦”,只要思路清楚,作风扎实,难点棘手问题得到解决,那就会苦尽甘来,再苦也是甜;学习思考和写作虽然“累”,只要紧紧停靠大家,方法得当,勇于攻坚克难,目标得以完成,成绩受到肯定,再累也是乐!这几年,我结合工作实践写的《客观辩证看问题》、《创新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干工作要干出一点文化来》和《善于把冷板凳坐热》等体会,被多家媒体采用,不仅为大家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借鉴,也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区人大   刘选启


Divider

刘选启文集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