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母爱的长度(雅兰) |
|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24日 出处:原创 作者:雅兰 本页面已被访问 4049 次 |
文编:雅兰
  
黄昏时分,闲暇之余,偶读报纸,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被这故事深深的震撼了,故事是这样的:为了进行医学研究,研究人员饲养了一只即将临产的雌白鼠,这只白鼠得了一种怪病,腋部长出一个肿块,而且越来越严重,使它活动起来都显的很费力。
研究人员突然发现,雌鼠忍着巨大的疼痛,回过头来正在用自己的牙齿吞噬那肿块,浑身上下因疼痛而极度颤抖,研究人员认为这只雌白鼠在进行自我疗伤,延长生命,雌白鼠每咬一口,身体就发生一次颤抖,渐渐地鲜血染红了全身,它颤抖的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
第二天,雌白鼠产下了十多只小鼠仔,一堆小生命躺在母亲的怀抱中尽情的吮吸着母亲的乳汁,那么地满足,这些小家伙那里知道,恶性肿瘤在折磨着他们的母亲。雌白鼠身上的肿块被自己咬除,伤口处白骨外露,惨不忍睹,但是雌白鼠的精神明显好转,活动逐渐多了起来,竭尽全力在承担着一个母亲的职责和义务。
十多只小鼠仔每天都在拼命地吮吸骨瘦如柴、身患绝症母亲的乳汁,研究人员心里明白:不管它采取什么方式,雌白鼠都在面临死亡的危险,因为它早已病入膏肓。
这一天终于来了,雌白鼠在产下鼠仔21
天后的早晨,安然的卧在鼠合当中,一动也不动,任由鼠仔在它身边窜来窜去。一开始,研究人员感到很奇怪,雌白鼠怎么说死就死了?后来研究人员猛然清醒:原来幼鼠的断奶期正好是21天。雌白鼠吞噬自己的肿块,拼命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原来一切都是为了鼠仔的生命,为此雌白鼠忍着极大的痛苦,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看完这个故事陷入久久的沉思中,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类呢?母爱,才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在华丽的辞藻也承载不起母爱的厚重与长度。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唐代诗人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栖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乱后回到家乡时,已田园寥落,物是人非。凄苦忧愁,睹物伤怀,他将忧国忧民之心与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发,写成感人肺腑的《无家别》。“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言词悲切,凄苦哀绝,足以令人慷慨动容,流下千秋之泪。
东汉末年,蔡文姬被乱兵掳至匈奴,作别家国,万里投荒。在被汉使赎回时,母子诀别,含悲引泪,亲朋相送,凄凉感伤。她在所作《悲愤诗》中写道:“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凄怨哀伤,声节悲凉,读之使人落泪。唐人曾以此为题,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诉,欲歌欲哭,一种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于曲调之间。
近日来身体不适,寂寥难受时,忍不住和母亲电话里聊一聊,每每听到母亲温婉的劝解,便泪流满面,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收集所有的词汇无法表达母爱的伟大。
想想,这世上正因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因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让我们展开岁月的长卷,拂去历史的烟尘,去感触这人间的真情,去解读母爱的缠绵。高台亭榭间的清歌曼舞已渐渐消歇,昔日的繁华风流已湮灭无闻,只有绵绵母爱,穿越时空,流注千年!
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真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