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关于使用成本,我们前面聊的,主要是高科技耐用消费品必须提高它的使用频率,让它在它退役前,尽可能的多干些活儿,才能降低它的使用成本的问题。其实这里还有一个不引人注意、因而容易被人们忽视了的问题——
X:你是说,还有别的因素也会影响使用成本?
W:98年末,我家动迁搬进了新的楼房,为了这乔迁之喜,我们买了一台《长虹》29寸大彩电,花了5500元,是那种有“画中画”——就是在大画面之中还能显示一个和大画面不同的小画面的。你知道,那不过是有两个高频头,可以同时收来两套节目。除了可以在收看这套节目的同时,再监视另一套节目的内容,以便随时切换之外,别的,就没有多大用处了。可为了这个“画中画”,我们多付出了一千好几百块钱,因为和这台电视其它的功能完全相同的电视,售价才4000元多一点儿。
X:就是说,你为了买这个“画中画”,要花了一千四五百块钱,那你收看的效果感觉怎样?
W:并不怎么实用,我们仅“新鲜”了不几回,就不用了。因为打开画中画的时候,它会遮盖一部分主画面,用它来监视另一个电视频道的机会并不多,用它来互相切换频道,比直接切换也方便不了多少。我们的体会,这个功能实际是一个多余的功能……
X:那你们当时为什么还买了?
W:“为什么”?当时光听服务员忽悠了,她说这么好,那么好,我们就相信了,我们并不真正知道它有什么好处;当然也不瞒你说,那时也有一种虚荣心,和别人攀比:我的房不差,我的电视也要不比别人的差,——我的功能多,这向别人说起来,也可以有点“洋洋”再加上“自得”呢!
X:就这,用了这不几次,就花了1500元?有点不划算吧?
W:当然不划算!这账应该这样算的:就假定我用了10次(实际连5次都没有),那每次的使用成本,就是150元。用一次分画面的功能,要付出150元的成本,这真的很惊人哪!可我们要是不计算一下,还真不会注意这个损失呢!
X:噢,我明白了,原来你说的“不引人注意、因而容易被人们忽视了的问题”就是指这个问题呀!
W:是的。不要小看这笔支出,如果用这1500元,就是现在已经贬值了的人民币,也能买一台1020激光打印机呢!那价值,就是你用100次、1000次分画面的功能,也是不能比的哦!
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扩大一点思路给它推广一点来说,也还有这样的情况:
我跟你提过我的那《美能达7D》,它的配套镜头有三个,都是变焦镜头,其中有广角f:12mm~24mm、中焦f:24mm~135mm、和望远f:80mm~400mm。这里,中焦变焦头是经常用的,它本来就能满足绝大多数情况下的摄影的。那广角镜头当用最短焦距的时候,视角可达130度左右,可在拍摄点无法后退的情况下,摄进范围很广的景物;而望远镜头当调到最长焦距的时候,可照很远物体的特写。可实际上,除中焦的常用之外,那两个都很少用,这不光是这类拍照的需要很少,还有那两个镜头都很重,旅游携带很累赘。譬如那个望远变焦头,光它自己就三斤多,一般用它来照相的时候,还得用大三角架,再加上相机机身,这合在一起就是十多斤了,所以带它出门是很累的。我这两个变焦头买两年多了,几乎没用。你应该能想到,我购这两个镜头的时候,都没少花银子,可是他们的利用率太低,我还得承担一个保管和定期维护的义务。

X:这里你向我说的是:如果为了适应多种功能的需要,或为了让某种工具的功能更完备,而买多功能的商品,或力求工具配套设备的完整,那不常用的功能或者配套设备,就都是一种闲置功能或设备,在那上花的钱,就是一种浪费,同样会提高使用成本,而这种浪费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W:是这样,除这之外,这里还有一些别的学问呢……
……
X:怎么?还得让我去给你倒点水喝吗?
W:废话,净送空人情,你能把水给我传来吗?
——方才我的QQ来病了,打不上字,重新登录一下,才好了一些。——这学问就是多功能的商品,每种功能的“性能价格比”都比较低,我的意思是说:或者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商品的质量较低;或者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较高。
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如一个手机,如果要有拍照、MP3、通话等多种功能,那它在制造的时候,要把这些功能组合到一起,那在元件和互相兼容上,都要比单一的通话功能的手机要复杂得多,这就提高了生产成本;又因为不能为专为某一功能去考虑,那这每一种功能,势必不能在这机器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样样通,样样松”应该是对它最恰当不过的描述。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就是用手机照出来的数码照片,通常质量都很差。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手机的拍摄数码照片的功能,不可能像数码相机那样来设计,因而,能拍照片,也只能说它是“有”这个功能而已,实际只能是用来对付玩玩,真要用它来拍摄数码照片的话,结果你会大失所望的。
X:这一点,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想:
我以你那望远变焦头为例,来说一下我的考虑:它的变焦范围是80mm到400mm,即“变焦比”为5,这意思是说,当用这个变焦头的时候,这台相机可以以80mm到400mm中间任何一个数值为焦距去拍照,因此可以适应多种环境的取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变焦范围越大越好,用术语来说,也就是变焦比越大越好。但生产变焦比大的变焦镜头在技术上的难度是很大的,这主要的是在一个镜头上要兼顾长焦端和短焦端的性能、同时将各种畸变或像差减少到最小,是很困难的。所以变焦比越大,其售价越高,或者相对的讲,其整体性能的质量越低。
这一点,就和你说的一个工具具有多功能相类似:功能多,是以牺牲各自的质量为代价,或者提高了各自的价格,就是性能价格比在降低。打个比方,假设你的这个望远变焦头的售价是2000元的话,那要换成变焦比为2。5(f:80mm~200mm)和2(f:200mm~400mm)的两个变焦头,那可能合起来总共价格也不到1500元,而每个镜头的成像质量都会超过那变焦比为5的镜头。
从这个角度去想,也能说明,如果仅就性价比来考虑的话,那买功能比较单一的,要比买功能全面的,性价比要高。这个想法对吗?
W:是对的。厂商把一些工具做成多功能的(类似手机的),或者做成适用范围广的(类似变焦镜头的)他的目的一是通过增加功能,来扩大工具的使用范围(用途),使这个工具变得更好用;二是因为有了一的目的,也就有了提高价格、增加利润的理由。在我看来,他们的第二个目的是更为主要的。因为目的一,虽然一物可以多用,表面上好像是方便了顾客,可实际上这种方便是极其有限的,它的许多功能都是因为不常用而被“闲置”,但是顾客却不得不为这闲置的功能付出金钱。这是商家的狡猾之处,他抓住了顾客希望花一次钱就能买来尽可多的用途的工具的心理,让顾客心甘情愿地把钱掏出来交给商家。结果当然是上了当,钱是花了,那些功能却并没都用得上。
所以我现在的消费原则是:买工具类的消费品,一定要选择这种工具在最基本、最常用的功能上性能好的,而不买多功能的。如买手机,我就买通话、发短信息功能最好的,不买带有摄像、MP3和上网功能的;买自行车,我就买正常骑行最轻巧的,而不买有变速功能的;如果买相机的话,我买专门照相和专门摄像的两个相机,而不买既能照,又能摄的;配套的镜头不买广角和长焦镜头,就是买,也不买焦距太短或太长的,……简单说,就是从真正实用、常用,又特别需要来考虑,而不求功能全、用途广,不贪大、求“洋”为闲置功能浪费钱。
X:你的这种消费“原则”,也只能得到我这样的人的认同,因为我们都是低收入者。要是换成别人,会笑话你精明得近于“抠门”。他们觉得,买东西,只要喜欢就够了,别的,不用太计较,你看,有的女士新衣服一櫃一櫃的,有的买来后,从来就没穿过,人家就不在乎闲置……
W:他们是高收入者,我们和他们不是一个“群”里的人。所以我们聊的,不包括他们,何况我们这聊的内容实际是一种消费、理财的理念,也是一种对商品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悟呢!你说是不是?
X:你呀,用心良苦,能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