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心海拾零 >> (环佩的女子)丽江的柔软时光
    
  双击自动滚屏  
(环佩的女子)丽江的柔软时光

发表日期:2011年11月28日  出处:原创  作者:环佩的女子  本页面已被访问 3478 次

 

 

 

 

 

 

 

 

 

 

 

 

 

 

 

 

 

 

 

 

 

 

 

 

 

 

丽江的柔软时光

 

 

环佩的女子

 

时间是有刻度和硬度的。然而,在丽江的时光却忽而变得柔软起来,时光也不再飞奔着脚步,它变得很轻盈,悠然。阳光也忽而懒洋洋了,它漫不经心地轻移它的细步,在点点细细的光影斑驳里,轻吻着古镇湿漉漉的石板路,轻灵飘逸的檐角,甚而古镇人脸上绽开的花……

 

如果比之于西藏的苍茫、大气,恢弘,那么丽江是小家碧玉的;西藏有着虔诚圣洁般的宗教情怀,让人的灵魂经过圣洁般的洗礼,而丽江是温柔而多情的,它根植于生活又情迷于生活,用那股子痴迷生活的艺术劲打动着你,它浓浓的生活味儿几乎体现在每一件迎面而来的小物什上,可以说丽江是用来抚慰生活的,它犹如流自玉龙雪山的清澈的小渠里柔柔的水草,柔柔的却能抚平你多褶的心……

 

束河的诗意

 

束河古镇的模式沿袭着大研,仍然能保持着一些当初的模样。房屋沿水而建,对于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要在这古镇识别方向亦很简单,人们指路时,不再分东西南北,不再分左右,只叫你顺水而上或而下就可,你若进镇,只需顺水而上,若出镇则反之。对于我等方向盲的人来说就再简单不过了。这样的指路模式,也只有丽江和束河才有。

 

束河离丽江城也就2元钱的路程,到了束河古镇的门口后,可自个沿着清澈的溪流而上,直至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也就把这古镇玩完了。古镇虽小,却小得玲珑雅致,诗意盎然。先说那水边的家家店铺,外观上古色古香,青砖古墙碧瓦飞檐,古朴的窗棂,充满艺术小资味及民族风情的招牌,四扇对折门前悬挂着大红灯笼,门前又点缀着些生意盎然的花花草草,门里边摆着的全是一些民族的工艺品,服装,刺绣,木雕等,游人也忽而被古镇所同化了,姑娘们穿着的多半也是五颜六色的当地服装,不注意细看,迎面飘来的长裙摇曳的女子以为是当地的妹妹,细看却是正儿八经的游客。女游客们似乎一下子就改变了自己多年的着装风格,也被这轻灵飘逸,自由自在的裙裾所感染,非得穿着它摇曳生姿才表示自己身处古镇似的。

 

古镇古色古香的房舍,蜿蜒流动的清幽的碧水,使古镇本身就有了一层生活的诗意,依水傍山,空气中又多了份都市里难得的清意,甚至在炎炎夏日里亦很清凉,这一切使得整个古镇让人看了就不想走,于是有好多慕名而来的人留在了这里,而他们亦同样为古镇增添了一份诗意。古镇除店铺之外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客栈了,这里的客栈似乎集中了所有的创意,它们一个赛似一个地比美。单看这些客栈的名字:柔软时光、梦画、小破院、初见,德拉姆等就已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情调。你轻轻地推开院门,不会有任何一个院落会让你失望,这里似乎集聚了所有的艺术家,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布置庭院的创意挥洒到了极致,商业的味儿淡了,这里或精致或古朴的艺术情调让你留连,让你忘返。

 

也许每个人心里总存有一番对生活的诗情画意,但这份诗情画意往往离现实生活很远;然而在束河,这份诗情画意几乎随时可见于每一个看似平淡的庭院里,每个院子里总晕染出一份禅意般的清幽;也许当初的原住居民纳西人骨子底里就有着这份浪漫情怀,方能构筑出这样一个古色古香、如梦如画的古镇。

 

丽江的魅惑

 

“人类之卵产生于天,孵化于地,化育于水。”这是纳西先民对人类蒙昧时代原生形态的认识。

 

“纳西族人在丧礼中要为死者送魂,把亡灵从家里一站站送往祖先居住地,这条送魂路线实际就是纳西族先民的迁徙路线。”

 

我从丽江博物馆里的文献中摘录到了这些叙述,也许这能解答丽江古城的选址及何以丽江古城处处皆是碧水环绕。丽江古城在很大的一块开阔地上,躺卧于群山的环抱之中,它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丽江古城所在地也叫大研古镇,它其实就是放大了好几倍的束河,然而它少了束河的几分诗意,却多了几分魅惑;丽江古城其实已沦落成了一个商业城,只是借了古城的招牌,很有几分“挂羊头,卖狗肉”之嫌。最能体现丽江的喧嚣的是酒吧一条街,到了晚上,震聋发馈的音响传出了酒吧歌手或磁性或性感的歌声,渲染得更多的是一种性灵的放纵,从这自由不羁的歌声中把原本的自我解放出来。灯火通明的丽江古城成了不夜天,很有一番灯光浆影里的秦淮河的艳俗与脂粉气。如果说束河是一位不施粉黛清丽脱俗的女子,那么丽江古城就是一位施了重重的脂粉看不出原貌的女郞,虽有古城的原貌,无奈承载了太多的游客,在商业潮与旅游潮的裹挟下,古城似乎在喘着粗气地勉力支撑着。

 

在丽江古城里,你是很难觅到一处清幽之所了。大雨过后,古城似乎可缓口气了,它清洗了一天下来游人留下的痕迹,也象洗去脂粉后的女郞原本清丽的面容。你如想寻访一下远古纳西族原住居民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的诗意,你得起个大早,在古城将醒未醒之时,清寂的石板路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旁边的店铺紧闭。这时,在氤氲着的湿意里,古城才呈现出了它的原貌:它依然很美,美在蜿蜒流动的碧水带来的灵气;美在碧水边依依的杨柳传出的一份多情;更美在古城人家古屋小桥流水般的诗画生涯,试想想门前屋后,碧水蜿蜒,清澈灵动,晨起,掬一湾碧水濯面,可洗菜可涣衣,而小渠中的水永远清丽自行净化。如此一幅天然诗意的生活画面想来就让人心头柔软……

 

   (泸沽湖全景)

 

泸沽湖的浪漫

 

泸沽湖离丽江215公里的车程,一路上转过丽江至宁蒗彝族自治县十八弯公路之后,沿着金沙江,层层向大山的腹地挺进,莽莽大山绵延不尽,如果说呆在丽江城里,是安享着丽江的小家碧玉的温馨的话;那么此刻则是忘情地投入到大自然雄伟宽阔的怀抱了。

 

我一路带着对神秘的摩梭女儿国的向往与好奇,带着一种探究似的心态来观望着一路所见。“世上只有藤缠树,哪里有树缠藤?”没有藤缠树的缠绵,却有着更为自由的浪漫,先是阿注(小伙子)看上了心仪的阿夏(姑娘),走过长长的走婚桥,夜半时分,来到阿夏的花楼下唱起动人的情歌,阿夏认可了阿注之后,便用婉转靓丽的歌喉回以多情的情歌,得到了认可与回应的阿注,兴奋地爬上了花楼,阿夏打开花窗,阿注从花窗外爬了进来,与心爱的阿夏相拥,阿夏便在花窗旁挂上了阿注的毡帽,表示名花已有主。而第二天,被阿夏认可了的阿注就可堂堂皇皇从正门出入了。

 

摩梭人家庭中地位最高的是祖母,因而围成四合院式的摩梭人庭院朝西的房屋就是祖母房,祖母房中靠近门边的是祖母床,床边就是一火塘,供奉着火神,令我很受震动的是祖母床对面的那间生死房,在摩梭人的信念中,生和死都来源于同一处,生死房的门只有在女人生孩子或家中有人离世时才开启,女人在生死房里生孩子寓意着生命的来,而老人过世时,肉身也停放在生死房,寓意着生命的去,摩梭人把生命送回到他来时的地方。我感动于摩梭人朴素的生死观,对于生命的来去,淡然处之。摩梭人崇尚火化,火化时,如死者是女性,柴火的塔高为19层,如是男性则是14层,这一点显示了女儿国里女性的地位尊于男性。

 

“我没有爸爸,我只有舅舅。”这话的由来缘于摩梭人家“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兄弟姐妹是不分家的,兄弟担负着抚养姐妹的孩子的义务,而兄弟的孩子也是由走婚的女方家的兄弟所抚养,因而会有这么一句话。并不是说他没有爸爸,只是抚养他的更多的是舅舅。在整个摩梭人的村落中仍有80%的人在走婚,走婚的男方白天在自己家里干农活,夜晚才到走婚的女方家居住。走婚的持续是由感情来维系的,如双方没有了感情,走婚就结束了。

 

摩梭人的日历一年有10个月,每月有36天,余下5天时间不是用来劳作的,是用来尽情地玩的,是让摩梭小伙与姑娘在篝火晚会上尽情地跳的,是用来在美丽的泸沽湖畔情人树下尽情地谈情说爱的……

 

也许是在这样清澈、这样美丽、这样温柔多情的泸沽湖畔才滋生了摩梭人自由浪漫的天性,才会有这么一种顺应感情而生顺应感情而灭的走婚制度。我想起黑格尔的那句哲理名言:“一切存在的皆有其合理性。”围绕着美丽的泸沽湖而居的摩梭人家本来就生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他们与眼前美丽的湖光山色和谐共存,相依相息,世世代代绵延不绝。在这神秘而多情的女儿国度,祖母慈祥的笑纹统领着一切,女人用大爱维系着大家庭,用大爱来拯救着众生,女人本就是生命的缔造者,以女人天性中本来就有的爱与柔维系着的家族的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美丽的沪沽湖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环佩的女子
发表人邮件:apple8848325@sina.com发表时间:2011-11-28 1:17:00
谢谢心爱, 这么晚了还不睡?一定在编辑文章吧。辛苦了。
发表人:心爱
发表人邮件:414033398@qq.com发表时间:2011-11-28 0:44:00
多么详细的描述,让我已经身入其境,意有所随,十分欣赏。好久没有看到你,今天能品读你的作品,很是兴奋。流连忘返......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