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梦文夏子

儿子快七岁了,读小学一年级,今天因为做作业不认真,我忍不住又教训了他。事后我们谈心时他感叹到:做大人真好,自由自在,可以不做作业,可以不挨吵也不挨打。不像小孩,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学校老师管,回家大人管,想干的不让干,不想干的还非干不可。没想到小小的他竟然感悟这么多,这真让我心惊。我只好解释说他只对了一半。其实现在的大人、小孩一个样,小孩是被动累,大人是主动加被动的累。
不过他的话倒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现在的孩子看起来幸福,其实很苦。他们每天清早必须背着沉重的书包,七点出门,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归家。匆匆吃过晚饭,还要做作业,自己玩的时间很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所谓的实验教育、素质教育、社会教育等等、等等,很多很多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那时,虽然很苦,但是快乐。没好吃的,没好穿的,但是有好玩的。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爬树、抓鸟、玩游戏。开春到田里去挖野菜;夏季里下河抓鱼、游泳、玩泥巴,到西瓜地里抱西瓜,与看瓜人捉迷藏;秋天到坡里去偷花生、烧豆子、烤地瓜或是悄悄钻进玉米地里大饱口福;一到腊月,我们开始自己造烟花,晚上举着边跑边放,满院子的星火。没有社会和父母强加的什么远大理想,却有着向往。那时几乎天天玩得一塌糊涂,家人找都找不到,再说不到吃饭时也不会去找,当时的社会风气很好,不会担心孩子被拐骗,也不用担心什么交通问题。即使有时候损失了哪家的东西,大家也不会生气。
同儿子讲起这些,他很是神往。尽管我也尽可能地给他买很丰富的玩具,但我发觉在孩子眼里仿佛什么玩具也没有一堆沙带给他的乐趣那么大,他与小伙伴建城堡、拌饭饭,玩得不亦乐乎。
上学期孩子拿着成绩单回家,看着语文、数学都是一百分,心里很是高兴。可是今年开学一去开家长会才知道,孩子的成绩在班里只是平平常常,考满分的并不稀罕,况且儿子还被作为负面典型被讲了出来(上课爱做小动作、看课外书、有时还偷偷地传纸条)。心里有说不出的压力。回家后对他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后来一想,这真是难为孩子了。爱动、好奇都是孩子的天性,为什么一定要抑制呢?当然,我本身也是教师,我知道作教师的都希望学生规规矩矩、听话不给自己带来麻烦。的确,现在的社会,已经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不允许孩子自由成长,也不给孩子失败的机会了。每一个家长都不切实际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用自己的梦想取代孩子的理想,把自己未实现或不能现实的东西强加给孩子来实现,甚至不让孩子有自己的向往。急切地想把很多大而无当的成人智慧塞给孩子,他们忘记了自己也有过童真和顽劣,过早地要孩子为未来预支烦恼。也许因为自己卑微而饱受冷遇,便想把孩子培养成高贵的种类又再去轻贱蔑视别人的卑微。
我知道,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爱心都不容怀疑。看着各种媒体上传扬的不成器的孩子、社会上游荡着的无业青年、工作没有着落的学子、被诱惑走向犯罪的灵魂、生存竞争日日激烈的现实。一幕幕现实的教材。哪一个父母不为孩子的成长担心?哪一个父母不为孩子的将来幸福牵挂?只是资本的、现实的社会,每一个家长也许会不自觉的把孩子也当作资本来经营,不企获取高额回报,但求将来自己幸福。
其实,我对当代教育有许多地方不能苟同。我总以为孩子的天真智慧是一种自然感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微小的生活触点都会引发出天真深刻的智慧与灵气,求知的本能与感悟与生俱来。而现在的教育,某些地方已经成为经济教育、成人的意识教育。四五岁的孩子就开始早出晚归去上学,各种课本、教材、辅导材料堆积成山。也许正是这些,消磨了孩子们的精灵与智慧。但是,整个社会的生存规则不改变,教育模式就没法改变,每一个家长就不得不仍然这样教育孩子:没有好的学业,就上不了好的大学,就不可能出人头地。每个家长都会担心孩子面临的依旧是个势利的社会,担心孩子遭遇的将是更激烈的生存竞争。记得在去年年底一个央视专家对话节目中,一位家长说得好“现今的社会,我们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会留给孩子痛苦的一生。”专家也无以对应。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我又能作什么呢?我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陪陪他,给他弄点好吃的,别让他累坏身体;有机会多玩一会,让他开心;做一个他童年的伙伴,尽可能的让他有个记忆中的美好童年。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家长都这样想, 但我真希望我的儿子像野草一样自由自在的去生长,却又怕他真的成了野草,被人踩在脚下, 因此,又不得不要求他努力、努力、再努力。此刻,看着旁边儿子熟睡中甜甜的脸蛋,我突然觉得自己好无奈:我就像滚滚洪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强迫儿子去学一些连自己都认为可笑的东西,长大后,你会原谅妈妈吗?