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肺栓塞,你了解吗?
文章/编辑/月圆中秋

随着“北大医学教授肺栓塞致死”事件被公众广泛关注,“肺栓塞”一词对普通百姓已不再陌生,但是人们对于该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急性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是第三位常见心血管疾病,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在美国急性肺栓塞死亡率高达15%,成为第二位致死性心血管疾病。长期以来肺栓塞在我国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误诊率高达70%~80%。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肺栓塞的关注以及医疗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肺栓塞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古代医学家早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观点。肺栓塞虽然凶险,但它也是可防可治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引起肺栓塞的原因,就是栓子阻塞了肺动脉,这些栓子包括血栓、脂肪栓、羊水栓子、瘤栓或空气栓子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血栓栓子。虽然它可来源于全身任何静脉系统和右心房室,但最多还是来自下肢深静脉,因此肺栓塞的最重要预防是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术前就要指导病人进行下肢和脚的动作练习,预防静脉淤滞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如做脚的伸屈动作、膝盖的下压动作、脚的旋转动作以及抬腿做膝关节和胯关节的运动。)此法同样适用于长期卧床病人,病人不能独立完成时,可由他人协助完成。
术后可抬高下肢30度,但是腘窝下面不能有任何压力;鼓励病人穿抗栓袜,一天两次脱下清洗并观察下肢;卧床者每两小时要进行被动的活动度练习;叮嘱病人不要令下肢下垂;鼓励病人遵医嘱尽早下床活动;指导病人不要长时间保持同一种坐姿;有条件时,也可以使用间歇式加压按摩仪;遵照医嘱,可以服用肝素钠和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如果血栓形成,可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出现下列症状:下肢肿胀,静脉曲张,疼痛和绞痛,静脉硬且呈条索状,有触痛,皮温升高,霍曼斯征的出现是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靠依据,即将病人的脚掌突然用力向前推,如果感到小腿后面剧烈疼痛,则为阳性,需立即报告医生进行一下步处理。已经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不可按摩下肢,不能跷二郞腿,不能长时间坐位,不能让腘窝受压。
术后肺栓塞发生概率高的科室是骨科、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游离的契机多发生在病人体位突然变化时,如下床活动、排便后蹲起,床上体位变动和床位变更或搬运时,因此,此时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休克、晕厥、胸痛、应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发生。
有效的预防,加上及时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术后肺栓塞这一顽疾定能被扼杀在襁褓。《庄子》中有一段关于扁鹊的故事,扁鹊被世人称为神医,但是他却认为长兄医术最高,中兄次之,而自己最差。就是因为大哥为人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病人还没有感觉到有病,他就已经铲除了病根。愿大家都能如扁鹊长兄一样,防病于未发之际,更胜一代神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