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散文情怀 >> 情感人生 >> 谈谈读书(犬耕牛吠)
    
  双击自动滚屏  
谈谈读书(犬耕牛吠)

发表日期:2010年11月14日  出处:原创  作者:犬耕牛吠  本页面已被访问 7092 次

Digital photo and graphics © 2006 Luvdalot Graphics & Design

谈谈读书

作者:犬耕牛吠

编辑:心缘之恋

以前的所谓读书,多半是指学习儒家经典。“学而优则仕,”书读好了,就能做官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好了,就有了财路,也有了艳福,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多么的让人羡慕。读书,和功名利禄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在这样环境的熏陶下,中国人是崇尚读书的,“一日不读书,便觉口臭,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谁还不读书呢?无利无禄,还遭骂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于是,囊萤夜读的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有了,凿壁偷光的有了……。

现在的读书,范围渐渐的变小。数理化需要推理演算,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科受重视,考试定终身。四书五经没用用了,国内外经典没用用了,教科书之外,考试书籍之外,都是“读书无用论”的范畴,读书相对少了。

在学习或工作之余,我读过一点书,开始,耐着寂寞,凭着毅力,慢慢的读来,兴趣与日俱增。俄国的屠格涅夫,他是风景描写的大师,读之,如沐清风,如林间漫步,读过他的《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俄国的托尔斯泰,既是描写大自然的圣手,又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读之,混沌的头脑里,慢慢明晰了真假、善恶、美丑,读过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读高尔基,浑身洋溢着奋战的气息,生命犹如战斗,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读过他的《母亲》、《我的大学》、《童年》等。俄国的作家,是我阅读的启蒙,是我甘与寂寞,增强毅力,爱憎分明的老师。好的书籍是灵魂的营养品,我四处搜寻,或奉行鲁迅的“拿来主义,”或感慨袁枚的“书非借不能读也,”往往津津有味,陶醉在其中。

读书要有选择,名著是经过千锤百炼,脱颖而出的,它光芒万丈,照亮人生,是首选之一。

起初,我对世界名著感兴趣。翻译过来的作品,除思想深刻之外,语言也极其优美,遣词造句大概在翻译家笔下,经过了深思熟虑,反复推敲。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是青年朋友的良师益友,它卷帙浩繁,如滔滔江河,奔流不息,描写了约翰克里斯多夫奋斗的一生,是一部励志的好书。爱屋及乌,我关注了此书的翻译、文艺评论家傅雷和他的《傅雷家书》,其胸怀之广阔,知识之渊博,渗透在字里行间里,大爱无疆,深受教育。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我反复看了两遍,激情荡漾,知道美丑不在脸上,善恶不在贫富,主人翁加西摩多、吉普赛女郎的形象,至今,历历如在眼前。

国内名家的作品,我读过曹雪芹的《红楼梦》,逢生僻字,就查字典,它是可以当教科书来学的,读过两遍,从不厌倦。在四大名著之中,《红楼梦》才气横溢,艺术性最高,其他三部,都是泛读,以情节入胜。现代作家中,我读过茅盾的《子夜》,慢慢的读,仔细的品,描写很生动,语言很犀利,我甚至找出《茅盾全集》来,有点时间,就扎进图书馆里,仔细的读。巴金的《家》、《春》、《秋》等作品,我也读过,感情充沛,爱憎分明,语言平易,风格与茅盾的迥异。沈从文的《边城》、郁达夫的《沉沦》等,读过,总感觉不出其中的精妙来,大概各人阅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作品的认识和感悟就不同。

读书,能潜移默化的改变人。高中毕业,我考入上海的一所中专学校,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也有更好的条件读书,我开始着迷高尔基、罗曼罗兰、鲁迅等人。那时候,老同学之间交流,多是书信来往。有同学信里说,面对社会,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于是感慨万端,回信批评他,我两只眼睛,睁的溜圆,容不得任何瑕疵,哪里还能闭一只眼,任蚊蝇滋生——上述三位作家,都提倡“生命就是战斗”的,我大概受作品的影响,走了极端。工作后,我也读过金庸的《神雕侠侣》,读着读着,就想当个侠客,仗剑走天涯,一伸手,一投足,都模拟武侠的招式,我不爱武打,终久没有多读武侠书,慢慢的少了侠气。

读书,在于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人格。我们工作和学习,关键在做人,我于是翻阅了不少的名人传记作品,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关于他的书很多,俯拾皆是。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成为儒家做人的经典语录,也是他身体力行的总结。孔孟之精神,之人格,“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我们又何能做到!老子、庄子的传记少些,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认为庄老之学都是消极避世的,其实,多么的荒谬,他们知识渊博,“识时务者为俊杰,”庄子就曾谢绝楚国丞相的聘任。汲汲于仕途,在他们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庄子把生死看做自然现象,泰然处之,难能可贵。屈原、司马迁、诸葛亮、陶渊明、韩愈、苏轼、曹雪芹、鲁迅等等,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明珠璀璨,有太多的可歌、可泣、可引起共鸣、可心灵相通的人物,读他们,能在风雨中见到彩虹,在荆棘中觅到坦途,读他们,能百折不挠,养浩然之气,立于天地间。

读书,能提高艺术修养,改善生活质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诗词歌赋多么的优美,说我国是诗词的国度,一点也不过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提出境界说,三种境界艺术地诠释了人生、事业、学问的关系。干事业、做学问需要深入,需要痴迷,才能登堂入室,渐入佳境。他说:“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我也看了一些书,但毫无境界,也没有“王”的感受,恐怕读的太少,差的太远了吧。但至少,读得多了,读得久了,不光遣词造句,随手拈来,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言别人所不能言,更能体会到大家风范,分享他们的哀乐,进入他们的生活。读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何等的潇洒,读懂苏轼,伴苏轼的足迹,走过大江南北,无论是甘是苦,都是享受。

读书,在于开阔视野,认识人生。三教九流,都有自己的观点,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对错之分。在“忽悠”满天飞的今天,我读了王阳明,了解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了解其“立德、立功、立言”的精神,我们知行脱节了,往往说得多,做得少,口齿伶俐,手脚懒散。现实多么需要王阳明,但由于他的“心学”派别和历史认识的误区,拉开了彼此的距离。还有曾国藩,也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完美人才,但落个“刽子手”的骂名,他和王阳明一样,都平定过农民起义,永远被历史唯物主义所否定。人生当然不在于完美,学说当然可以独树一帜,在众多的人生哲学家中,尼采是绕不过的门槛,他的“强力意志”,他的“英雄主义”就错了吗?唯心主义往往是艺术和创作的后花园,唯心主义就错了吗?在人生哲学领域,品读周国平,就能冰释谜团,洞晓人生。

读书,在于培养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兴趣。读书之功,既不能立竿见影,速见成效,又需要毅力,需要恒心,所谓“十年磨一剑”。好的书籍,是作者披肝沥胆,用血汗写成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司马迁的《史记》,“究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读他们的书,就能够从作品的字里行间里,受其熏陶,被其感染,学到优秀的品质,养成良好的兴趣。我们想通过速成班,想通过短期培训,一蹴而就,提高学识,在思想政治领域,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的“讲学习,”是一种长效机制,是终身学习,读书无疑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我们今天有了更好的读书条件,却失去了读书的兴趣,就如我们小时候争着吃、抢着吃、偷着吃,现在的孩子喂着都不吃一样,杜甫说“文章憎命达,”欧阳修说“诗穷而后工,”果真如此吗?或者流行的作品包装争艳,内容不值得品读?但可以肯定,经典永不退色,读书永不过时。

2010/11/12









  双击自动滚屏  
  相关评论:    

发表人:玉雪梅香
发表人邮件:348529165@QQ.com发表时间:2011-1-7 11:46:00
犬耕牛吠看后你的《谈谈读书》受益匪浅,更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中学到悟出好多哲理,使自己更加自信,使工作和生活有了新的起点,在此深表感谢!!

  发表评论:    

用 户 名:
电子邮件:
评论内容:
(最多评论字数:500)

心缘之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进入管理 |

联系人:“心缘之梦”微信群yueyuanzhongqiu200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